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火电灵活性改造破窘境促发展
日期:2022-01-2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火电灵活性改造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关键手段,然而长期以来因缺乏合理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导致火电机组的灵活性“价值”难以充分发挥,从而极大制约了灵活性改造的积极性,成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的最大掣肘。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修订发布的《电力并网运行管理规定》(下称《规定》)、《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被视为火电灵活性改造成本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受访专家向记者指出,新发布的两份政策文件扩大了辅助服务提供主体范围,进一步明确了火电灵活性改造补偿方式与分摊机制,并建立了用户分担共享新机制等,将助力突破原来“灵活性改造成本仅在发电侧内部分摊”的“零和”窘境,促进新型电力系统下火电的高质量发展。

挖潜“灵活”价值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要求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现役机组灵活性改造。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今后火电的退出将主要体现在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通过灵活性改造更多参与调峰,以应对风电、光伏的不稳定性以及极端气候。”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火电从原来的主力电源变为辅助电源后,仅依靠调峰很难生存,离不开电价机制的支撑。

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看来,推进灵活性改造是煤电由电量型电源向灵活调节型电源转变的主要途径。上述两个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发挥灵活性改造机组的“灵活”价值,为灵活性改造提供新的着力点。

“《规定》和《办法》确定了辅助服务补偿方式和分摊机制,明确了固定补偿方式确定补偿标准时应综合考虑电力辅助服务成本、性能表现及合理收益等因素,按‘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补偿力度;市场化补偿形成机制遵循考虑电力辅助服务成本、合理确定价格区间、通过市场化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使得灵活性改造机组可以通过提供辅助服务获得更为可观的补偿。”袁家海进一步解释说。

疏导“灵活”成本

记者注意到,《办法》对电力辅助服务进行了重新分类,按照有功平衡服务、无功平衡服务、事故应急及恢复服务分为三类,并在调峰、调频、备用等常规辅助服务的基础上,新增转动惯量、爬坡、稳定切机、稳定切负荷等辅助服务品种。

在袁家海看来,对转动惯量、爬坡辅助品种的定义为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在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背景下,过去的义务性辅助服务逐步变为补偿型辅助服务,体现了传统可控电源提供转动惯量、参与爬坡调节的价值,拓展了火电提供辅助服务获得合理收益的渠道。

“《办法》通过增加辅助服务交易品种细化了辅助服务市场细分类别,较好地体现了火电机组的容量效益;通过在不同品种辅助服务市场中竞争确定收益,引导不同机组根据自身灵活性合理选择目标细分市场,避免本应提供不同类型服务的资源挤占同一品种补偿交易空间,有利于引导煤电灵活性改造技术路线的整体优化。”袁家海说。

在补偿方式方面,《办法》明确有偿电力辅助服务可通过固定补偿或市场化方式提供,且鼓励采用竞争方式确定承担电力辅助服务的并网主体。“过去灵活性改造的最大难点在于没有可持续的补偿机制。补偿过高会产生价格扭曲,政策不可持续;补偿太低又不能弥补火电灵活性改造的费用,起不到激励作用,阻碍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进程。”袁家海指出,《办法》通过引入市场化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引导不同机组充分发挥灵活调节能力。

《办法》同时提出,补偿费用应由发电企业、市场化电力用户等所有并网主体共同分摊。在林伯强看来,“只有让终端用户分摊辅助服务成本,才能突破仅在发电侧内部分摊的‘零和’窘境,使得火电系统得以生存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袁家海亦认为,《办法》回归辅助服务的本质属性,为火电灵活性改造的成本疏导提出了根本解决之道。“辅助服务是电力系统的‘公共服务’,其受益对象是系统所有主体,归根结底是电力用户。将电力用户引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分摊相应成本,可极大缓解新型电力系统中发电侧的成本负担,从而提高发电侧灵活性改造积极性。”

火电将迎新机遇

灵活性持续增加将是贯穿“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火电行业的主题。例如,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十四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千瓦,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十四五’期间,实现煤电机组灵活制造规模1.5 亿千瓦。”

“合理确定火电灵活性改造规模将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袁家海强调,要避免无序投资、过度改造浪费资金,应结合地区差异、机组特性、网架结构和资源分布等特点做出差异性决策,合理配置系统中灵活性改造机组规模和位置点。“可优先推进30万—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的灵活性改造,让其通过主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合理收益。”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伴随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逐渐完善,以及能源替代战略的逐步调整,煤电将进一步挖掘自身电力价值,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新能源占比会越来越高,考虑到低负荷运行期间煤耗上升、运维成本增加、设备老化速率提高,辅助服务补偿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此才能保障灵活性改造后机组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合理收益。”袁家海认为,爬坡辅助服务还应区分为快速增加出力保障供应安全和快速降低出力接纳可再生能源,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补偿机制。“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火电的灵活性价值将会更充分地展现,这也能够为火电行业创造更多生存空间,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原标题:火电灵活性改造破窘境促发展
 
相关阅读: 火电灵活性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