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豪赌储能,能否拯救即将产能过剩的电池产业链?
日期:2022-11-3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22年以来,被吹上风口的储能市场与气势磅礴的电池产能扩张相得益彰。快速增长的储能需求似乎已经成了一部分电池企业的救命稻草和另一部分电池企业高歌猛进的新引擎。另一方面,从电芯到关键原材料各个环节势如破竹的产能扩张,也正在引发全行业对于新一轮产能过剩的担忧。作为一个喜欢分析数据的公众号,本文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储能能否撑得起电池产业链新的半边天。

储能需求有多大?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此前的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规划发布的储能示范项目总规模已达到19.1GW/48.4GWh。作为国内储能项目开发的主力军,各个央国企为开展储能项目,也已经实施了总量超过21GWh的储能系统和电池集中采购。(详见:2022年储能集采盘点:已完成21GWh采购,吸引超70家企业参与投标;群雄逐鹿,48.4GWh储能示范项目归属分析)

相比于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白皮书中统计的2021年去年2.4GW/4.9GWh的装机规模,今年国内的储能需求确实是在跨越式发展。但考虑到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落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开展采购招标并不意味着系统能立即出货并安装,今年真正投运的项目规模并不能达到各种招投标采购规模所创造的狂欢效果。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初步预计,今年并网投运的规模有望在11GWh左右。

此外,海外户用市场和大型储能项目装机的快速增长也进一步带飞了国内电池和储能系统的出口。从各家企业已经公布的订单来看,海外的储能订单有望超过国内。此外,考虑到全球的电池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中国,中国储能电池模组和直流侧系统的出口规模将超过储能系统。

豪赌储能,各出奇招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去年全年国内储能电池的产量为32GWh,而2022年前8个月,储能电池产量合计达52GWh。前8个月的储能电池产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总量的1.6倍。由此可见,各家电池企业已经自今年以来就开始加足马力生产储能电池。

储能电芯产品

在产品方面,目前国内市场280Ah电芯已经几乎成为行业标准款,这或许让最早开发使用该款电芯的宁德时代都始料未及。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追踪,目前瑞浦、鹏辉、亿伟、海辰、中创新航、海基、南都、中天科技等各家企业都在扩建280Ah电池产线。在今年发布的储能系统招标文件中,已经有大量开发商在储能系统采购中都明确要求储能电芯必须为280Ah。

除此以外,各家企业也纷纷发布针对储能应用的新一代电芯产品,并且电芯尺寸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海辰今年夏天发布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并计划于2023年一季度开始交付;

亿伟锂能的新品进一步将电芯尺寸推高到560Ah,单只电池可储存1.792kWh能量,预计在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交付;

蜂巢能源的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出储能产品采用磷酸铁锂方形叠片电池,并正在与储能系统集成相关的技术和专利(详见:蜂巢能源的储能业务:毛利率32.21%,营收占比仅1.63%);

比亚迪正在计划将其刀片电池技术用于储能领域,以此进一步提高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降低使用空间和占地面积。

储能业务布局

为了跟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各个电池企业也都纷纷调整策略,发力储能。例如:

孚能、比克、德赛电池等传统生产软包圆柱电池产品、聚焦动力或消费市场的电池企业,也纷纷加码方形磷酸铁锂产能,为的正是不错失储能这个重要市场。

海辰、派能等企业,在入局之初就笃定并专注储能。

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如火如荼之际,想必各个入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未来也对储能市场寄予了颇高希望(详见: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新宠儿)。

电池产能扩张有多猛?

根据储能与电力市场的统计,国内仅12家代表性电池企业已公布实施的工厂和产能就已经超过3600GWh(3.6TWh),考虑到行业内还有大量其他厂商也并未示弱,目前国内电池企业总规划产能超过5TWh应该不在话下。此外,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都已提出了到2025年达到500或600GWh产能的宏伟目标,这也意味着还有大量新规划产能正在路上。

考虑到电池扩产的周期,如若这5TWh规划产能都能有半数以上落地,那么到2025年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应该会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储能能否撑得起半边天?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2022年1-8月,国内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达425GWh,与之相比,储能电池产量仅占其中的12%。另一方面,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字也显示,前8个月,动力电池的装车量已经超过了162GWh。由此可见,尽管储能电池产量同比去年已经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在整个锂电池产业中仍然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细分市场,储能的装机规模跟动力电池相比,仍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在企业方面,一二线电池企业的业务和营收重心仍然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但储能业务的营收规模和占比从去年开始已经快速增长。以宁德时代为例,今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1.41%,在全部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1%(详见:毛利率仅6.43%,宁德时代上半年储能业务增收不增利)。

作为较早转身和布局储能的企业,鹏辉率先依托储能走出动力电池的泥潭。其储能业务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18%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50%,并计划远期提升到 80%以上。其中盈利水平相对较好的家储业务(包括户储和便携式储能)对储能营收贡献占比较大,达到了70%。

近期,储能市场曾一度有过“储能电池紧缺,企业不接单”的传闻。然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家企业纷纷发力储能市场并逐渐完成新产能建设,像今年这样的“稀缺型”储能电池市场将不复存在,在储能电池领域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储能电池的供应将真正进入一个全面考量性能、价格、产能、供货能力等综合实力的竞争阶段。

原标题:豪赌储能,能否拯救即将产能过剩的电池产业链?
 
相关阅读: 储能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储能与电力市场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