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刘民在当时透露,汉能已在内地启动“5353”的渠道战略,将在全国建500家直营店,同时,全国招募3000家经销商,争取覆盖县级以上全国城市。
汉能在3月初开始推广此产品时,已经招聘了3000人的专业销售团队用于支持全国市场的开发和服务,并计划于2014年4月底之前将销售人员扩招为5000人。
从目前的数字来看,在今年7月开始裁员之前,汉能或许并没有完成其5000人销售团队的招聘。2014年年底,汉能的工作人员为2033人,到今年6月30日,总人数则为 5458 人。
对于汉能大举造势的该系列产品,李河君一度异常自信。“今年户用发电系统的销售目标是40万套,100亿销售收入,让千家万户真正知道薄膜的好处,特别 在南方大量推广,每家每户花三万元,屋顶装机容量三千瓦,一个家庭用电基本就够了。”李河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然而自从今年3 月份推出民用
光伏系统到现在,在淘宝搜索发现,成交记录只有三套;而京东则早已没有汉能的相关产品。该产品上线一周之时,在汉能商城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得知售卖套数为0。目前在其官方网站上,已经不再不再显示产品的售出数量,此前售卖数万元的民用光伏产品,目前价格 全部显示为“200元定金”。
对于具体的销售数据,汉能内部人士表示不方便透露。而其发布的半年报中则提到,“根据最新销售数据,网上商城及门店的销售情况均未如理想,鉴于节省众多门店日常支出的目的,未来有机会选择性的关闭一些门店”。
汉能或转向工业光伏市场
如今,销售业绩的惨淡改变的或许不只是汉能的销售模式。一位接近汉能的人士表示,在民用市场未能取得料想成绩的汉能,目前重组转型的大方向已经相对明晰:公司民用市场的布局将推后,短期内或将着重在工业光伏上进行发展。
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附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额为15.19亿港元,增幅超过111%;而汉能薄膜发电的利息开支总额则由2014年上半年的1300万港元增长至超过5900万港元,增幅超过4倍。
2015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关联交易收入下跌至少于1亿港元,较2014年度上半年大幅减少超过九成,由此也导致了汉能薄膜发电业绩的大幅下滑。
林伯强认为,在贷款及资金等方面出现问题后,汉能现在暂停民用光伏业务转向工业光伏并不奇怪。“民用光伏产品虽然前景好,但是目前配套很不成熟,在短期内很难做起来。汉能做民用不赚钱,现在不得不掉头转回去做光伏工业产品,资金和业绩目前对于汉能来说是最重要的。”
汉能薄膜发电亦在半年报中公布了重组计划。汉能将撤销原有的高端设备产业集团及产品开发集团,同时成立移动能源、柔性工业应用、柔性民用、分布式能源、硅锗产品等五个新的事业群。
此前汉能的事业部为8个,包括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商用无人机、特种产品,并推出光光伏大棚,太阳能汽车等有过产品发布会。而今户用发电、农用设施、汽车应用、电子产品等民用领域产品部门几乎全部被撤。
对于转型的具体方向,汉能内部人士则回复称,目前还未有足够细致的划分,光伏电站是否是短期主要进行的业务,还不能确认。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
光伏发电站对于汉能来说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汉能本身拥有一定的水电站,水电站和光伏电站的互补,目前来看运行的还不错,可以是一个方向;但是工业上薄膜发电技术的稳定性还有待考察。”
一位与汉能电站有过业务往来的人士却表示,汉能此前在薄膜电站的售卖上并不顺利:“外界对薄膜的技术都没有把握与了解,担心衰减太快;薄膜的造价比晶硅贵,发电效率还低。因此一些做太阳能发电的企业也不太敢买。”
林伯强则认为,尽管相对于晶硅光伏电站,薄膜电站目前并没有优势,但是汉能现在也没有太多选择,只能先把业绩做起来再去考虑其他。
汉能官方在回复关于电站将采用何种技术等问题时表示,“关于技术,汉能将持续以薄膜太阳能发电作为技术路线进行产品的研发。关 于重组和转型具体方案,集团转型的大方向刚定,但是具体民用及工业等板块怎么划分比重,目前还不便透露,请关注上市公司进一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