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企业因缺“芯”而暂停接单、长时间储能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移动储能产品热销欧洲……储能领域热点不断的背后,是全球能源市场焦虑情绪的映射,在主要经济体建立起“新能源+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或以可再生能源构建起绿色、稳定、可调的电力系统之前,储能产业都将处于黄金赛道之上。
至于“储能技术与应用策略的成熟”“行业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成本下降与规模化生产的具现”“储能应用市场与价格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小目标,都将随着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用时的储能产品诞生而实现。
云屯雾集背后
全球能源需求旺盛,且能源转型持续深入、储能项目展现较强经济性,储能产业有望保持高增长。作为确保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平稳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储能技术及产品的拓展牵连甚广。随着全球范围的能源紧张或将维持较长时间,各个国家和区域都对储能市场有进一步的扩容要求。以目前备受能源问题折磨的欧洲为例,据欧洲储能协会的数据,欧洲目前拥有60GW储能系统,2030年时需要部署的储能系统达190GW,未来数年的储能项目建设压力颇大。
作为全球储能领域的重要一极,我国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况牵动各方,仅今年以来的数千亿元投资金额和超过800GW的产能就将掀起市场巨浪。不过,储能产业发展有一定周期性,这是限于上游原材料产能未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导致规划产能庞大但实际产能滞后,原材料的价格不稳也卡住了储能企业的现金流,扩产相对谨慎。并且,储能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决定了储能技术的多样化,需要差异化的政策精准支持相关技术的发展。
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能源占比走高已成趋势,电网消纳压力加大,可以调峰调频的储能系统必然加快建设,保障新能源发电的可消纳性和经济性。虽然目前储能技术选择多元、原材料价格起伏,但业界一致认为储能生产成本将稳步下降,储能产业的渗透率将由此提升。
商业模式待解
储能技术是新能源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储能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导致了激烈的竞逐,各方积极探索布局与储能相关的解决方案。储能产业链涉及电池、电力电子设备、配套设备、系统集成等环节,随着央、地支持储能领域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关于储能补贴、储能装机规划、储能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明确推进,各个产业链条得以蓬勃发展,技术路线也呈多元竞跑态势。
储能产业亦是标准的硬科技,无论哪种储能技术从研发、试行、落地到规模化,都存在供应链不畅、建设投入大、产能不稳等挑战,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成本控制的难易程度。储能产业的问题不止于原材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储能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价格战不时掀起等,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完备的行业标准制约了行业发展的速率,也引发了相当的风险隐患。
政策足够好、赛道足够宽,随着“新能源+储能”项目广为铺设,技术迭代、成本下探、模式出新逐一呈现,储能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广被看好。储能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不断涌现,储能标准的制定就应针对新变化及时迭代优化,而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高增长的储能产业虽已遭遇供应瓶颈和技术天花板,但乐观者认为下一个颠覆性能源科技将出现在储能领域,届时盈利不易的商业模式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各国对储能技术与产品都有严格的认证标准,企业想要通过并取得市场认可度难度不一。储能产业的较高资金壁垒倒是形同虚设,各路资本涌入储能细分赛道,知名企业或加注投入或跨界而来,强强联手的项目并不鲜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等企业密集进行产能扩建,百亿元级投资项目频频出现,央企、国企都有大动作,跨界巨头中不乏美的、三一、小米、华为等明星级企业。今年8月初由62家企业、机构携手组建的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则试图以集群之力,集中资源、先行先试,加速破局。
原标题:全球能源需求旺盛,储能产业的高增长与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