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十年来,与祖国同心同脉,与时代同向同行,将责任央企的忠诚与担当化作璀璨光芒,照亮了京畿大地。
心怀国之大者 展现央企担当
2012年2月9日,国网冀北电力正式挂牌独立运作。“一省两公司、一公司多省”的独特地缘环境,赋予了国网冀北电力保障首都供电安全、服务冀北五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的特殊职责使命。
2012年11月2日,一场大雪突袭华北地区。由于雪情严重,直接导致承担着京津唐电网供电任务的源霸线跳闸。为全力恢复电力供应,国网冀北电力组织抢修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抢修,及时处理了缺陷。
故障抢修有惊无险,回家之路却步履维艰。完成抢修任务时已经是晚上,大雪导致山路没法走,车过不去,抢修人员就决定走线回去。
“我们三个人摸着黑、凭感觉走线上下塔。线路离地最低也得十二三米,三个人频率又不一致,线的舞动很大,所以走得特别艰难、特别危险,回到基地已经12点了。”时任冀北超高压公司输电处副处长张兰武回忆说。
这是国网冀北电力多年承担的保电任务的一个缩影。国网冀北电力护航运维环京万余公里输电大通道,首都70%以上的电力供应由冀北网架输入,责任重大,不容任何闪失。十年间,这样的保电已经成为常态。
2021年11月25日,云顶滑雪公园冬奥竞赛场馆测试赛首个比赛日,国网冀北电力保障队员进行巡视,确保正常供电。 王续摄
2022年2月6日,冷风劲吹,雪花飞舞。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迎来首个比赛高峰日。风大雪狂,挡不住冀北电力职工心中的责任与热情。
国网冀北电力“1+3+N”三级供电保障体系高效运转,现场分指挥部运行保障值班人员通过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大屏,实时监测电网信息、设备状态信息、保电资源信息等数据,保电现场看得见、管得住。
“我们构建了1+3+N的供电保障体系。箱变的台数70台,容量达到了75070千伏安,高压的10千伏电缆40公里。还增加了136台大容量的备用电源切换装置,在重要和特别重要的用户里边配置了UPS,台数334台,容量达到了11547千伏安。”国网冀北电力冬奥办副主任李国武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保电期间,国网冀北电力累计出动保电人员58万人次、车辆12万台次,迎风战雪,圆满完成122场赛事及开闭幕式等重要活动保电任务,以万无一失的保障,守护了无与伦比的精彩。
国网冀北电力冬奥供电保障张家口分指挥部现场巡视设备。 国网冀北电力供图
如果说“保障首都供电安全”是国网冀北电力这棵大树的立命之本,那么“服务冀北经济社会发展”则像是树干,撑起了国网冀北电力的安身之要。
“服务好不好、能不能到位,体现的是我们对‘人民电业为人民’这一要求的认识有多深。我们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角度,去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冀北营销服务中心业务管控部稽查监控室主管张艳丽说。
凭借对“人民电业为人民”使命的执着追求,张艳丽在国网系统竖起了为民服务的一面旗。而“张艳丽们”的十年奋斗,也让国网冀北电力营商环境大幅跃升。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电力营商环境指数达到99.93%;95598工单接派单及时率保持在99%以上,客户诉求一次解决率达到95%;累计建成五星级供电所31个,四星级供电所155个,三星级203个,供电所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牢记职责使命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国网冀北电力这棵大树上,“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的职责使命就像树冠,迎风而立,向光而生,赶赴时代之约,彰显成长之美。
张北坝上,风光无限。在这里,国网冀北电力建设运营着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工程是我国在新能源领域里面风光储多能互补的开山之作,它把风机、光伏、储能的多种的发电形式首次进行互补,证明了这种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汉民说。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服务新能源发展一路领跑、高歌猛进。冀北电网新能源统调装机占比居全国首位,目前近70%,比2012年的36.5%翻了近一番;并网装机容量截至8月底达3472万千瓦,是2012年638.3万千瓦的五倍多。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
“这十年,我们年平均投资达到111个亿,但是国家发改委给我们核定的投资能力每年只有55个亿,我们用55亿的投资能力承担了111亿的投资需求。可以说,我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职责使命,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实施。”国网冀北电力财务部本部财务处处长刘晓雪说。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充分发挥电网企业优势和新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北京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支撑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国家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地区级示范区建设,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服务绿色冬奥、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创新引领 敢为人先的非凡之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网冀北电力成立之初,该公司围绕新能源发展在调整电力系统上的探索与实践就全方位地悄然开始了。
