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氢车5千、3万、5万三阶目标!《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发布
日期:2022-06-2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yu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6月16日,吕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以下简称“《规划》”)。扫描文末二维码可查看政策源文件。

一、发展目标

吕梁市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近期(2022–2025年)试点示范阶段、中期(2026–2030年)产业链完善阶段和远期(2031–2035年)商业化应用阶段。

近期目标(2022-2025):到2025年,积极利用工业副产氢,建成以工业副产氢为主、天然气制氢等为辅的氢能保障能力和完善的供应网络;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并围绕制氢、氢气瓶及压缩机、加氢站及加氢设备、动力系统集成、氢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氢能供应基地和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形成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条,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不低于3%;创建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5家,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5家;力争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氢能龙头企业,培育氢能上市公司3家以上,引进和培育氢能龙头企业10家以上,氢能相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突破50家,培育专精特新创新企业不少于10家。

供氢网络基本形成,多应用场景推广,初步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氢能应用先行城市。氢能供应能力20万吨/年以上(含高纯氢及燃料电池用氢10万吨/年以上),其中,工业副产氢产能15万吨/年,天然气重整制氢产能5万吨/年。氢能运输管道示范5条以上,长管拖车500台以上。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方面,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能源站50座,初步建成面向华北地区的氢能供应基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堆产能达到15000套,氢能动力系统产能达到10000套,形成辐射全国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突破5000辆,其中氢燃料公交车、重卡车、物流车占比达到90%以上,打造1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并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氢能重卡车、环卫车、观光车、叉车、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等试点应用。

中期目标(2026-2030):到2030年,形成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工业副产氢结合的供氢格局,积极开展“绿色”煤制氢、生物制氢和光解水制氢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发展成为氢能产业链完备、创新能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多样,并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城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企业R&D经费占GDP比重不低于5%;引进和培育氢能龙头企业2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创新企业不少于20家;氢能供应能力不低于50万吨/年,其中高纯氢不低于25万吨/年。管道运氢、长管拖车基本满足区域运输能力,建成液氢储运示范点5家以上。力争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能源站100座,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突破3万辆,打造10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制、储、运、加、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远期目标(2031-2035):到2035年,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绿色”煤制氢、生物制氢和太阳光解水制氢多元发展的供氢格局,供氢成本进一步降低,氢能供应网络全面形成,打造成华北地区重要的氢能供应基地。实现高密度高安全储氢,完成氢能管网布局。形成氢能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氢能产业成为吕梁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推动吕梁建成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创新发展引领区。氢能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企业R&D经费占GDP比重不低于8%;培育专精特新创新企业不少于30家;氢能供应能力不低于80万吨/年,其中高纯氢不低于50万吨/年。形成管道运输、长管拖车、液氢储运协同互补的氢气运输体系。力争建成具有加氢功能的综合能源站200座,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突破5万辆,全市90%以上的工业园区、公交线路普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二、重点任务


(一)以双带示范为核心,打造氢能产业集群标杆。


依托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和绿色矿山与绿色氢能智慧交通产业带,结合吕梁以及周边城市产业特点,构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全产业链,吸引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和应用环节的研发、制造、检测机构和具有二氧化碳利用和储存技术的孵化中心、氢燃料汽车大物流运输中心、氢安全教育平台落地吕梁市,逐步形成以双带示范为引领,带动吕梁市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一体化,逐渐做大吕梁市氢能产业规模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1.氢气制备与提纯环节


依托吕梁市煤化工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焦炉煤气等工业副产氢,作为吕梁市氢能产业近、中期发展主要氢源。依托汾河流域示范带,2022年建成工业副产氢规模2万吨/年项目,2025年实现工业副产氢规模10万吨/年,2030年打造年产20万吨工业副产氢基地。稳步推进分布式甲醇制氢、分布式天然气制氢。推动“煤气化+CCUS”耦合低碳煤制氢进行工业示范。在“煤气化+CCUS”耦合低碳制氢技术成熟后,进行规模化发展。依托沿黄干支流示范带,开展风电、光伏制氢,实现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2023年建成光伏装机150万千瓦,电力储能调峰制氢0.8万吨/年;2025年建成光伏装机300万千瓦,电力储能调峰制氢1.5万吨/年;以及根据使用场景,稳步推进煤制氢、分布式甲醇制氢、分布式天然气制氢。

