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碳市场周年考:四大问题突出,未来潜力巨大
日期:2022-07-0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周年考”倒计时还有10天,我国碳市场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2021年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我国推出的这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家级碳市场,也是全球最大配额体量的碳市场,我国在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与欧盟等其他地方的碳市场不同,中国的排放配额分配并非基于排放总量上限而确定,而是基于排放强度。一个排放配额意味着一家公司可以排放1吨碳。

那么,即将开市一周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从交易量来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交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收盘,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1.93亿吨。

生态环境部统计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数据显示,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99.5%。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

从市场来看,中国的地区试点碳市场也在日渐壮大。尽管北京和广东的一些自备电厂今年开始逐步转向全国碳市场,但除了发电以外,各行业的大型排放企业仍受各地区碳市场的监管。

从交易方式来看,碳交易市场以电子方式进行,且只允许现货交易,目前没有期货或其他衍生产品。

总的来看,我国碳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顺利完成“学习阶段”。无论从交易模式,交易价格还是市场机制方面,都摸索和积累了大量经验。

但是,通过“周年考”可以发现,碳市场运行一年以来,四大问题比较突出:参与主体单一,流动性不足,价格传导机制不成熟,金融工具利用有限。

首先,我国的碳市场参与主体单一。机构投资者、专业公司、个人皆无法参与交易,不足以给碳市场提供充足多样的市场多元主体。

这也间接造成了交易产品流动性不足。不容乐观的数据显示,我国碳市场启动首日成交410.4万吨,出场即巅峰。其余交易日成交量再未达此高度。有的交易日成交量甚至仅有寥寥10吨。

不仅如此,很多成交量出现在即将履约日期前。例如,2021年75%的交易发生在履约前的最后一个月。由此可见,交易方主动性不足,没有形成常态交易机制,交易大多基于履约目的。

价格传导机制不成熟是第三大问题。

以7月4日价格为例,当天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0吨,成交额590.00元,开盘价59.00元/吨,最高价59.00元/吨,最低价59.00元/吨,收盘价59.00元/吨,总成交额590.00元。

相比之下,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内的碳价再次达到了接近100欧元/吨的高位,超过我国10倍。
市场尚不成熟,碳排放市场建设初期主要以免费形式为主,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导致每吨碳价也远远低于欧盟等成熟市场。

总成交额也有待提高。

世界银行“2021年全球碳市场定价报告”显示,目前运行的直接碳定价机制共计68种,全球碳定价收入达到了840亿美元左右。而我国2021年碳价总额尚未达100亿元人民币。

从金融工具角度来看,国际碳市场中,金融机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碳市场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有待加强。

未来,从长远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趋势下,节能减排将逐步深入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和人们日常生活。几大短板也将进一步补齐。

去年8月,上海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将发展碳金融市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

上海环交所正从三方面积极推动碳金融工作的开展。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探索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适时推出碳远期交易、碳期权交易,推动碳期货出台;二是支持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全国碳市场,引导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有序参与碳交易,实现全国碳市场主体多元化;三是支持建立与完善碳市场协同监管体系,推动生态环境部、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开展联合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风控体系。

针对上述碳金融方面的新探索,比如推出配额质押、碳基金、碳信托,以及借碳业务、碳远期产品等,有知情人士向「能见」透露,政策上也可能采取地方先行尝试,为全国碳市场摸索经验的方式开展。

下一步,还将继续壮大碳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交易主体。例如,可将企业、社区、家庭的中小型项目以及个人低碳行为产生的碳减排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学进行记录、核算、核发,通过交易实现其价值。

同时,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在完善交易制度的前提下,引入第三方投资者、专业公司等,有利于全面盘活碳交易市场。

在扩大参与的行业范围方面,根据国家总体安排,十四五期间,预计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

全国碳市场计划在未来4年内全面覆盖所有的重点排放行业,并实现碳配额、碳减排量、碳衍生品等交易产品的丰富多元化,进一步完善碳定价、碳交易机制。

问题背后是机遇。对标全球成熟碳市场,我国碳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原标题:碳市场周年考:四大问题突出,未来潜力巨大
 
相关阅读: 碳市场 碳达峰 碳中和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见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