“我们的输电全景系统,可以对输电设备及通道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视,而且能够发现输电设备的细微缺陷,在国网公司也是走在了前列。”谈及最新的创新成果,祁春风仍然充满着激情和动力。
冀北承德供电公司安全总监、安全监察部(保卫部)主任祁春风一直热衷于创新创效。早在十年之前,冀北承德供电公司便成立了“祁春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祁春风的带领下,该公司创新骨干围绕电力生产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技术研讨、经验交流、创新研发,广大员工集思广益、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不断将创新思维全面融入到日常工作,大力倡导和鼓励各种形式的理论、技术、管理等职工创新实践。
2019年12月12日,冀北公司虚拟电厂示范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我们不仅开创了虚拟电厂新业态的先河,同时也为解决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难题,提供了一种更经济、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国网冀北电力科技部主任王宣元说。
2022年8月5日,冀北电科院风光储并网运行技术实验室新能源专业技术骨干,联合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冀北电网首台构网型风电机组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和优化工作,标志着国网冀北电力在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
“冀北新能源发展十年历史,也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历史。2017年底,我们投运了世界上首座新能源虚拟同步机示范电站,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掌握大规模、大容量新能源机组虚拟同步技术的国家。”冀北电科院副院长刘辉说。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充分发挥资源、人员等优势,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先后建成虚拟同步发电机、柔性变电站、虚拟电厂示范工程、低碳冬奥等多个国际领先的科技示范工程,揭牌运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能源大数据中心,打造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试验田”和“样板间”。在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运行、风电智能运维、交直流柔性配电网、新能源主动支撑等关键技术应用上实现新突破,攻克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科技研发能力和攻关实力实现质的提升。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领域的靓丽名片。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一大批国际首创、国内首创、电网首创的创举,在电网发展的“无人区”创立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破除了以“火电”为主力电源的制约与障碍。国网冀北电力先立后破,让新型电力系统雏形初现。
牢记国企担当 锻造敢打硬仗的非凡之师
这十年也是冀北人面对“急、难、险、重”敢打硬仗的十年。
2021年7月21日晚10时,国网冀北电力连夜调派组建支援抗灾抢险第一批队伍,紧急赶往河南。
“第二天的早晨6点左右我们到达郑州,路上没有能动的车。但就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与郑州供电公司的兄弟们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医院等重要场所接通了救命电。”国网廊坊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二次变电运检一班班长程金强回忆说。
在历次抗灾保供的应急中,冀北人养成了闻令而动、忘我逆行的硬作风。十年间,在自然灾害面前,冀北人充分发挥电网铁军精神,顺利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应急抢险任务。
铁军的品质也渗透在无数个电网建设的现场。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写在张北柔直工程施工现场的标语满含诗意,浪漫畅想的另一面则凝结着冀北建设者们日夜拼搏的智慧与汗水。
张北柔直工程途经张家口北部、承德西部等海拔较高的地区,70%的线路地处丘陵和山地,严寒、大风等恶劣天气较多,年有效施工期仅四五个月。2019年春节前夕,坝上最冷的日子,工程施工进入了“极寒模式”。为了方便抓握工具、灵活操作,施工队员戴着单层手套、穿着薄工装作业,每20分钟就要换一批人,再迟就有冻伤手指或耳朵的危险。换岗下来的队员裹上大衣围着生在铁桶里的火取暖,脸上的冰化成水缓缓流下。
“最难忘的是有一级最高塔组立,这级塔就坐在了半山腰的位置,塔重是386吨,全高是173米,它正好坐在一级岩石上,坡度能达到45度,风非常大,人都站不住,风就跟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爬这级塔基本上是摔出来的。”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输电施工一分公司副经理张扬回忆说。
十年间,国网冀北电力积极克服工期紧、有效施工期段、施工难度大、自然条件恶劣等困难,先后完成锡林郭勒盟—山东、扎鲁特—青州、张北—雄安等多项重大电网工程建设任务,让一条条银线在京畿大地纵横穿越,让一座座铁塔屹立于群峰之巅。以坚决有力的实际行动展现央企“大国重器”和“顶梁柱、顶得住”的责任担当。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国网冀北电力将坚守敢字当头的文化基因,在新征程上再创新功。
原标题:奋斗十年 光明印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