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金坛华罗庚科技产业园,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中创新航的制造基地。电池总成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不停运转,自动流水线源源不断吞吐原料与成品。该公司副总裁王小强告诉记者,目前产能利用率已达95%以上。
扫码、测体温、鞋底消毒、束发帽……6月初,位于苏州吴中区的汇川技术有限公司内,“全副武装”的工人们有序走上工位。汽车动力总成车间的生产线上不断传来机器的轰鸣声。汇川技术是国内汽车电机和电控系统龙头供应商之一。该公司计划交付总监刘广介绍,公司产品交付量近期翻了一番,原因在于国内疫情稳定后,新能源汽车产销需求量大。
6月份开始,当前国内规模最大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之一——南京依维柯公司每周生产6天,每天11个小时,加速开足马力下线新车。
今年3月我省部分城市再现新冠疫情,尤其是4月上海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汽车产业供应链遭遇了较大冲击,原材料供给及销售半径大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的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疫情之困”尤为显著。5月下旬后,上海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长三角及全国的经济运行逐渐恢复正常。迄今,全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恢复现状如何?哪些环节仍存在现实瓶颈?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业能否强力复苏重归快速增长轨道?对此,记者近日深入各地进行了采访调查。
各地供应链:不再紧绷
到6月初,4月下旬至5月下旬的全省各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紧绷局面已大为缓解,宁苏锡常等省内汽车产业重镇基本已重回正轨。
当前省内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常州,5月当月生产整车2.6万辆,1-5月累计近9万辆,较去年同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苏州市工信局统计,目前苏州汽车业供应链恢复了90%左右。无锡市新能源整车企业均已全面复工复产,海达橡塑、道达饰件等新能源零配件厂家也已恢复满产。
但是,疫情对我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生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常州市工信局人士分析,该市这一产业70%-80%的供应商及客户集中在长三角,虽然上海6月起开始全面复工复产,运力也已逐步恢复,但产能释放、恢复人流交往及积压产品运输等还需要一段时间,加之下游需求减弱以及部分终端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一些企业仍不同程度减产、限产,企业复工不达产的现象依然存在。省内其他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多与之相似。
新能源整车:产能迅速恢复
在整个供应链之中,整车制造处于最下游,但目前产能恢复相对较快。
常州的比亚迪和理想两大龙头整车企业均已恢复双班生产,力争6月产能创新高。理想汽车5月交付量虽比去年最高月份少了近1900台,但已较4月明显回升。
南京依维柯公司员工4月份只开工了8天,但目前产能已恢复到90%。今年5月,公司整车销售达1900辆,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与4月相比,增幅达到48%,预计6月底前,公司可恢复原先的生产能力。
位于无锡的上汽大通和华晨新日等新能源整车厂产能已完全恢复至此轮疫情前水平。
省内整车企业的迅速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两年疫情期间的经验: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应急预案,提前储备车用芯片等核心配件。
动力电池:依旧“紧平衡”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目前产能恢复虽然也较快,但依旧处于“紧平衡”状态。
中创新航受此次疫情影响有限,3月至今,其产能利用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今年一季度国内供货量达90吉瓦时,稳居全国第三。目前该公司产能继续增长的最大瓶颈是新增产能的实现周期。动力电池制造较为复杂,涉及众多零配件领域,从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到完成,至少需要两年以上时间。其他省内外同行企业同样如此。换言之,需要近两年时间动力电池的瓶颈才能真正破解。
电池关键配件的产能恢复速度与电池产品相近。当升科技常州公司是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龙头供应商。至5月底,产能已恢复到90%以上。4-5月,其海运费一度暴涨了50%-60%,国内运输成本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关键配件:复苏中扩产
相比动力电池,其他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的回升势头更为乐观,不仅产能快速复苏,而且在悄然扩产。
江苏万帮数字能源是充电装备环节的国内龙头,4-5月,其产线受影响最严重的时候损失了40%的产能,生产成本因此大幅提升。如:原材料库存比例比正常时期增加了30%左右,物料平均周期拉长7天以上,平均物流成本上升10%以上。该公司紧急启用备选方案,5月下旬已基本完成替代方案验证测试。迄今,其整体产能已恢复了95%,交流桩产线实现满产。
苏州汇川技术不仅迅速恢复满产,还正在加速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三期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250万台高性能电机,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据透露,该公司今年销售目标增加100%以上。
智能网联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功能配件。苏州挚途科技正在自主研发一款智能卡车,目标是实现L3级自动驾驶。挚途科技是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领先企业。受疫情影响,该公司1-4月销售收入锐减,5月份迅速恢复,逐渐达到去年同期水平。
原标题:国内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产能利用率已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