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头部企业频频涉足山东,也“搅动”着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区域格局。在炙手可热的锂电赛道上,已经开跑的山东城市包括枣庄、济宁、济南等。
日前,枣庄在北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为即将于9月举行的2022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进行“预热”,枣庄致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决心显而易见。
枣庄已经在“多面出击”,力图吸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就在7月底,枣庄的锂电招商引资足迹还到了芜湖、西安,枣庄市委主要负责人率团考察,推动锂电新能源等合作,也可看出当地对锂电产业招引的重视程度。
当吸引头部企业早已成为各地招商的重要目标时,近期,宁德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让济宁在锂电领域“一战成名”,宁德时代成为济宁在锂电赛道上的一张“王牌”。
锂电新能源风口之上,想要抓住风口的不止枣庄、济宁,比如还有济南,其“底气”则来自于比亚迪,比亚迪已经在济南布局了两大工业园区,一个专注于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另一个主要负责整车的制造。
山东这些城市不约而同地在锂电新能源上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枣庄——欣旺达
锂电走上风口的背后,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带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锂电产业的发展主要受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拉动,行业有一个词叫渗透率,就是在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量的比例,今年大约是30%,也就是说新车销售里有大约30%是新能源汽车,这是一个持续渗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行业前景看好。”山东一位熟悉锂电行业的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城市都希望搭上锂电新能源的“快车"。
“锂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组成,现在锂电产业很大,在锂电材料端,山东就有不少大企业,比如,滨州的京阳科技,做上游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东营的石大胜华、德州的华鲁恒升,做电解液的溶剂;枣庄的丰元股份有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上述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企业对锂电产业参与度高,城市的产业布局自然也不愿错过这一机遇。枣庄已经率先喊出了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口号。
在今年9月,一场高规格的锂电产业展览会将在枣庄举办——经中国贸促会批准,中国国际商会将会同山东省贸促会、山东省能源局、枣庄市人民政府于9月2日至4日在枣庄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
锂电已经被枣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在7月底,枣庄市委主要负责人率团赴芜湖、西安开展招商活动,在芜湖与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景彬座谈交流,希望双方在环保建材、锂电新能源等方面开展合作;在西安与创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敬轩进行座谈,枣庄表示将加快推进创普斯枣庄新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双方合作早结硕果。
枣庄的锂电产业正“多点开花”,其中,与头部企业合作,则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这就不得不提到欣旺达在枣庄的投资。在枣庄的上述锂电产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动力(储能)电池及投资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混合动力电池项目年底即将建成投产。
在锂电池领域,尽管宁德时代的地位仍难以撼动,但像欣旺达这样的“后起之秀”已经逐渐崛起。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中,欣旺达位居第七位。
欣旺达的官网显示,该公司目前已建立了深圳宝安、深圳光明、惠州博罗、江苏南京、浙江兰溪、印度新德里、山东枣庄、江西南昌、湖南宁乡(拟建)、广东珠海(拟建)、四川什邡(拟建)等11个生产基地。
在2021年,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正式落地山东枣庄——去年12月,欣旺达全资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与枣庄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拟投资200亿元,在枣庄高新区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枣庄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
今年1月,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在枣庄高新区正式奠基。由欣旺达集团与吉利集团、浙江吉润共同投资的该项目去年7月正式成立。欣旺达称,这一项目在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正式签约到开工建设,离不开枣庄政府和吉利集团的大力支持。
枣庄对锂电产业的谋划布局算是较早的。“枣庄的锂电产业萌芽的比较早,当时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时候,就把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的方向,在锂电方向,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引入了一些产业。”上述熟悉锂电行业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枣庄锂电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从锂电池产业链来看,枣庄在中游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解液、电芯,再到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
在枣庄大力构建的“6+3”现代产业体系中,尤其突出锂电产业的首位度,并锁定了全市锂电产业产值2023年实现300亿元、2025年实现800亿元、2030年实现15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枣庄还在通过招商引资不断聚拢各路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枣庄的锂电产业招商瞄向了“精准”二字。
