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夏天,比天气更热的是太阳能光伏产业。
上有“双碳”的各级政策支持,下有地方政府国资的倾力接应,伴随着高温造成的结构性电力短缺,当大众视线被“跨界造车”牢牢吸引的时候,“跨界光伏”冲入人们的视线。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报告显示,到2050年,光伏发电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力能源,总装机规模将达到50亿千瓦(即5000GW),约占全国各类发电总装机量的59%,光伏全年发电量将达到6万亿千瓦时左右,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39%。
一条几乎无限宽广的产业赛道,一时间引来玩家无数。
各行各业鱼贯入局光伏
目前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组件市场份额已超80%,在光伏产品、装机总量、新增装机总量等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从国内资本继续鱼贯进入光伏行业的节奏来看,本来就已非常庞大的产能还将继续攀高。
8月22日,水牛奶乳制品企业皇氏集团宣布,拟投建“年产20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和2GW组件”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元。随后,皇氏集团又连发几份公告,分别与广西宾阳县人民政府、安徽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达成光伏投资计划。
无独有偶,以饲料生产、养猪为主业的农业龙头企业正邦科技,6月17日发布公告称,与国家电投签订《“碳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书》,建设生态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项目总投资高达400亿元。
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蓝光发展、玩具企业沐邦高科也积极入局光伏,从各个完全不相关的产业赛道跑步进场光伏。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初至今,已有近20家企业宣布投资光伏。中国光伏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为30.88GW,同比增长137.4%,其中6月光伏新增装机量7.17GW,同比增长131.3%。
海外市场也是如此,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为259亿元,同比增长113%。从各地装机规划来看,中国光伏协会预计,今年将到达85GW~100GW,全球市场预计今年新增装机205GW~250GW。
从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44家光伏上市公司来看,超七成实现盈利,中国光伏产业正处于供需两旺的积极状态。
硅料涨价不休
“目前的光伏行业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光伏业内人士姚亚(化名)向记者表示,供大于求始终是悬在行业头顶的潜在风险,而且中国光伏行业已经经历过几波起起伏伏。不过当前俄乌冲突加剧,欧洲能源危机问题持续发酵,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光伏的国内和全球市场均保持乐观态势。
姚亚称,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是,光伏企业在制造原料上的竞争和争夺,“僧多粥少,光伏上游产业链供需结构性已经失衡,硅料价格涨疯了。”
数据显示,1~6月,中国多晶硅产量约36.5万吨,产量同比增长53.4%,但仍不能满足下游需求,价格继续飞涨。8月29日多晶硅基准价为295333.34元/吨,8月1日则为283333.34元/吨,不到一个月就上涨了4.24%。这已是今年来第28次价格上涨,达到近十年来最高价。
雪上加霜的是,光伏硅料生产的耗电水平较高,目前国内部分省市的限电措施会使硅料的产能进一步收缩,这会推动硅料价格继续上涨。
政策引导下“风口”显现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光伏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如今,光伏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成为各行各业资本眼中的“风口”。
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中,第五条内容为“稳步推进户用光伏发电建设”,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户用光伏项目配备储能。
大到一线城市,小到县级地区,纷纷发布了各自的光伏政策。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发电系统推广应用的通知》,上海市发改委、财政局联合发布了《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等政策,均明确表示对光伏建设的补贴与支持。越来越多光伏投资背后,常常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企业则毫不犹豫地接住“橄榄枝”,大胆入局光伏。
恒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汤辉向《IT时报》记者透露,目前很多企业跨界造光伏,并不是为了实现企业转型或使用清洁能源,更多则是为了与政府或国企达成合作。
汤辉进一步分析,企业与国资的合作分为短期与长期。短期合作的企业主要负责光伏的前期建设,包括原料的购买、光伏组装、光伏运维等;当光伏运营成熟之后,国企便会从企业手中购买。长期合作的企业则是与国企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队的“撑腰”,跨界企业才敢下百亿“豪赌”。
光伏市场早已不是“蓝海”
持续走低的业绩,并不雄厚的资金,但在公告发布后,股价却迎来上涨。以皇氏集团为例,发布跨界光伏第一条公告后的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8亿元,主力净量为2.43%,涨幅为10.01%;26日,三条公告均发出后,主力资金净流入1.12亿元,主力净量为1.93%,涨幅为5.79%。
回看皇氏集团财报,2021年货币资金为7.08亿元,利润总额亏损4.65亿元,同比上升386.62%;合并净利润亏损4.48亿元,同比上升292.59%;2022年上半年情况稍有好转,总营收13.19亿元,同比上升0.91%;但扣非净利润亏损972.28万元,同比上升11.54%,呈现连续亏损趋势。此时投资百亿砸向光伏,无异于一场豪赌。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对此表示,皇氏集团入局光伏产业,即使与专业企业合作,自身也没有任何该行业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或渠道优势,所以其进入光伏产业不具有竞争力,很难预期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沈萌认为,皇氏乳业此前热衷于跨界,但效果都不具有对业绩结构长期性的支撑。
除了皇氏集团,正邦科技2022年中报显示,总营收100.78亿元,同比下降62.23%,利润总额亏损48.67亿元,同比亏损245.77%;蓝光发展2022上半年总营收86.27亿元,同比下降27.69%;归母净利润亏损49.9亿元,同比下降5.68%。除了业绩亏损之外,截至6月30日,蓝光发展的负债率高达98.96%,累计未能偿还债务本息金额合计387.75亿元。
姚亚分析,无论这些业绩不佳的企业入局光伏,是想炒作,或是瞄准了一个新的市场,“但我想提醒的是,中国的光伏市场早已不是蓝海市场,缺乏技术积累的产能竞争并没有太大意义。目前国内上游的光伏硅片生产工厂相对较少,该领域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向上游加大资金和技术投资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策略”。
原标题:光伏“百亿豪赌”:牛乳、饲料、玩具公司纷纷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