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企业 » 正文
 
深度:通威组件或落地50GW产能,5年目标世界顶尖出货商?
日期:2022-08-2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angjunji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在通威投得华润3GW组件项目的第一中标人之后,这一制造业巨头全面进入光伏组件市场的消息,犹如一道强烈的闪电,彻底划破了新能源的夜空。

组件和下游市场也随即风起云涌:部分组件公司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也有销售团队准备重新盘点未来会投标的相关项目,看看需要做哪些更为充分的安排,以便面对新变化。

从笔者获取的有关通威信息来看,这家公司预计2023年年底或有50GW的组件产能规划落地,届时产量或在30GW(有关信息请咨询通威官方,这里仅为猜测)。尽管有人也说现在通威合肥的组件产能才6GW,短期内扩展到8GW,对行业市场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力。

不过,从通威过去的做事风格、由战略部署到执行的坚定表现等业绩来看,踌躇满志的它,眼光若是锁定顶尖组件厂商席位,一切落地的可能性很大。

光伏产业的大环境已经骤变:下游组件产能的扩张速度过快,而且TOP级别的一线厂商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更强。对应而来的,则是上游参与者逐渐增多,这种由表及里的深刻本质之差,让通威也必须以大玩家的身份进入到组件市场的全面竞争中。

而且,随着多晶硅和电池这两个大环节的搅局者大幅增加之后,今后这两个市场的价格波动也将更为可控。这个时刻,通威选择坚决挺进光伏组件市场,一方面可凭借更大的出货数量来补齐该板块盈利不高的问题;另外,也可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电池、多晶硅等优势能力,透过全线一体化,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与机会。过程中,它或许会通过上中游的盈利来适度平抑因下游组件激烈竞争而出现的板块利润的短期不济,逐步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之一。这,将是一步大棋。

但笔者始终认为:通威的出现,对于身经百战的部分大中型组件厂商而言,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理性客观地评估通威加入后所带来的新风向,继续施展和使用自身的优势特点,在具有很大潜力的光伏领域中彼此共同成长,互相滋养,结果将是互相成就。

通威会进入前五及前三

首先,我们来看下国内外市场的组件现有格局是怎样的。

2021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前列的有:隆基、天合及晶澳(并列第二)、晶科、阿特斯、韩华Q cells、第一太阳能、尚德、正泰新能。

阿特斯的出货量在8~15GW之间;隆基、晶澳和天合等的出货在24.8GW以上。2021年度,前五大公司的出货量达125.5GW,比2020年上涨高达45.3%,集中度再度提升。

到了2022年,预计前五大公司的目标出货将在200GW左右,比2021年继续上涨高达63%左右。

按通威目前的走向来看,笔者预计:3年内这家公司进入TOP5的概率会很高;3~5年去冲击前三甚至前二。随后稳固在前三并有机会闯入第一。

就像我们之前分析过的那样,通威的组件产品最先布局的是国内地面电站大订单。一方面企业有足够的知名度,本地优势、对光伏市场的深度参与等原因,销售网络会迅速打开。依靠略低的价格、政府、央企及攻关能力等,它可在这个部分一一攻破。

之前也有分析师提出,通威的到来,可能会对二三线的组件企业造成压力。话说回来,地面电站的抢夺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没见到哪个组件厂实现“独大”。再加上地面电站每年涌出的数量和组件出货量的递增速度呈正比。因此,就算通威组件不出现,其他现存的光伏组件厂商也会面对竞争,而且也会在未来的组件订单中获得份额。短期来看,个别厂商的利益可能会被影响。但中长期而言,大家也都会调整好策略,拿到可以拿到的订单。毕竟地面电站这个蛋糕,对于现存的组件出货量来说,肯定是足够分且也有很大空间的增长。

就海外市场来说,通威也表示,在前期有叠瓦组件及几GW的销售之后,公司在相关渠道上有基础,国外市场也会加紧入围协同。因此通威会结合叠瓦(主攻分布式)、半片组件(主攻地面电站)等方式来做。企业的组件产能和团队都在规划中。正如笔者此前提及的,该公司已经在国内外两个渠道迅速招兵买马,以平均综合年薪80万到150万抛出橄榄枝,吸引销售总监等人才加盟。

通威有哪些积淀,可以做好组件?

