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双碳”目标 氢能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氢能年产量达到10至20万吨。目前保有量仅为9000辆的绿色氢能源汽车将达到约5万辆。规划同时提出,除交通之外,要拓展在储能、分布式发电、工业这三大领域的应用,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产业发展的商业化路径。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在众多的能源替代和解决方案中,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成为大规模、长周期储能的理想选择,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消纳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发展氢能也成了全球各国关注焦点。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我国也在氢能领域奋起直追。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年,全国已建成加氢站200余座。然而目前我国制氢领域有八成为灰氢,即通过化石能源制氢。绿氢,即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洁低碳氢能源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需求多元化 铂金有望迎来“氢时代”
铂金在早期主要用于首饰,随着科技发展,铂金的物理化学特质被进一步挖掘,应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铂金的催化性能使其从20世纪初开始就被用于化肥的关键成分——硝酸的商业化生产。而在石油炼制工业中,将石油的中烷烃转化成芳烃,即苯、甲苯、二甲苯的过程,所使用的铂催化剂,就可以起到增加芳烃产量,提高汽油辛烷值的作用。铂作为优良的导电体,其纯度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在国防科工、航空航天领域,铂金更是不可或缺。
因此,在发展氢能领域,从当下的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来看,铂金是唯一横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四大领域的一种清洁能源高效解决方案。
一方面,作为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质子交换膜通常使用铂作为分解氢气的催化剂,且目前尚未有其他金属可用于替代铂的催化剂作用。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例,早期每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铂含量为30-80克,铂消耗量为传统柴油车的3-8倍;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单车载铂量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传统汽柴油车的耗铂量。
据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数据,预计全球燃料电池催化剂铂金的消耗量不到1.2吨,若假设未来全球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可达1%(假定全球载客汽车数量为1.05亿辆),单车铂含量17.5g,则需消耗铂18.38吨,占全年铂需求量的7.4%,给铂需求带来显著的边际增量。
根据世界铂金投资协会本月发布的《铂金季刊2021年第4季度》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铂金需求强劲,预计将有接近19%的涨幅。
另一方面,钯金价格的高企也加速了铂钯替换的速度。资料显示,中国国6A和欧洲欧6A轻型车中的铂钯替换将每年将增加12.4吨的铂金需求,而到2025年,新增年度需求可能有达到或超过59.1吨。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对铂金的年均需求约在70吨左右。因此,未来需要同通过大量的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的缺口。
未来铂供需面临收紧
相比多元化、总量趋增的需求,全球和我国的铂供应却面临趋紧的压力。
目前全球铂金的年均总供应量约250吨,其中矿业供应量大约为190吨,回收量约为60吨。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第一波传播和相关封锁以及英美铂业在南非转炉工厂停产的综合影响。铂金矿产的基础供应在2024年前仍将低于疫情前水平。同时,全球矿产铂金供应地理分布极为不均衡。其中,南非约占72%,俄罗斯约为11%,津巴布韦8%,北美约6%。
在我国,根据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中国铂族金属总储量为126.73吨,仅为黄金的6%。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个别省区。储量分布呈现两级分化,仅甘肃一省的储量就达到124.6吨,占比将近98%。
此外,从短期来看,2022年精炼铂金供应也存在不确定性:矿山维护而提前建立库存也可能减少供应。
综上所述,长期来看铂金面临着供应趋紧,需求量增加且结构多元化的趋势性变化。因此,铂金正在迎接“氢”时代的到来,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展现出“铂铂生机”。
原标题:“氢”时代即将到来,铂金有望展现“铂铂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