构建吕梁市工业副产氢、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电网灵活调峰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煤制氢的多元化制氢格局,为吕梁市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氢源保障,并辐射省内周边地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预计到2030年在引领区建成30万吨/年制氢能力的氢能供应基地,形成一批低碳化技术示范项目。

2.氢能的储运和加注环节

依托国内现有技术进行35/70MPa及以上高压氢气储罐、天然气管网输氢、纯氢管道输送、天然气掺氢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开发,形成气态储运、液态储运、固态储运、有机液体储运和天然气管网混合储运的多元储氢和输氢体系。在加氢站方面,推动本土企业与上海申能、厚普股份、美国查特、国富氢能、德利森、中鼎恒盛、氢源嘉创等企业开展合作,开展加氢站外供氢、现场制氢、液氢加氢站、加注一体化模式的研发与示范应用。预计2022年、2023年、2025年和2030年在引领区分阶段建成20座、25座、30和50座1000kg级加氢站,逐步构建完善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网络。

3.氢能装备制造

在氢燃料电池制造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如上海重塑、深圳氢蓝时代、国鸿氢能、鸿基创能等企业在吕梁市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打造大功率石墨电极燃料电池和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生产线;同时,鼓励本土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国内外技术引入实现对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氢气循环泵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并进行示范和生产,2022年开始建设氢燃料电堆生产线,到2025年将形成15000套氢燃料电堆、10000套氢能动力系统生产线,未来将逐步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升级。

在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方面,依托吕梁市的产业基础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车企,加快氢燃料电池整车装配和关键技术突破。2022年开始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线,2023年底形成3万辆/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2025年总产能达到5万辆/年,产品覆盖重卡、物流车及专用车等车型,未来将逐步进行技术升级和产能升级。

4.氢能应用领域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方面,依托吕梁地区,特别是东、西示范带化工园区对焦炭、原煤、洗精煤的运输需求,2022年推广100辆氢燃料电池中重卡,初步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到2023年,充分依托吕梁市煤炭、焦炭、化产等大宗商品的汽运市场,重点推广氢燃料物流车、中重卡等车型,运营数量上升至500辆;2025年继续重点推广氢燃料物流车、中重卡等车型,全市运营数量达到4500辆。同时依托吕梁市市区客运、红色旅游线路推广氢燃料公交车、旅游大巴车等车型,打造“绿色零碳”旅游线路,预计2025运营数量达到500辆,合计吕梁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5000辆;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燃油车的限制,到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覆盖公交车、中重卡、乘用车、特种车辆等全部车型,吕梁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3万辆,其中氢燃料电池中重卡达2万辆,占现有重卡总数的1/3,基本实现“柴转氢”目标。与此同时,吕梁市将推进氢燃料电池在固定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氢燃料电池家用热电联供系统的开发、生产和试点建设,加速氢能与当地电网深度融合进程。重点发挥氢能在低成本储能、快速有效转换、降低负荷调峰、全程零碳排放等方面优势,构建吕梁当地灵活有效、低碳绿色的多元化电力体系,助力吕梁电力系统深化改革,优化当地能源产业结构。

(二)建立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健全氢能产业创新体系。

1.建立氢能产业研发平台

鼓励本土企业联合清华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积极引入中设集团、东方电气、德国TüVSüD南德意志集团、美国查特等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建立吕梁市氢能产业研发平台,着重进行氢能基础技术研发、氢能企业孵化、氢能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氢能制造业。

2.完善创新激励制度与人才引进制度

改革人才引进、使用、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力度,赋予氢能领域领军人才技术路线决策权、项目经费调剂权、创新团队组建权、薪酬分配自主权。不断吸引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在吕梁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氢能产业领域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创新能力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全力打造吕梁市“技术+人才+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科技成果产业模式。

