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 天合光能: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天合光能取代英利成为2014年年度出货第一企业,虽然让人吃惊,却也并不是那么的意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之路,天合光能亦是如此。创新、品牌、国际化,在创始人高纪凡的带领下,天合光能通过快速准确的市场反应,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并结合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引导行业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纵观2015年天合光能的企业历程,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天合光能体现出来的那种不断进取的“锐意”。
自从“击败”英利夺取出货量第一的宝座之后,一直让人容易“忽视”的天合光能在创始人高纪凡的带领下开始一鸣惊人之路。首先天合光能发力双玻组件。在他们眼里:“在我们这个行业还非常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在谈双玻的概念。今天我们再谈到双玻、回顾双玻历史的时候就发现,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咱们做
光伏的这些同行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概念,所以今天天合光能推出双玻组件,我们叫'老概念,新产品。
'双玻真正的产业化,还是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最早在媒体上看到双玻大概是2009年,那个时候就希望”双玻“能作为组件的一个解决方案,天合光能是从去年开始产业化地生产双玻组件。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大家知道,天合光能的双玻组件就是我们把前板和后板都变成玻璃,这就是双玻的逻辑。”
而在发力双玻组件的同时,天合光能于2015年11月9日宣布其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高效P型多晶硅(mc-Si)太阳能光伏电池效率再创世界纪录。其自主研发的156×156mm2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1.25%。研发结果已经被德国弗赖堡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 Cal Lab)检测确认。自主研发的156×156mm2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1.25%。
为了达到这一转换效率,天合光能在其高质量多晶硅衬底上,应用了先进的背面钝化技术和背电场技术。这一纪录打破了去年11月份同样由天合光能创造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能转换效率20.76%的世界纪录。
如果说天合光能只是在技术上一鸣惊人那也不算什么,但天合光能却不仅仅在技术和产量上做到了第一。12月14日,天合光能宣布收到初步无约束性收购提议书,该提议书表明,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和兴业银行旗下上海兴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意向收购天合光能上市公司。除了买方已经持有的股份以外的所有流通股,包括美国存托凭证(“ADS”)形式的普通股(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
此举被外界视为天合光能即将回归A股的信号。尽管如此,天合光能方面对此事并没有正面回应,该公司的媒体联系人在电话中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目前私有化和回归A股都是媒体方面的解读报道,公司尚无这方面的信息披露。而且在此之前,天合光能亦退出了欧盟光伏贸易价格协定。
这一连串的大动作,在欧盟酝酿再续“双反”之际,高纪凡似乎再向世人宣告,中国光伏企业“出人头地”的时刻已经到来。在蛰伏多年之后,天河光能自2014年开始,屡屡做出令人惊叹之举,似乎也昭示在中国光伏产业新的时代来临。
尽管公司的规模从2006年上市以来扩大了十倍,但在美上市的这家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股价却一路阴跌。2015年的近1年内,股价表现也并不出色。作为大股东的天合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已等不及了,终下决心对其进行私有化。就在今年6月8日,晶澳太阳能大股东率先提出了私有化。而继天合、晶澳之后,打算私有化和分拆子业务单独上市的美股新能源企业,也将越来越多。
多位分析人士称,虽然天合的组件、电池产能庞大,但相比中小规模的A股同行,天合现有估值严重偏低,总市值竟不到60亿元人民币(参考昨日上涨前股价计算)。高纪凡或率领天合私有化后、回到国内主板上市以期更高估值,而无论是借款还是融资,也会更加便利。
继续留在海外,既没有更多资金来支撑新战略,还可能重蹈此前多家公司因缺乏现金流的覆辙。但由于天合现有的经营模式也不外乎电池、组件加电站这样的套路,从差异化而言,与国内同行并无二致。天合在国内市场会得到怎样的估值还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