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迎来出海的最佳时机。
从自身发展看,资本的涌入、政策的支持、消费者意愿的提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一针针兴奋剂。新品牌、新产品和新销售模式接踵推出,让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品类竞争中抢得先机。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前9个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与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同期德国汽车出口总量约为191万辆的数据对比,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出口国,仅次于日本。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9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5万辆,同比增长逾1倍,显著高于同期乘用车和商用车出口增速。
尤为可喜的是,据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发布的《全球定位报告》显示,相较于燃油汽车品类,中国电动车品牌已经赢得海外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从全球产业格局看,传统汽车企业巨头正在第一轮纯电动汽车角逐中掉队。整体来看,因转型犹豫、战略骑墙,传统汽车企业巨头在纯电动汽车主流市场的市占率和销量表现均不及新势力品牌。
由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参与组建的全球汽车战略定位及品类创新服务团队于日前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类趋势研究报告》指出,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品牌“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在欧美等高势能市场下足功夫,并通过更为专业、聚焦的产品建立差异化的品牌认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品牌。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全球CEO、中国区主席张云强调,产品卖出去并不等于品牌“走出去”,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不断跃升,但对汽车高势能市场的出口占比并不高。且目前各车企出海多复制国内产品矩阵,期望通过“车海战术”以更多车型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海外运营的难度,而且难以帮助品牌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建立清晰的差异化认知。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背后的关键力量仍是品类创新。在行业混战之下,车企更需理性加持,挖掘核心痛点,并以此规划品牌差异化战略,进行品类创新,形成差异化认知,实现破局。
需要明晰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尚未真正进入纯电时代。在经济型价位段,各大车企堆砌智能也绝非良药。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关注因素聚焦于续航、驾驶操控感、安全性、空间舒适度等“基础特性”。对车企而言,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时代的“发动机”,哪家车企能够啃下“动力电池”硬骨头,才有机会成为品类之王。
原标题:以差异化优势助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