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辽河储气库群和清原、桓仁等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全国目前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红沿河核电站全面投产,辽宁统筹“火气水风光”,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在8月4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辽宁”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表示,辽宁作为国家能源安全通道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攒足保供“底气”
“在你脚下藏着的天然气,在上个保供期已经变成‘蓝色火焰’,成为了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百姓餐桌上的‘烟火气’。”据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储气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一轮冬季保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肩负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重任的辽河储气库群“火力全开”,多项纪录被刷新。
今年3月底以来,雷61、双6储气库先后开启新一轮注气;5月下旬,两台国产电驱高压离心式压缩机投产成功,双51、双31两座新库开启首轮注气,库群整体注气能力从每天1400万立方米提升至300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注气能力最大的储气库群。投产以来,累计注气量已经突破了100亿立方米,最高峰的日采气量可满足3000万家庭一天的用气需求。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储气库。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供图
在我国,地下储气库主要是利用濒临枯竭的油气藏建设而成。经过多年开发,辽河油田拥有较多枯竭油气藏,这些油气藏构造整装、盖层较厚、储层封闭性强、储层厚度大,适合建设储气库。目前,辽河油田每年原油产量1000万吨,按油气当量换算,辽河储气库群122亿立方米的调峰气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辽河油田。
除了储气库群建设之外,煤炭储备在辽宁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尤其是在电力生产领域,全社会70%左右的发电量仍是煤电。从保障能源安全、稳定能源供应上讲,煤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压舱石”与“基本盘”作用。
在辽宁,煤炭不仅关系到电力供应,在长达5个月的供暖期中,更关系到1000余万户家庭的生活质量。今年前5个月,辽宁原煤产量1311.4万吨,同比增长5.1%。从2019年至今,辽宁的应急煤炭储备基地从9家增长到了13家,进一步发挥了煤炭储备在能源安全供应中的支撑作用。
蓄好山水资源
7月18日至23日,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通过规划院组织的专家组蓄水安全鉴定工作,这标志着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下闸蓄水验收工作进入决战冲刺阶段。据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3年底,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2025年3月6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
清原抽水蓄能电站。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供图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山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清原又是浑、清、柴、柳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全县地表总水量约10.49亿立方米,地下蓄水量约5700万立方米。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重要“调节器”“稳压器”和“电力粮仓”,在辽宁电网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负荷备用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保证辽宁电网和东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吸纳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新能源,进一步优化东北电网电源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届时,这里的山水资源将为保障辽宁能源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
稳步发展新能源
4月24日,铁岭三江口至双山220千伏线路改接工程首基试点施工在昌图县老城镇正式开工,这是辽宁48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电网攻坚工程之一。投运后,将极大改善地区电网结构,保证新能源消纳输出需求。
“随着全省480万千瓦低价新能源规划项目逐渐建成,辽宁今年新能源装机将再次快速增长,新能源的发展理念已由‘促消纳’向‘发展与消纳并重’转变。”国网辽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人表示,辽宁作为全国清洁电力消纳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具备加速布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良好基础,同时还拥有较好的调峰能力,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7月16日,辽宁省500万千瓦新增风电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在沈阳召开。
作为重工业基地和能源消费大省,辽宁正面临着能源供给对外依存度高、保供压力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高,电力供求紧平衡、顶尖峰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快推进全省新增风电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是辽宁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的重要抓手。可以说,该项目对辽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供图
不仅仅是风电项目,今年6月,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全面投产,成为我国目前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在《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辽宁规划了重大清洁能源项目48个(类),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涵盖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天然气、氢能和清洁取暖等领域。目前,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前不久,《辽宁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印发,其中提出到“十四五”末期,全省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133万吨标准煤左右,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力争保持在2.69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非化石能源装机成为主体电源;燃煤机组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从“一煤独大”到多能互补,辽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断走深走实,在“端稳能源饭碗”的同时,正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原标题:辽宁:统筹“火气水风光” 蓄力保障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