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近日,潍坊寒亭中景能投新能源公司绿色产业园中,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光伏板熠熠生辉,一片片绿油油的小麦在风中摇曳,一群群鱼儿在水中畅游,一行行白鹭在空中飞翔……这派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正是“光伏+农业+渔业”项目力催荒芜盐碱地华丽变身的生动体现。
“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曾是昔日这片不毛之地的真实写照。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除碱蓬等少数耐盐碱植物外,几乎寸草不生。潍坊寒亭、滨海等地处白浪河尾闾、渤海莱州湾之滨,地势较低,受海水侵袭,土壤盐渍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近75%的土地为盐碱、沼泽地,其中40%为重度盐碱区。
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如何将这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生态园”“聚宝盆”?潍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潍坊寒亭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实践,创新“光伏+”生态治理新模式,推动土壤改良,促进作物生长,为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农业+渔业”开辟新路径;创建光伏支架设置自动喷淋、喷灌、施肥系统,建成光伏供电杀虫灯、温度调节等设施,打造“温、光、水、肥、剂”集控平台,实现千亩盐碱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双丰收”。
2019年12月,园区农光互补项目启动,利用荒地1000亩,建成容量50兆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6773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万吨、减排粉尘285吨。“光伏与盐碱地联姻堪称天作之合。”园区技术总监介绍,探索创新“光伏+农业+渔业”项目实践落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破解了光伏发电依赖大面积土地等问题,被改良的盐碱地,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促进农业增收。同时,拉长“光伏+”产业链,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让100余名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目前,园区正在探索放大“光伏+”多场景融合效应,聚力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区、名优水果种植区、生态牧业养殖区、中草药百草园区、休闲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加快推进集生态环保、休闲娱乐、农业科技、教育科普、产业发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深耕“光伏+”发展,打造盐碱地治理样板。下一步,潍坊将积极推进用现代农业解决光伏用地问题,用光伏发电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形成农业增收、工业增产、生态环保、民生改善、清洁低碳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持续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养殖业”“光伏+畜牧业”“光伏+渔业”“光伏+农业”等新型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绿色发展。
原标题:潍坊“光伏+农业+渔业”项目助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