国网新疆电力将积极推动新能源向主体电源转变,加快优化完善疆内各级电网、扩大疆电外送通道,推进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优化能源消费侧用能结构,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先行示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疆落地,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以实际行动给出有力回答——依托新疆能源资源禀赋优势,牢固树立“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双碳”目标深化研究,主动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为服务“双碳”目标贡献新疆解决方案。
能源转型 激发绿色新活力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推动新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新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储量、风能资源储量、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均居全国前列。新疆风能资源储量超过8亿千瓦,占中国陆地风能资源总量近四成;总面积逾40万平方千米的沙漠戈壁地带阳光炽烈,全年平均日照时数居中国第二,适合发展大规模光伏电站。
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电网调度口径装机容量为10498.4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1238.5万千瓦(含分布式光伏),占总装机总容量的11.8%;风电装机容量为2366.5万千瓦,占总装机总容量的22.6%。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居西北第一。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疆内交易组织专责易炳星介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市场主体购买新能源电的诉求日益强烈。新能源作为稀缺资源,以前只能与火电“打捆”参与交易,以避免分配不均。经过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新疆新能源发电量连续5年增长。所以,新疆新能源发电已经具备独立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条件。
为加快探索市场化方式促进新能源消纳,新疆于今年年初解除了成交电量中新能源占比不超13%的限制,即市场主体购买新能源电,不再需要与火电“打捆”配比,可以实现全绿电消费,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剧增。新疆今年首批成交的市场化交易电量中,新能源电量达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新能源占首批成交电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规模创历史新高。
作为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平台首批试点推广实施单位,国网新疆电力已实现近3万台风电、新能源设备海量运行信息全接入,为政府部门、发电企业、咨询设计单位和设备厂商提供更加优质的数据服务。今后,国网新疆电力将持续聚焦新能源云平台推广应用,试点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推动新疆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
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在于电网接入、调峰和储能。今年以来,国网新疆电力探索实施“新能源+储能+调相机”模式,在全疆范围内布局建设储能系统,支撑打造吐哈、准东、准北、环塔里木等四大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创新消纳模式,全力破解新能源发展难题;同步发挥疆电外送四通道交直流调峰作用,通过交直流外送提高新能源调度和消纳水平。
疆电外送 输送绿色新动能
自2010年实施“疆电外送”以来,新疆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外送电量大幅增长,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更加凸显,对“双碳”目标的落地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今年上半年,疆电外送电量超5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175亿千瓦时。
根据新疆电力交易中心分析,上半年,疆电外送电量同比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疆电外送能力大幅提升。
6月24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电功率提升至900万千瓦,再次刷新全球输电功率纪录。国网新疆检修公司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介绍,这意味着该工程每天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能2.16亿千瓦时,相当于燃烧6.6万吨标准煤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安徽省居民约2天的生活用电需求。
该工程输电功率的提升,还使得“疆电外送”通道的输电能力增至1640万千瓦,日均外送电量超过3.9亿千瓦时。
上半年外送的援疆电量也呈现增长态势。国网新疆电力通过“电力援疆”机制向14个援疆省市送出电量10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5%。此外,国网新疆电力积极融入西北电力交易大市场,完善与西北各省区“中长期+短期”互济互保交易机制,提升新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促进疆电外送规模持续增长。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数据显示,疆电外送电量从2010年的30亿千瓦时提升至2020年的1054亿千瓦时。外送范围覆盖我国20个省市区,累计外送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为新疆电力行业创造直接收益超1000亿元。
电能替代 开启绿色新生活
国网新疆电力努力构建以电力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深挖各领域电能替代潜力,让传统的生产生活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自从把棉花燃煤烘干改造成电烘干后,不需要专人盯着烘干设备了,只需要设定好温度就可以了,不仅提高了棉花的烘干效率,减少了污染,也消除了明火给我们企业带来的火灾风险。”6月17日,新疆乌苏一家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供电公司市场人员说。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在国网新疆电力的推动下,新疆283家轧花企业中,近60%已实现电烘干改造,棉花电烘干推广已粗具规模。
与传统烘干方式相比,棉花“电烘干”使用的热风电炉工作过程中不存在明火,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过程中无需专人看守,不仅操作简便,还极大提高了棉花烘干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另外,电热风机的热效率可达95%以上,远高于燃煤式锅炉的60%~70%,烘干同等重量棉花,可缩短30%的加工时间并且无污染物释放,可有效提高棉花品质。“使用新型热风电炉,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显著提高。”该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国网新疆电力将根据前期调研情况,编制“电烘干”技术推广方案,助力新疆各地棉企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力争逐步推动剩余115家目标企业“电烘干”技术改造。届时,新疆棉花烘干企业将彻底告别燃煤类设备,迈入以电气化设备为代表的清洁生产新阶段。
除了生产生活上的改变,电气化景区也在新疆全面铺开。新疆共有56种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区共有景点1100余处。近年来,新疆自然风光与多元文化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游玩,电能替代助力旅游新业态越来越常见,全电景区的落地实践赋予了生态旅游新的底色。
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碧波荡漾,雪山连绵。来到这里的游客发现,景区球形全景玻璃房、星空露营地及民宿中的采暖设施、智能家电、立式空调、语音控制照明等均采用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游客还可租用电动自驾车饱览湖光山景。
陕西游客薛宇哲说,全家是第一次来新疆旅游,感觉赛里木湖很干净、很原生态,体验感很棒。
电气化绿色景区离不开稳定安全的供电设施。赛里木湖景区目前已形成了以湖为中心的供电环网,架设了17条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线路,投运变电站4座。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张艳超介绍,公司将电网规划融入景区整体规划,远期将形成“环湖、分区”网架结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为景区提供优质可靠电力供应。
这种“全电景区”演绎生态旅游持续发展之美的例子在新疆并不少见。作为全区首个国家5A级“全电景区”,天山天池2018年以来就在景区餐饮铺、商铺等场所推广使用蓄热式电锅炉、电烤炉、电磁炉等“零排放、无污染”节能设备,电动区间车、自驾车、电动帆船也广泛应用。景区每年可减少燃煤使用约12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00吨。
近年来,国网新疆电力积极服务大气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实自治区《加快推进电气化新疆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在需求侧大力推广实施电能替代,为促进社会节能减排、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国网新疆电力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4.69万个,实现替代电量280亿千瓦时,带领各族民众用上绿色电、奔向新生活。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国网新疆电力将积极推动新能源向主体电源转变,加快优化完善疆内各级电网、扩大疆电外送通道,推进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优化能源消费侧用能结构,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先行示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原标题:疆电外送 输送绿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