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中科院纳米中心等在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损失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2022-06-2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uji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设计合成了兼具低能量损失和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材料,为获得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前述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志祥、吕琨、朱凌云,与山东大学教授郝晓涛合作完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受体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的重组能,可有效降低非辐射复合和驱动激子解离引起的能量损失,在开路电压(VOC)高于0.93伏的情况下,效率可达18.2%,能量损失低至0.48电子伏特。这是迄今为止文献报道效率超过17%的二元有机光伏体系中最小的能量损失。

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因重量轻、可溶液加工、半透明及柔性等优点而受到关注。随着材料设计的发展和器件工艺的优化,基于Y-体系的非富勒烯受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在二元器件中达18%以上,在三元器件中达19%以上。

然而,与无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损失(即电压损失)相对较大,成为限制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瓶颈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被限制在0.8至0.9伏,能量损失普遍大于0.5电子伏特。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需要深入了解能量损失的来源,并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损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激子解离需要的驱动力和非辐射复合。非辐射复合与电子-振动耦合有关(即重组能λ,它描述了电子转移过程中分子几何形状的变化,反映了电子与分子内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组能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整个光电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的重组能有助于抑制非辐射符合,并可以减小激子解离所需的驱动力。

近日,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等课题组以Y型非富勒烯受体为分子骨架,将苯并噻唑(BT)五元环核替换为喹喔啉(Qx)六元环核,设计合成了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Qx-1和Qx-2。

52f1-b5a31a491b0776aa7dca7278fad45acd


a)Y6、Qx-1和Qx-2受体的化学结构;b)光电转换过程中,不同电子态之间相互跃迁的重组能变化示意图;c)理论计算的三个受体中不同电子态之间相互跃迁的重组能;d)效率统计分布图;e)不同体系能量损失与效率统计图,图片来自中科大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通过理论计算与薄膜形貌、激子和电荷动力学结果表明,前述两种受体在光电转换过程中的重组能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激子寿命和扩散长度,促进电荷传输,抑制激子解离和非辐射复合带来的能量损失。以聚合物PM6为给体,Qx-1和Qx-2为受体的二元有机光伏体系的能量损失分别降低到0.508和0.482电子伏特,且两种体系的开路电压均达到0.9伏以上,能量转换效率达18%以上。

前述研究揭示了减小重组能对于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损失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供了新策略。

原标题:中科院纳米中心等在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损失方面取得进展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澎拜新闻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