通威拿到华润的3GW项目组件第一中标人身份后,前期涨幅较高的部分光伏个股出现紧急回撤。尽管金融分析人士都说,对于它的到来,资本和实体市场都存在过度反应。但客观而言,通威进入组件,确实足够引人注目。

现阶段,这家公司的业绩非常好。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

其在多晶硅业务上继续全面领先。2022年上半年的出货量为11万吨左右,总产能现阶段为23万吨每年。合计和规划的产能预计在35万吨左右。到2024年全年,公司将实现大约75万吨的产能,对应的组件产出约为300GW。

在竞争加剧的电池片市场中,通威也在扩产中。上半年公司电池出货22GW,大尺寸占比为70%以上。2022年和2023年电池片的总产能或70GW和100GW。

小结一下,该公司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累计产能规模分别达80-100万吨、130-150GW。

那么好,上述规划达产需要一定时间,我们就折算为一半产量,也就是说2024年公司出产的多晶硅40万吨,电池出货量估算下,约70GW以上。结论就是,市场可能需要有100多GW的组件,对应通威这么大的出货量。现有的大型组件公司(不算通威的话),能不能对应这么大的出货量?感觉不是不能对应,而是各个公司都在自己自建上中游板块,这对于未来电池出货量巨大的通威来说,会有压力。

各大组件巨头自建上中游

从隆基、天合、晶澳、晶科等公司来看,加强电池和其他中上游板块的产能扩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21年,隆基的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7GW和60GW;晶澳更加平衡一些,为32GW和40GW;天合为35GW和50GW。

现在,天合还在继续扩大自己的多晶硅及电池等(拟在西宁投建年产30万吨工业硅、15万吨高纯多晶硅、35GW单晶硅、10GW切片、10GW电池、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晶澳科技也会在组件的实际产能递增过程中,今后同比例扩大自己的硅片和电池片产能。

留给通威上中游的对应组件需求空间,是怎样的?会很大么?当下游都纷纷挺进上中游,这样的状况下,通威做组件的动力会变得更强。

通威一直坚持专业化道路,聚焦硅料和电池两端核心能力,充分打造市占率,坚持这个逻辑不改变。它希望行业内良好生态发展、协同,相互参股相互大单,希望在电池组件实现参股。但现阶段看,在前端硅料和硅片协同得较好(通威与天合、晶科等都有合资公司),而电池组件不易统一。

通威与天合、晶科等都已成立多家合资公司。通威与隆基,也透过四川永祥新能源、云南通威高纯晶硅等两家合资企业,达成协同合作的成果。

通威在一体化的战略上,也有过心理上的变化。前期,该公司在硅片、组件环节有研发、小规模量产,目的是充分论证硅料电池片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内心不希望竞争。

但最近几年,产业链上因供需矛盾问题,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企业从组件、硅片都在布局硅料,特别是组件企业对硅片、电池做同比例的布局,给通威带来了挑战。因而通威需要顺应大势,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在近期思考规划组件板块的发展。

上述新形势,让通威进入组件环节的举动并不出人意料;时间点上,它选择了现在。

现有厂商依然可以坦然面对

我们在此前的稿件中分析过,通威已在前段时间布局了组件地面电站业务,有的项目进入了拟中标方,有的也进入了央企的白名单序列中。

而且,没有通威,现有的组件市场竞争依然火药味浓烈。隆基、晶澳、天合、晶科、正泰、亿晶、海泰新能、协鑫集成、尚德、腾晖、锦州阳光、赛拉弗、中节能太阳能等,哪个不是历经万难走到这一步的?现在有一个新的竞争者加入,对他们来说,也会坦然面对。

从通威投标华润3GW项目中也不难看出,通威投的是一个低价,但不是一个市场完全无法接受的地板价,它依然需要考虑行业的普遍报价、业主和同行的接受度以及市场氛围。如果一味地投标低价,短期看是没什么,业主也会受益,但长期看可能会引发新问题。

发展了20年左右时间、以国内组件厂商为核心的市场,有以下几个变化:

第一,很多厂商一开始就不是做组件的,经过深思熟虑和对战略的考量,公司转型主攻组件、或者把一部分核心精力放在了组件板块上。隆基最初是在硅片一个环节上下功夫,2014年前后收购乐叶光伏后进入组件和电池市场。东方日升最早是做外贸小电器和小设备的,后面转型全面主攻组件。晶科能源起家是中游业务,为昱辉阳光做配套,2010年左右转型电池组件。还有TCL中环也是近几年成立环晟光伏来做组件产业的布局。

