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市场稳步回暖,上市企业定增热情高涨。开源证券在最新中小盘增发并购月报中指出,7月发布的增发预案公告数量达52例,预计募集资金约637亿元。过会与获得批文的项目分别为34例和41例。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近期定增市场供需两旺,发行节奏持续加速,定增发行与批文日间隔回落。供给端上市公司发行意愿随着市场回暖提高,有较多优质项目密集发行,需求端项目认购需求旺盛。从资金规划来看,“双碳”目标下,传统企业加速向新能源业务转型,可再生能源企业布局新技术,A股公司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与新能源相关的项目。
企业跨界加速布局绿色产业
在中国
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看来,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投资光伏制造领域。比如中国燃气入局分布式光伏市场,珠海港布局
储能、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山煤国际也跨界新能源,着重储备可再生能源技术。
而定增正成为A股企业跨界加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融资途径。8月初,道森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额度不超过15亿元,主要用于电解铜箔高端成套装备制造项目和铜箔产品及新材料研发。
据了解,道森股份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及页岩气钻采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以来,道森股份净利润严重萎缩,2021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现亏损。6月以来,道森股份资本运作频繁,先是收购了锂电铜箔企业洪田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新能源行业,随后又希望通过定增加码相关业务。
道森股份称,公司拟通过收购实现由传统石油能源设备制造商向新能源智能设备制造商转型的战略布局,快速切入行业前景良好的新能源智能设备制造行业。
吉翔股份也希望通过跨界锂电池产业实现转型。吉翔股份原本主要从事钼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影视业务。1月,吉翔股份通过收购将业务延伸至锂电池领域。7月底,吉翔股份表示,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67亿元投入锂盐项目和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加深布局锂产品业务,把握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扩张产能。
新能源公司投资研发新技术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趋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中的份额将达90%。从2021年至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所需年度投资金额可达近1万亿美元。不仅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从其他领域切入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企业也希望通过定增进一步推广新兴低碳技术。
8月10日,翔鹭钨业称,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66亿元,用于光伏用超细钨丝研发项目等。翔鹭钨业认为,在政策引导、技术迭代进步等共同驱动下,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对硅片切割环节需求持续增长。公司着手研发钨丝母线以满足光伏行业的降本需求。
据了解,目前光伏行业在硅片切割环节主要使用的是金刚线切割。与金刚线相比,钨丝线径更细,在薄片化的发展大趋势下,可以切出更薄的硅片,符合行业发展。民生证券分析师李哲在报告中引用中环股份的测算数据称,硅片每减薄10微米,成本原材料对应可下降2.5%。
众泰汽车则拟借定增开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公司将瞄准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推进实施“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自动驾驶”的“新四化”发展战略,提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共性技术开发能力。
众泰汽车认为,对整车企业而言,只有不断提升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公司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
“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低碳化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新能源产品在应用端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正促进制造端企业技术研发方向的多元化。”王勃华说。
氢能源产业链获发展新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发布的定增预案中,与氢相关的项目频频出现。
8月10日,正帆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2.4亿元,用于合肥高纯氢气项目等。正帆科技认为,高纯度工业气体是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性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不过,我国工业气体起步时间较晚,存在第三方气体供应商较为分散的情形,而国内对氢气的需求正不断增加,部分地区下游厂商的气体需求仍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本次募投项目可缓解下游高端制造产业的电子气体需求。
7月底,科新机电表示,希望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1亿元,用于氢能及特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科新机电指出,公司通过建立氢能研发中心,提前布局氢能行业,切入制氢、储氢、加氢环节,重点针对固体储氢工程技术、热动力氢气升压装置、加氢橇等方向进行研究,并重点发展储氢高端装备。
在东吴证券看来,随着氢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成本不断降低,氢能行业处于高景气,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科新机电则援引《2022氢能产业研究报告》称,氢能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抓手之一。202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约3342万吨,2030年氢气年需求量将提高到3715万吨,2060年将增至约1.3亿吨。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有望达到5万亿元。
原标题:新能源投资获资本市场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