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竭、矿竭城衰”曾是枣庄市的历史标签。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枣庄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枣庄高新区把锂电作为产业转型的重点,突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做大做强锂电产业,推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
(一)产业规模再次壮大
依托锂电产业园载体,培育壮大精工电子、天瀚新能源、星驾科技等骨干企业,精准布局锂电配套和锂电池终端应用产业,现有锂电企业已达26家,产品种类200多个,加快构筑从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原材料生产,到单体电池、PACK组装、电芯性能及安全检测评估、电池系统集成与制造,再延伸到新能源车辆等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正极材料方面。以精工电子年产3000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代表。电解液方面。以天润新能源年产3万吨电解液为代表,其与韩国亿恩科的合作年产能将达13万吨。电芯及PACK制造方面。以精工电子、天瀚新能源为龙头代表,现有产能为4GWH。终端应用方面。金彭新能源、小蚁新能源摩托、星驾科技智慧换电等项目的签约、落地、投产,实现整个锂电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二)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近年来,枣庄高新区先后引进吉利欣旺达HEV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欣旺达30GWH动力电池、航天科工新能源产业园、星驾智慧出行产业园、金彭新能源电动车等投资规模50亿元以上的锂电产业项目,这些项目将成为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发展的龙头,有力带动全高新区锂电产业的发展。其中星驾智慧出行产业园,将打造100万平米的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含整车配件、设计、研发、新能源锂电池、仓储物流、数据中心等元素的年产300万辆智慧出行终端的全产业链集群,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园区复合产值100亿元以上;总投资56亿元的航天科工新能源产业园将建设年产4GWH锂电池电芯、5GWH锂电池PACK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园区复合产值100亿元以上;总投资17亿元的天瀚新能源产业园将建设年产4.5GWH高端锂离子电池、年产3万吨电解液及其他相关配件的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园区复合产值60亿元以上。这些企业和项目的落地,大大夯实了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发展的基础,确保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稳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目前全区拥有锂电科研平台40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11个,市级平台27个。累计申请锂电相关专利969项,获批专利698项(其中发明专利123项)。自主培育省级及以上锂电高端人才2人,分别是万人计划李青海(依托润峰电子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梁广川(与精工电子合作申报,于2015年、2020年两次申报,均申报成功)。与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召开锂电产业人才项目对接活动,举办锂电产业·智慧出行高峰论坛、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2021锂电储能技术要求高峰论坛,成立锂电发展顾问团,制定锂电产业技术攻关清单,加快突破固态锂电池等一批“硬科技”。
(四)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截至目前,枣庄高新区已基本打通了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锂电池电芯及电池组生产、化成分容、检验检测、产品应用、回收利用等锂电产业各个环节,实现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产业链全覆盖。可生产锂电产品160余种,在原材料方面,涵盖正极材料、锂电隔膜、电解液生产;在锂电池种类方面,包含圆柱锂电池、软包锂电池、方形锂电池等动力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储能电池,船舶、海洋航标、航空等高性能锂电池;在控制系统方面,分为锂电池化成分容设备、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在检测检验方面,拥有国家级锂电检测检验中心;在产品应用方面,星驾智慧科技、金彭新能源的落地,为高新区带来电动车整车制造技术,逐步完善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链条。
原标题:高新有“锂” 向“新”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