第二,从组件多年来的变化格局看,TOP10的名单一直在变化。但中国企业“强者恒强”的定律却不会改变。2012年还是组件出货量第六的晶澳,最近有6年都保持在前三。晶科能源在2016年~2019年都是第一。天合光能在2013年~2021年有8年都是前三。隆基绿能在2017年的第七名,跃升至近2年来的头牌公司。通威组件的进入,将会从组件排名座次上推动新一轮的变革。但对于为电站谋求更低LCOE、不断实现效率领先及市场领先的组件厂商来说,也不会因为一个通威的到来,改变自己的步伐,反而是更大程度上的促进和共生。

第三:通威进入到组件巨头的序列中,还要有很多路要走。

光伏电池、高纯晶硅等通威熟悉的领域看,其面对的客户数量,相比组件而言会少很多。光伏组件要面对的是哪些人?国内外光伏电站的投资商、工程承包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销商。它是一个更加TOC的板块,消费者、代理商和经销商等都会很多。

拿晶澳科技为例,作为一个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的大组件厂商,也是更加纯粹的组件厂商,其全球客户在2019年年底就已经有3.3万个之多。估计代理商、分销商达到上千个之多。

晶澳用了近20年的时间,运作成功了海外13个销售公司,服务网络达到135个国家和地区,这种操控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在海外,人生地不熟,想要迅速获得国外人士的信任,构建出完整的经销商网络及广泛的人脉资源,当别人一想就能想到这个品牌,没有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怎么可能做到?在国内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市场中,每一个竞争对手都值得尊敬,也非常强悍。通威组件在内外两个区域内要实现全面的突破,都需要花时间。

因此通威现在进入的新环节,其客户群的复杂性及操作难度,品牌、渠道、供应链、客户服务等的建立和维护,会是光伏所有产业链板块中最高级别的。“短期不能说仅有成本优势就能闯进去,品牌的搭建可能是未来组件环节的一个主要挑战。”通威相关负责人透露。

所以我们猜测,这场战役通威用5年的时间来赛跑,或许会更具备可操作性。而且现在通威所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局面。当初隆基进入组件产品端时,领先的公司出货量约在10GW左右。现在这些巨头都将是30GW~50GW的出货量,通威所面对的实际困难可想而知。

作为组件销售的新军,通威的实际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在多晶硅和电池环节成为巨头后,这家公司在生产、技术等环节的管控上,市场无需多虑。对于成本操控能力、生产工艺的杰出表现及供应链关系、协同等方面,都会成为它进入组件板块的突出优势。

就集中电站项目,沟通的对象属于央企和国企等大型企业,这种项目注重政府资源、项目的现场和前后期沟通协调、产品成本价格优势等。在叠加通威的电池和多晶硅等优势品牌口碑后,业主对于它的信赖度会加强。

对于分布式业务,通威在应对消费者市场的能力已经有所积淀。以饲料起家的这家川籍企业本身会有很强的销售基因,因此光伏分布式和海外市场等的组件to C环节,与饲料等两个行业有相通之处。

就资金面看,基于制造端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作,在融资渠道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银行贷款、项目贷款、融资租赁、中期票据、承兑汇票、债券、资本市场等主要渠道,会全面开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都不是问题,公司也会继续把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各家银行的较好优惠政策会支持其做大组件、电池及多晶硅板块。

第三,通威因为在电池、多晶硅等领域走得较稳,公司盈利水平较高,短期内通过合理的低价和市场扩容速度,会拿下一部分的地面电站订单。而且它可以在不追求光伏组件价格的盈利能力这一目标下,将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然后通过上中游业务过去形成的盈利和未来的盈利成绩,来填补组件缺少的部分盈利。用量补价是未来它会采取的主要组件扩容方式。

通威的组件目标将是顶尖类企业,因此其扩张的速度会很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很多公司就都没有机会了。更多组件厂商会根据新进入者来快速调整自身战略。当前几年硅片、多晶硅及电池供给企业数量不足时,下游组件卡脖子的情况还会屡次出现。现在在上中游扩容速度很快的状况下,相信组件厂商也会有办法来做充分应对。这是因为,当你面对的供应商数量快速增长时,作为买方的组件厂商,其选择余地会更大。在多晶硅、硅片及电池等环节的利润都趋向合理之后,再叠加下游需求的不断膨胀,质地优良的组件厂商反而会适应这种节奏,寻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

原标题:深度:通威组件或落地50GW产能,5年目标世界顶尖出货商?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一号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