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完成了对国内主流工商业储能企业的巡回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GGII认为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存在以下特点:
1)国内的工商业储能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其商业模式以峰谷价差套利为主,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备电、动态扩容等应用场景的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
2)后端软实力竞争将成为工商业储能竞争的主旋律,工商业储能企业整体规模普遍较小,第一批进入企业已开始有所收获。业内企业对工商业储能的认知已慢慢从硬件层面到软件层面过渡,企业更注重储能系统的软件开发和能量管理能力。除去硬件成本和品牌外,后端的软实力将成为未来工商业储能竞争的主旋律之一;
3)工商业储能股权投资环境火热。当前90%以上的企业都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不少企业已经完成A轮、B轮融资。行业正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新玩家和老玩家都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采用差异化市场开发、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来实现在赛道竞争上的脱颖而出。
目前,工商业储能企业年出货量规模普遍偏小。除个别以租赁模式推广市场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年出货量规模均不超过200台;第一批进入市场的企业出货量规模多数在100-200台之间。2022年新进工商业储能企业大部分还处于设计产品、组建团队和品牌宣传等阶段,尚未真正有产品进入市场。
从销售模式来看,仍以点对点的终端直销为主,尚未形成代理模式或联合生态模式;工商业储能的客户群体类型相对复杂且数量众多,未来采用单一的直销模式还是采取多样化的销售模式,也是影响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因素。
从产品设计来看,多数企业采用“模块化+智能化”的设计思路,模块化即以能量模块为一个单元的软硬件独立设计,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自由搭配及灵活部署。工商业储能市场最大的特征就是灵活多变的用户需求,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入局者需考虑产品多样化适配。智能化即为基于数据采集、安全控制等BMS和EMS功能,利用算法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与传统电力电网、能源系统控制保护结合的智能管控方式。
区别于新能源配储的大型集装箱储能,工商业储能对精细化管控的策略和算法难度要求更高。未来在电力开放与应用场景多样化的需求下,软件和系统管控能力将是工商业储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具体的产品型号来看,容量170-220KWh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工商业储能主流产品,同时搭配70-110KW的功率配置,形成满充满放2小时的能量存储时间,容量的设计与Tesla的Powerpack产品颇为相似。部分企业主推1000KWh产品,瞄准园区等客户。而出口海外的工商业储能多以300+KWh产品为主。
产品形态方面,以柜式结构为主,直流侧和交流侧独立分开,单柜高度约2m,占地面积不超过2㎡。该产品设计符合多数工商业侧用户需求,同时作为单个模块的容量和形态设计更容易实现能量及安全的管控。
产品电芯方面,区别于Powerpack,国内的工商业储能全部采用磷酸铁锂电芯,多数企业采用大储280Ah产品作为单体电芯,通过串联的组合方式成组高压系统。个别企业采用LFP大圆柱电芯成组系统,其优势在于电芯的一致性和系统性价比更好。
总体,工商业储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未来2-3年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GGII判断,未来工商业储能在商业模式、销售模式、产品方案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仍会有较大变化。GGII建议现阶段企业需通过储备技术能力、开拓销售渠道、引进外部力量等方式强化企业竞争力。
随着中国的新能源战略的持续推进,工商业储能市场将引来大的爆发,届时工商业储能行业有望诞生另一个“华宝新能”。
原标题: 未来2-3年是工商业储能发展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