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水面波光粼粼,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阵列架设于长街城塘村一片水域中,正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定睛一看,光伏板下方的鱼塘有鱼儿在觅食,这看起来有些新奇的组合是我县探索“渔光互补”模式的成果。
我们从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了解到,宁海城塘“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由浙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宁海聚合光伏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成,项目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209万千瓦时,可满足上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是我县东部片区最大的光伏发电站。
“这个项目之所以落地长街城塘村,一是因为当地有丰富的光照资源,二是连片的水域面积达600余亩,三是长街镇政府的积极引进和扶持。”项目负责人李宗向记者介绍。城塘闲置鱼塘的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在此设置“渔光互补”项目不影响防洪排涝,且光伏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整个发电过程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对区域内生态环境没有不利影响;同时,光伏组件的遮阳效果可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能有效减少水面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定程度抑制了藻类的繁殖,提高了水域水质,为农业养殖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宁海城塘“渔光互补”项目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和谐统一。
“随着我县工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不断产生。为减少化石能源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通过考察与分析,2018年5月,我县与浙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宁海聚合光伏工程有限公司“不谋而合”,决定利用合适的鱼塘开展“渔光互补”项目。公司通过招投标,以28.6万元/年、租期20年承租,对长街镇城塘村600余亩闲置鱼塘进行规划建设,投资10978.90万元,在鱼塘安装了约7000支桩柱,建设宁海城塘22mwp“渔光互补”发电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开工建设,被列入县重点工程,经过一年的安装建设,于2020年5月28日并网发电。
该项目使用寿命为25年,25年总发电量约为55965.6万千瓦时,年均上网发电量为2238.6万千瓦时,年等效利用时间为1017.6小时,每年可节省标准煤7000吨,减排二氧化碳2万吨。服务期满后,光伏组件由设备厂家回收,逆变器等设备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电缆可外售给物资回收公司,对环境影响较小。
截至目前,宁海城塘“渔光互补”项目已安全运行20个月,累计发电量为4167.6039万千瓦时。“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不仅给长街城塘村带来每年约28.6万元的集体收入,也为我县优化能源结构、建成“无废城市”和高质量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空间资源。
原标题:“渔光互补”照亮“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