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新首富连环赌局:多地光伏项目破灭 真正财力成谜
日期:2015-04-1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appl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00亿豪赌


如果说挺进风电行业是李河君资本赌局的第一场,那么杀入光伏产业则是汉能集团铺开的第二场赌局。只是,相比十余年前,这一次李河君开出了更高的筹码。

在成功借助铂阳太阳能曲线进入光伏产业后,李河君在公开场合也从不吝啬表达对光伏业近乎狂热的投资激情,以至于在光伏行业耕耘多年的其他同行甚至用“疯子”一词形容其扩张。

接近李河君的人向本刊透露,自2009年以来,李开始频繁造访多个省份地方官员的办公室,每到一处,他总会反复宣讲一个庞大的太阳能计划—终极目标达到10兆瓦产能,短期目标是2012年实现3兆瓦产能,总投资额2000亿元,“灭了英利”,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薄膜制造商。

在其成功游说的地方名单中,包括海南海口、四川双流、广东河源、浙江长兴、山东禹城、江苏南京、邳州以及武进、黑龙江双鸭山等。

一名曾与李河君有过数面交道的政府官员回忆对李印象时说:“李河君非常自信,对他坚持的方向有着坚定的信念,口才也非常好,讲到兴奋时滔滔不绝,很有感染力。”

但对于此前在光伏行业毫无经验的李河君,以及汉能集团而言,让业内同行及投资者颇感意外的,除了其摧城拔寨似的投资外,更为疑惑的是,在晶硅电池与太阳能薄膜两条技术路线中,李河君选择了前景尚未明朗的薄膜技术。

在光伏行业,晶硅电池和太阳能薄膜被分为两大派系,两种产品多年来一直围绕生产成本与转化率展开竞赛,前者由于原材料价格起伏较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也较高。相比而言,汉能集团选择的薄膜技术则材质成本低,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但转化率也偏低,且由于薄膜组件需要更大面积吸收太阳能,也相应增加了土地占用,其整体投入成本也更高。

“当时李河君决定做薄膜的时候,集团高管都持反对意见,但李河君还是要做,2012年全球光伏产业几乎崩盘时,集团最后又通过资本运作向上市公司发出了几十亿美金的订单,至少在账面上,保住了上市公司的命。”汉能集团一名离职管理层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

事实上,针对薄膜技术,汉能集团近乎赌博似的押注也让外界对其充满疑惑,但李河君似乎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薄膜电池称之为太阳能电池的第二代,但现在技术还没定型,国内从事薄膜电池生产的企业,其实日子并不好过。”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说。

来自多名光伏行业工程师的专业观点也均对此进行了侧面佐证,“薄膜发电技术的转化率比较低,也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降低,不到10%。”

即便如此,在薄膜太阳能上押注了巨额筹码的汉能集团仍掀起了一股投资狂潮。

从2009年至今,汉能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9大生产基地。此外,最令人瞠目的时期在2010年,从当年1月至11月,不到一年时间内,汉能集团一口气便投资了8个太阳能发电项目,据《中国企业家》记者不完全统计,投资总额高达131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内太阳能公司的传统“大佬”,英利产能是汉能集团的十余倍,但其目前也不过7个生产基地,李河君“推土机”式扩张也随即招来了外界对汉能集团现金流的质疑。

依据李河君的构想,其试图打造一条完整的太阳能薄膜产业链:从生产线研发设计到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生产,再到应用此项技术的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从国家获得电价补贴,由此实现从投资到收益的闭环链条。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