(三)建设以氢燃料商用车为主的氢能装备生产基地。


依托吕梁市重载货运应用场景优势和鹏飞、美锦两大企业的市场主体优势,在吕梁市与太忻经济区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氢能汽车产业集群,搭建上游制氢、储运、加注核心装备,下游燃料电池双极板、电堆、系统、整车完整产业链,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氢能源“产-学-研-用”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

(四)开展产业链应用示范,打造全场景氢能应用示范城市。

将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示范应用,加速全市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进程。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在近期探索和示范基础上,逐渐形成覆盖全市的制氢、储氢、运氢和加氢配套基础设施网络。

2022年-2025年,重点开展制氢、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的示范。在氢源供应方面,布局大型氢气规模化制取、提纯、运输工程,形成覆盖全市的氢气供应网络。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积极引进国内龙头企业,建成氢燃料电池及汽车生产线。在氢能应用方面,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试点示范;打造氢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路,进行城市间中短途大巴的示范,其中率先在离石区开通2条,孝义市、交城县各开通1条氢能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推广氢燃料中巴车作为政府用车的示范应用;在城区内物流密集区域,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应用;打造垃圾清运、洒水车等氢燃料市政车辆的示范城市;依托吕梁地区红色旅游线路,在知名旅游景点内开展绿色氢燃料旅游用车、摆渡车等示范标杆项目;打造煤炭运输氢燃料重卡示范线,加快重载汽车“柴转氢”试点。

2025-2030年,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范围,推进氢能社区示范工程。在学校、商场及居民小区等区域发展燃料电池基站备电、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应急救灾等;鼓励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消费电子、无人机、工业场景、家用电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与铁塔公司、电网公司在备用电源、特别是通信设备备用电源环节开展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示范项目。

(五)建设重载货运零碳物流示范基地。

一是开通氢能重卡物流示范线。基于吕梁市丰富的重载货运场景,在矿区与工业园区推广应用氢能重卡,对内部短倒车辆、长途货运车辆进行分步替换,率先打造省内最大规模氢能重卡示范应用,有效降低重载货运领域排放,为我国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示范引领。其中率先在交城、孝义、兴县、中阳等工业园区进行短倒车辆替换,开通交城-柳林氢能重卡物流示范线。

二是成立氢能重卡运营平台,打造集大数据监控、实时分析、售后服务、应用示范、氢能减碳认证及交易平台于一体的氢能车辆推广平台。

(六)建设氢能智慧综合能源站网络。

围绕氢能车辆应用场景,依托鹏飞集团、美锦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吕梁市范围内为示范专线配套建设约40座氢能综合能源站,其中,鹏飞集团重点对吕梁市五条主要煤炭运输线路上的综合能源加氢站进行布局,美锦集团在部分区县布局综合能源加氢站,构建服务高速、国、省道物流沿线重卡车辆及公交、物流、市政车辆的氢能加注网络。在加氢站设施配备上,基于智能数字化和大容量35/70MPa加氢技术,建设具有全站安全自感知、设备实时监测等多种功能的全天候商业化智慧加氢站、油氢综合站、气氢综合站及“四合一”综合能源站。

(七)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按照示范城市入围要求,2022年率先在吕梁市完成“气-站-运-车”场景的初步构建,形成6—8条示范运行路线。在离石区、孝义市、交城县开通氢燃料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新增氢能公务车辆应用,并开展氢能环卫车的试点应用;在交城、兴县、中阳等工业园区进行短倒车辆替换,开通交城-柳林氢能重卡物流示范线,2022年推广氢燃料重卡100台以上,配套建设20座加氢站,部署10台以上运氢长管拖车。2022年累计实现投放氢能公交车18台,氢能中巴公务车5台,氢能智能通勤车2台,为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创造条件。

下载


扫描二维码可查看政策源文件

原标题:氢车5千、3万、5万三阶目标!《吕梁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5)》发布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氢云链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