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华能贵州公司走过的十年,是从无到有的十年,是从摸索到完善的十年,是从渺小走向壮大的十年。十年磨一剑,华能人在贵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跨溪谷、攀爬山脊,始终坚守奉献清洁、安全、高效能源的初心。在古老的云贵高原,从赫章县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从盘州市到息烽县,华能在祖国的西南腹地,在1300米到2900米之间的高山上,建设35个风光场站,发电装机规模174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119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55万千瓦,成为贵州省装机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企业,磨砺出一张光彩夺目的“三色”名片。
2021年华能贵州罗甸八总农业光伏项目投产标志着中国华能集团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
10年来,华能贵州分公司始终坚持布局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新能源发电项目,为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不懈努力。
华能贵州公司是最早进入贵州进行风电项目开发建设的企业之一,2011年5月在毕节市赫章县建成投产贵州省第一个风电场——华能韭菜坪风电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发出清洁能源电量161亿千瓦时,折算节约标煤490万吨。目前该公司所有项目均为新能源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30亿千瓦时左右,年均可节约标煤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3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6.5万吨,用实际行动助力贵州绿色永续。
和谐相融,做生态环境的卫士。该公司在风光场站建设中,综合考虑发电、防洪、水土保持和旅游发展等方面的要求,落实项目建设环保措施,着力保护周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两者兼顾。韭菜坪风电场、乌江源风电场等项目与韭菜坪风景区、乌江源百里画廊完美融合,其他风光场站也在投产之时,通过种植草木恢复植被等措施,将风光场站与周边自然地貌和谐相融。
“光伏+”发展,作绿色发展的先锋。“‘十四五’期间,华能贵州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设基地型、规模化光伏基地,助推贵州电力绿色低碳驶入快车道。”华能贵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唐烂芳如是说,公司将积极推进“茶光互补”项目建设,与贵州各市(州)相关茶园合作,推进“茶光互补”光伏基地建设,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茶融合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该公司致力于做强“光伏+农业”产业,在光伏板下选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打造“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光伏产业,助力百姓致富和乡村振兴。公司还致力于推动“光伏+生态治理”,充分利用省内关停矿区土地,采用“光伏+生态治理”方式,在光伏板下种植有益于土壤恢复的喜阴类植物,有效提升板下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加快矿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彩。
该公司秉承“建设一座电站、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茶光互补”“光伏+农业”“光伏+生态治理”等方式,走出一条生态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原则,着力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贵州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势头,给企业注入了强劲信心。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发展,在贵州高质量发展跑道上跑出好成绩。”唐烂芳说,华能贵州公司将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发挥能源电力行业央企主力军的作用,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力量。
“十四五”以来,华能贵州分公司规划新增清洁能源项目500万千瓦,投资总额300亿元以上,全力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至“十四五”末,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计划达到700万千瓦,力争位居全省前列。
华能韭菜坪风电场。
蓝色名片:逐梦科技蓝海 赋能企业发展
“我们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能源项目发展,在贵州取得了不俗成绩。”华能贵州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敖海说。该公司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新能源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生产管理集约化。该公司在贵阳建成全省首个获得电网调度受令权和远程控制功能的集控中心,集控中心于2020年通过贵州电网公司验收,风光场站管理实现实质性生产管理集约化,通过智慧分析平台整合数据,能够实现风光电场远程实时监控、预警、调度等多功能融合,风光场站真正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实现对分布在全省6个地州的35个风光场站的远程监视和集中控制,现场劳动用工仅为5人/10万千瓦,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运行指挥数字化。该公司积极打造数字化风光场站,利用集控中心大数据平台建设数字化分析系统。集控中心实现实时采集各风光场站运行模拟量、状态量、电能量、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信息,同时向各场站发送各种数据信息及控制指令,完成实时数据汇总,采用数据分层传输,实现与各风电场计算机监控系统、保护装置、电能量采集装置的数据通信。各风光场站数据接入集控中心后,利用集控中心大数据平台,实现各风光场站数据共享,便于对各类机型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每月完成月度运行分析编写上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方法,完善运行分析内容,对各风光场站生产运行、检修及维护起到指导作用,真正使集控中心实现“生产指挥中心”功能定位目标。
设备巡检智能化。华能贵州分公司在生产现场引入无人机、机器人和智能化巡检系统等,实现了智能巡检、可视化指挥,极大减轻了值班员工作量,提高了巡视、操作的准确性。围绕集控中心逐步建立了风机故障诊断预判系统、可视化检修系统、无人值守作业系统等12个智能系统,基本实现了监视中心、控制中心、数据中心、指挥中心等功能,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10年来,华能贵州分公司始终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发力,一线员工投身创新创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高涨,一批具有较大成果转化价值的科研项目正逐步实施。“智慧型风场技术创新工作室”“徐超技术创新工作室”等作用不断凸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2021年至今,申请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7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
华能乌江源风电场。
红色名片: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责任担当
“红色”是中国华能的本色,是立身之本、“三色”之本。
10年来,华能贵州分公司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意识、攻坚克难的勇气、破解难题的能力,在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等各方面展现出更大作为。强化正风肃纪,强化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做好监督,强化对“关键少数”和基建、招标采购重点领域的监督,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改进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强化“三基”工作,该公司提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深入“党建引领+”活动,聚焦生产任务和难点问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公司发展任务,成为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着力助力企业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华能贵州分公司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广大干部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坚持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和干部轮岗交流,选派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和艰苦吃劲岗位锻炼,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过程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该公司大力推进员工技能鉴定,完善人才队伍“双通道”建设,给员工创造更多成长成才机会,承办贵州省2022年度风电技能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
华能乌江源风电场检修人员开展检修工作。张有松摄
该公司成立“三色帆”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社区开展“学党史办实事,助创城促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地方、学校开展“电场开放日”“主题安全宣讲”“景区清扫垃圾”“金秋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爱心、输送正能量。该公司基层党支部、团支部携地方政府联合开展“慰问退役工程兵”“慰问退役铁道兵”“走进养老院”等活动。
聆听山谷回响,赋能贵州迈步。华能贵州分公司将继续在高山之巅追风而行,向阳而生,在黔贵大地的莽莽群山上,征服一道道险途,唱响一曲曲壮美的新能源之歌。
原标题:华能贵州:“三色”名片 尽显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