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一次能源价格飙涨,导致国外电力价格明显上涨。笔者首先对国外一次能源价格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一次能源价格变化原因,结合一次能源价格变化分析国外电价变化情况,并对我国目前情况给出相关建议。
国外能源电力价格上涨最新情况
今年国际一次能源价格快速上涨。10月底国际主要市场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分别为2020年同期的1.7倍、2.6倍、6.3倍。与此同时,国外主要国家电力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上涨。
煤炭价格
国际煤炭价格自今年初以来持续上涨,10月初达到最高值后逐步下降。11月1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约850元/吨(按当日汇率折算,下同),比2020年同期上涨约1.7倍,但也较10月5日最高值(1739元/吨)大幅回落。
天然气价格
国际天然气价格年初小幅下降后持续走高,10月以来略有下降,但仍远高于往年水平。以荷兰TTF天然气价格为例,10月29日达到6.3元/立方米,为2020年同期价格1元/立方米的6.3倍;10月14日曾达到近期最高值7.4元/立方米。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今冬明春美国民用天然气价格将上涨30%(见图1)。法国政府宣布,自今年10月至明年4月冻结天然气销售价格。
石油价格
石油价格自今年初以来持续上涨,但涨幅不及煤炭、天然气。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例,2021年11月1日涨至542.1元/桶,为2020年同期240元/桶的2.6倍;基本接近今年最高值(见图2)。
电力电价
批发价:美国PJM市场10月22日日前交易价较2020年同期上涨153%;英国9月日前平均成交价达1.668元/千瓦时,为2020年同期的4.3倍;9月,德国、法国在北欧电力交易所日前平均交易价分别为0.956元/千瓦时、1.007元/千瓦时,约为2020年同期的2.9倍,10月仍保持上涨态势(见图3)。
用户价:西班牙电价连续刷新纪录,普通家庭上半年月均电费支出达530元,较2020年同期上涨23%;英国监管机构Ofgem在10月上调居民用电价格上限,年均电费至少增加1230元,涨幅12%;日本连续第三个月上调电价,普通家庭月均电费支出达419元,上涨约17%;意大利今年第四季度用户电费将上涨40%,一户普通家庭每年要额外负担1834元电费支出。
国际一次能源价格上涨原因
国际一次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能源供需紧张导致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国际疫情形势好转,国外工厂复工复产促使能源需求增大;叠加一次能源产量不及预期,导致一次能源价格因供需紧张而上涨。
在供给方面,对于煤炭,澳大利亚、南非、哥伦比亚等一些煤炭主要出口国受暴雨等极端天气、劳工短缺、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煤炭产量及出口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对于天然气,2020年受疫情冲击,全球化石能源投资同比下降26.4%,几乎没有新增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获批;今年欧洲地下储气库(UGS)的储气率低,9月底储气负荷水平仅为75%;俄罗斯供给欧盟管道气受乌克兰地缘政治及本国天然气储量不足影响,导致对增加供给欧洲天然气的意愿不足。对于石油,中东产油国组织(OPEC)在2021年初减少原油产量,近期原油增产速度缓慢。
在需求方面,一是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带动能源需求较快增长;二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各国囤积燃料应对可能到来的寒冬,从而导致需求增大;三是欧洲北海整体夏秋季风力不足,风电出力低于常年均值,可再生能源无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给,造成电力系统依靠一次能源供给电能的比例增大。
第二,近两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叠加美国疫情财政刺激法案,导致资金流动性充裕。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自2020年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相当于在16个月向市场投放了3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从而推高了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本轮大宗商品CRB指数上涨80%,远高于2008年为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20%增幅;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预期向好等推升了全球期货交易的活跃度,金融市场短期炒作也对能源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国外发电成本传导机制分析
由于一次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各国发电成本相应上涨。国外电价机制中,发电成本通过批发市场、零售市场逐级向用户传导,导致用户价格上升。但同时也存在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对居民用户价格进行管制。
发电成本向批发电价传导
