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成融资新渠道
在产业自身困难和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双重背景下,
光伏领域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以“绿能宝”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金融平台正在为光伏电站融资打开一扇新窗,一种互联网金融+委托融资租赁+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理财产品开始以地铁广告的形式进入普通投资人的眼帘。
“绿能宝”创始人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向记者介绍,通过互联网将普通投资人和企业手中的零散资金与闲置的资源用于绿色发电、储电、售电与用电,形成绿色能源生态系统,从而实现让人人成为太阳能的生产者、消费者与收获者,形成类似能源界的Uber。即基于一个目前已建或者待建的太阳能电站,个人或企业可花钱购买一个太阳能发电设备,委托“绿能宝”租赁给需要发电的企业和个人业主,通过电费收入来支付个人投资者的电站设备租金。这相当于个人或企业委托“绿能宝”,将其发电设备租赁给有需求的用户,形成一种委托融资租赁模式。“不同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首先,‘绿能宝’平台的金融基础是融资租赁,以融物为基础来实现融资;其次,‘绿能宝’完全专注于绿色金融;第三,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的生态系统,而不仅限于互联网金融。”彭小峰说。
据他介绍,自今年1月上线以来,“绿能宝”已经融资近两亿元,项目涉及屋顶、农光互补、鱼塘等。而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绿能宝”网站看到,一些小标的起投价只有几十块钱,这确实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
而光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渠道融资的方式并不只是“绿能宝”的融资租赁模式一种,今年初,联合光伏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国电光伏、网信金融等合作,建立“前海众筹光伏电力平台”,尝试以众筹的形式向公众募集1000万元资金开发建设1MW的光伏电站。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也逐渐推出一些光伏项目的小标的。
前景难料
就以上两种融资模式而言,无论怎样发展都是基于互联网金融,也就注定将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前景绑定在一起。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上升至2028家,相对2014年年底增加了28.76%。目前已有55家平台获得风投,国资系平台数量达59家,上市系平台增至42家,银行系平台数量达13家,还有部分网贷平台为复合背景。除了风险资本,银行、国有企业、产业资本都在陆续进入这一领域,掌握“大数据”优势的电商平台、互联网公司也已开始谋篇布局,且进入者名单还在不断增加。
“互联网产品的主要用户还是年轻人,但掌握大量储蓄资金的中老年客户对这些产品还不了解或者不信任,也并不敢尝试,他们更愿意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某国有银行北京分行职员张经理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并不看好光伏电站通过互联网融资。林伯强认为,光伏电站周期长回报低的特性难以吸引投资者。
对于联合光伏的众筹模式,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杨涛表示,从目前国际上的情况来看,实体经济借众筹网这类渠道融资的案例并不多,多是一些小规模创业产业在借助这一渠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