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光伏发电成中国名片 特高压输电领跑世界 新能源车产销量7年世界第一 布局未来
日期:2022-09-2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uji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世界新能源产业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中国光伏制造业、光伏发电装机量、光伏发电量均位于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超70%光伏组件;特高压技术诞生了“中国标准”,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新能源领域的十年战略布局、十年励精图治,既为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新能源产业未来。

从“三头在外”到“中国名片”,十年攻坚、创新发展,中国光伏制造业、光伏发电装机量、光伏发电量均位于世界首位

9月22日,杭州西站投入运营。从空中俯瞰,白色屋顶与光伏板的组合,让车站外形分外酷炫。车站屋顶布置1.5万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年发绿电量预计可达231万千瓦时。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3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00吨。

光伏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具有显著的能源、环保和经济效益,是最优质的绿色能源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规模及市场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光伏制造业、光伏发电装机量、光伏发电量均位于世界首位。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光伏新增装机54.88吉瓦,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30.88吉瓦,同比增长137.4%。海外光伏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出口额再创新高。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曾经由于存在原料、市场、核心技术设备“三头在外”的短板,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225亿美元,在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剧烈冲击下,2012年骤降至127亿美元。

事实证明,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解决这些“命门”和“卡脖子”问题,关键就要靠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作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建设能源强国新目标,为新时代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从资金到市场、从财税到土地,各种政策营造出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在一系列激励政策下,中国光伏企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科技创新热潮,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短短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受制于人”到“全球领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曾回忆道,2014年以前,中国光伏产业还是代工为主,企业产品靠低价取胜,还常常受到外国的封锁限制。而现在,中国的光伏技术全球领先,光伏产业的命运已经控制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达到了78.6吉瓦,同比增长74.3%,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

“从光伏产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分析认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主要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提供市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另一方面中国加入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为世界提供高质低价的产出,如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世界供给了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能够满足海外市场绿色发展或者降低电价等各方面的需求。

7毫秒“闪送”电力2080千米,特高压输电技术打造全球输电距离最远、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电网

今年7月1日,我国“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令人惊讶的是,这项跨五个省市全长达2080千米的工程,把水电从四川送至江苏只需要7毫秒。

7毫秒运送电力背后,正是中国领跑世界的特高压技术。如今,在不知不觉之中,每年有数万亿千瓦时的电能跨越湖海、翻越千山,通过长度超过4.8万千米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被送往经济发展的第一线。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然而,我国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70%以上的能源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大规模、长距离的能源运输绝非易事,依靠传统电压送电的损耗过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决定建设“电力高速公路”——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搭建特高压电网。“特高压输电线路就好比是电力高速公路,与普通线路相比,输送容量更大,输电效率更高。”国网江苏兴力工程管理公司工程部副主任王世巍介绍,“运行损耗小,输送距离也更远,可达2000公里甚至3000公里以上,能覆盖我国所有的大型能源基地和用电负荷中心。”

2009年,我国第一条,也是世界首个特高压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成功将山西煤电送到千里之外的湖北,让“电从远方来”成为现实。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工程。工程每年可减少华东地区燃煤消耗约3800万吨,成为连接西部边疆与华东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

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我国建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已有数十条。仅国家电网公司就累计建成29项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最远输电距离达到3300公里,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超过2.4亿千瓦,成为全球输电距离最远、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电网。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血液。特高压输电技术领跑全球,也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能源输送网络持续完善。电力供应保障基础不断夯实,装机规模和发电量规模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截至2021年底,我国原油产量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至23.8亿千瓦、8.4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超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设。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攀升至1227万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十年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尚未突破1%,正处于以政策驱动为主体的启动阶段。自2009年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高、产业链未形成、市场尚待培育、企业动力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2012年以来,工信部先后出台两个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从国家到地方,涵盖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安全监管等方面的600多项政策先后推出,全方位扶持产业发展。此外,工信部还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组建了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商业模式。相关规划和举措,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内生动力更充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攀升至1227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270瓦时每公斤,相比2012年提高1.3倍;2021年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有6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家企业中中国企业占6席;累计充电设施数量由2012年底的1.8万个,大幅增加至今年7月底的398万个,同时建成换电站1625座,建成超过1万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后,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成就。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盾构机、港口机械、起重机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成长为中国经济的脊梁。

“我们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优势,那就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这也成为了中国经济韧性的基本支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分析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恰恰是因为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数以亿计的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难以取而代之的优势。

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光伏产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一项项世界领先的成就,展现着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十年来,中国经济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了很多历史性跨越。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

董煜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了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实现中国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在刘志彪看来,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是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开创了新局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速推进和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我们坚持从市场型、政策性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一方面要加快国内的制度、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或先进标准接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向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将为全人类发展带来红利。”刘志彪说。

近期,一项在五大洲22个国家进行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海外民众对中国十年来的发展成就高度赞赏。78.34%的全球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给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活力。76.6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人均GDP在过去十年间由6100美元提升至12000美元以上,“这一成就很了不起”。在全球各大洲,认为“中国越来越富有”的受访者比例普遍超过了七成。

董煜指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让世界关注,中国在经济治理中高度重视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也同样让世界印象深刻。“这十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我们不断完善治理思路、调控手段,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原标题:光伏发电成中国名片 特高压输电领跑世界 新能源车产销量7年世界第一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