国外相对健全的电力市场机制,可确保一次能源发电成本在批发电价中充分反映。以欧洲为例,燃气发电量占比约为20%,既是主力电源,一般也是批发市场的边际出清机组,天然气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批发电价。如图4所示,德国基本负荷合同电价多年来与燃气发电成本密切相关,今年以来,由于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并叠加二氧化碳价格的影响,导致发电成本上涨推高批发市场价格。
批发电价向用户侧传导
一次能源发电成本计入批发电价后,可通过多种渠道向用户侧传导。
一是“批发+零售”途径,即由售电商代理购电。售电商一般定期调整零售价格,或在合同中约定按照购电价的一定比例确定零售价,进而将发电成本向终端用户传导。以英国为例,居民用户电力零售套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固定资费,通常在一年之内保持不变,不受批发价格影响,但用户不得中途更改套餐或更换售电商,否则需要缴纳退出费,该费率一般较高;第二类是可变资费,用电价格会随批发市场价格变化,用户可随时更改套餐或更换售电商;第三类是绿色资费,售电商承诺电力百分之百来源于可再生能源,但费率相对较高。
二是“单一批发”途径,即由大用户直购电。一次能源发电成本可通过顺价方式直接向终端用户传导。
三是“管制”途径,即政府对用户侧电价实施管控。通常采取直接调整用户电价上限的方式疏导快速上涨的一次能源发电成本。近日,英国、日本调整居民用户价格就属于此类。
政府对用电价格进行管控
为避免用电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用电秩序,各国对用电价格普遍采取上限管控。英国于2018年通过了《居民燃气与电力资费上限法》,授权Ofgem对能源零售市场中的默认资费实施价格上限管制,以保护约53%的居民用电免受批发电价波动的影响。澳大利亚2019年7月开始在部分区域实施“默认市场报价”机制,限制“持续电价合约”用户的年度电费上限,防止用户支付过高的电费,同时鼓励售电商更高效地参与市场竞价。
我国近期煤炭价格及电力价格情况分析
煤炭价格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尤其下半年以来明显上涨。10月初,5500大卡煤炭期货结算价突破2000元/吨。
分析来看,今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电煤需求比较旺盛,但产量增速不及预期,导致供需紧张推高价格。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煤炭消费量快速增长,前9个月煤炭消费量较同期有较大增长。前三季度,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挖潜增产,持续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煤矿手续办理和产能核增,部分具备增产潜力的优质煤炭产能陆续释放。不过,在安全、环保等环节监管制约下,全国煤炭产量增速不及预期。煤炭产量增速不及煤炭消费量增速,导致供需紧张(见表)。
二是电煤中长期合同覆盖面不足。电煤中长期合同在我国煤炭市场中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2021年,我国已汇总的电煤中长期合同量约12.5亿吨,只占到我国电煤消费的50%左右,电煤中长期合同的“压舱石”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电力价格
10月1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四项重要改革措施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电全部进入市场,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其中,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可以基准价为基础,上下浮动原则上不超过20%,高耗能行业市场交易电价上浮不受限制。
据测算,若与工商业用户交易的煤电上网电价全部按照“基准价+上浮20%”执行,预计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将从0.361元/千瓦时增至0.454元/千瓦时,上涨0.093元/千瓦时,涨幅25.7%。其中,2020年未参与直接交易的煤电电量(占比约25.8%)将上涨0.076元/千瓦时,涨幅20%;2020年已参与直接交易的煤电电量(占比约74.2%),要先补回前期直接交易降价约2.3分/千瓦时,将上涨0.099元/千瓦时,涨幅27.8%。
总的来看,此次煤电价格上浮可在一定程度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困难,但不能扭转煤电企业大规模亏损的局面。按本次煤电上网电价较2020年均价上涨0.093元/千瓦时考虑,可覆盖电煤价格上涨约310元/吨(含税价,下同),无法完全覆盖9月较2020年电煤价格涨幅(约350~450元/吨)。此外,上网电价上浮可使部分煤电企业“有钱买煤”,缓解现金流紧张和短时的经营困难。但由于区位因素、煤炭来源、运输条件等差异,部分地区煤电企业燃料成本仍将处于高位,陷入“越发电越亏损”的窘境。
综上所述,一方面,由于国外疫情逐步好转导致一次能源需求加大,反观一次能源生产增速不足,导致供需紧张推高其价格;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资金流动性充裕,进一步推高煤炭、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
国外电力市场中,由于一次能源价格上涨成本直接传导到市场,市场中电力价格上涨明显,部分价格上涨传导到用户侧,导致用户用能成本飙升。
对我国而言,11月初的煤炭能源价格较10月明显下降,体现了政府调控的强有力作用。随着放开煤电进入市场,我国电力价格将更灵敏地反映一次能源对电价的影响情况。
未来,仍需关注煤炭价格调控,及时建立机制保障煤炭价格稳定。可尝试通过在煤炭价格过高时征收“暴利税”,或建立煤电价格上限管控机制,从而保障煤炭价格相对稳定。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11期,作者孙启星、杨彪、李司陶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原标题:国际能源电力价格上涨及发电成本传导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