从上述锂电产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透露的当地招商思路看,枣庄重点从几个方面精准招商,比如,锂电材料领域,目前,枣庄已实现正极材料产能10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隔膜16亿平米、电解液13万吨,迫切需要招引石墨负极、硅基负极材料及各类高端添加剂、铝箔研发制造合作项目,推动锂电材料研发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动力电池领域,山东欣旺达动力电池、吉利欣旺达混合动力电池、精工电子Pack等项目正加速建设,今年底枣庄锂电池产能将达到10GWh,今后3-5年将以每年新增10GWh的速度加快发展。目前,枣庄积极招引动力电池特别是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项目入驻。
眼下的枣庄,在锂电领域显然很“拼”。
济宁——宁德时代
济宁的锂电产业最近“出镜率”也挺高。获得宁德时代的投资,让济宁成为一匹“黑马”。
上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拟在山东济宁投资建设济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40亿元。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该项目选址在济宁市兖州区,主要建设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系统生产线,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亩。
济宁能接住宁德时代这样的大项目,一方面是其招商引资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当地产业较强的吸引力。
对于龙头企业的引入,当地早已组织专班负责。在今年6月,济宁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兖州区推进省级工业强县建设有关情况时,兖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就曾透露,“组织专班围绕宁德时代上下游产业链开展本土企业及招商企业梳理,引导本土企业围绕宁德时代上下游所需,提前开展可行性研究,研究设计规划布局。”
“核心的龙头企业如果能把周边的企业形成一个聚集,那就相当于‘链主’的作用。”上述熟悉锂电行业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说,“电池企业能带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产业,如果能在本地带动上下游企业集中化、集群化发展,那将起到很好的拉动性。”
对于上下游产业链的集群发展,在山东财经大学教授陈华看来,“通过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第一有利于降低成本,第二有利于人才的集聚。产业的发展,就是通过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把产业链拉长,把价值链提升。这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内生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此前已经明确了产业集群发展的19条关键产业链。比如,在新能源板块的储能装备领域,就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济宁市储能装备产业链有上下游配套企业32家,形成了以圣阳电源、中北润良等储能电池生产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2021年产业链规模50亿元,储能及动力锂电池年产能约1.5GWh。
从具体分布看,在储能装备领域,储能电池主要以曲阜市、经开区、微山县为主,电解液材料以金乡县、邹城市、嘉祥县为主,储能变流器以汶上县、金乡县为主,电池正负极材料以高新区、兖州区为主。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济宁早已组建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专班。在今年7月召开的有关济宁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新能源产业专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以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制造为核心,重点培育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装备、发电装备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
凭借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中的地位,无疑也将成为未来济宁吸引各方资源聚集的一大“王牌”。
济南——比亚迪
济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为与比亚迪的“牵手”而受到瞩目。
今年7月中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再度现身济南,参加济南弗迪电池项目通线活动。去年下半年以来,比亚迪相继在济南布局了电池、芯片、新能源汽车工业园生产基地。
时间拉回到2021年8月,济南市政府与比亚迪签署了合作全方位合作协议,宣布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半导体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当月,济南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成立。这一项目位于济南高新区临空经济区,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
这个项目专注于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共分两期建设,规划建设16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满产产能30GWh/年。公开信息显示,其采用全球领先的最新一代全自动化锂电池生产工艺,在向济南及国内比亚迪汽车项目供应产品的同时,还向全球客户提供动力电池系列解决方案。
到去年12月底,比亚迪动力电池二期项目在济南签约。当月,比亚迪又以10.31亿元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拿下2946亩土地,该项目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
济南高新区投资促进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双方谈判之初,比亚迪主要瞄准济南芯片制造项目,但逐渐了解到山东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和济南整体产业环境后,便有了在济南设立动力电池生产项目的想法。”
从电池组装到整车,比亚迪在济南串起了一条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济南也正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大踏步前进。根据《济南市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济南将发展目标定位——到2023年底,集聚3家以上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10家左右关键零部件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圈;到2025年底,集聚5家以上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具有世界品牌效应的整车企业不低于2家),拥有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能力、制造工艺可达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对于这些山东城市而言,在锂电新能源赛道上显然已经跑出了“加速度”。
原标题:龙头企业争相布局,山东多城市“抢跑”锂电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