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成本、安全优势及广阔的适用范围,钠离子电池有望加速实现产业化。
许多投资者注意到,日前,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据记者了解,不仅是宁德时代,多家国内头部电池企业都已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
“公司已开展研发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新型量产工艺、低制造成本的钠离子电池技术,将尽快实现公司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及应用。”9月28日,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
在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相关上市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推进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其中多氟多、华阳股份、中欣氟材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钠离子电池相关产品已投产或即将投产。
东吴证券在最新研报中预测,到今年底,钠离子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有望基本定型,2023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实现小批量出货。2024年起,钠离子电池将实现大批量生产,规模有望达到30GWh,预计未来首先取代铅酸电池,并逐渐切入A00级电动车(微型轿车,发动机排量小于1L)和储能领域。2025年钠离子电池全球需求或超100GWh,未来有望成为锂电池的一个有效补充。
低成本构成核心优势
据业内人士介绍,新能源电池领域创新有两条主线,分别是提升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同时还需综合考虑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多种因素。而钠离子电池的核心优势就是相比锂电池成本极大降低。
以碳酸锂为例,今年3月底其价格首破50万元/吨,虽然此后略有回调,但自8月以后再次恢复涨势,并在9月中旬再破50万元/吨。据测算,年初至今因为碳酸锂涨价,锂电池成本已大幅增加。
钠储量比较丰富,常见形态就是盐。钠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隔膜基本沿用锂离子电池体系,其成本能够降低,主要就是围绕去锂化来进行。
从正极材料来看,目前碳酸钠的市场均价尚不到3000元/吨,相比50万元/吨的碳酸锂成本优势巨大,且原材料来源丰富。碳酸钠纯碱前驱体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与15万元/吨左右的锂电池前驱体相比,成本优势巨大。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使用六氟磷酸钠,同样避免了高价锂的使用。
在钠离子电池中,集流体中负极集流体从铜箔改用铝箔,铜价今年虽然有所回落,但是依旧保持在6万元/吨左右,而铝价基本上维持在2万元/吨左右,所以负极集流体的成本变动也将使得钠离子电池整体成本降低。
“因为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钠离子电池可能是未来新能源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它并不能在汽车领域完全代替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电池能量密度低,因此在储能、低速新能源车辆,例如电动两轮车等领域会有大规模的应用空间。”近日,一家正在研发和生产钠离子电池材料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过,因为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和大规模生产,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目前还只体现在理论上。未来两三年,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它的性价比也会凸显。”上述负责人表示。
产业链公司加速布局
“一代材料、一代产业。”据了解,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基本沿用锂离子电池体系,创新差异主要体现在正极材料上。近两年来,部分锂电池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纷纷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切入钠离子电池领域,积极布局从正负极、电解液到电池的产业链上下游。
具体来看,在正极材料方面,目前主要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聚阴离子三种,代表企业分别为中科海钠、宁德时代、众钠新能源等。近日,美联新材就与七彩化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负极材料方面,多家传统锂电负极生产企业也在加速突破。近日,贝特瑞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正在建设钠离子电池硬碳量产线。
记者也注意到,多氟多、华阳股份、中欣氟材、传艺科技等多家公司已投产或即将投产钠离子电池或其相关原料。
在电解液方面,多氟多是国内最早商业化量产六氟磷酸钠的公司,目前已批量供应多家企业,产能在1000吨/年左右。公司同时在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进行了布局。“现阶段子公司焦作新能源已具备1GWh钠电池的产能,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规划5GWh产能。正负极材料都正在研发中,正极主要用层状氧化物,负极可选的材料较多,未来实现部分原料自主供应是公司努力的方向。”日前,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
华阳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也表示,公司钠离子正负极材料项目已于上半年投产,钠离子pack电池生产线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末投产。据了解,公司与中科海钠合作关系紧密,双方研发优势形成互补。
原标题: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速 多家上市公司加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