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保定英利:苦苦支撑 产业春风何时吹到
在无锡尚德轰然倒地之后,英利坐上了世界
光伏行业的头把交椅。但这家公司的掌门人苗连生很快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叵测前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对于世界杯的赞助上,更为重要的是,英利近年来奉行的逆势扩张、低价竞争、产业一体化的逻辑,也与其期望值存在相当巨大的差距。继2012年首次获得出货量全球第一之后,英利在欧美“双反”和光伏行业惨烈调整的背景下,持续领跑光伏行业,硬是将行业第一位置保持住了。数据显示,英利2013年组件出货量达到3.2GW,再次摘得“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桂冠。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2014年英利将光伏组件出货量预定为4GW至4.2GW,较2013年增幅高达32.6%。并因此积极筹备,到2014年年底拥有了总计4.2GW的产能。然而,时至2014年第三季度,有人却断言英利与天合光能的较量已结束。凭借最低40%的组件出货量增长,2014年将以3.7GW的产能一举超越英利,夺得英利保持两年的行业第一桂冠。
第一的桂冠丢失之后,英利绿色能源的财务数据依然显得有些另类:不是因为太好,而是因为负债和利息费用过高。也正因此,其股价曾在不久前出现暴跌,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一直盘踞河北、总收入及出货能力长期占领行业金字塔尖的英利,如何才能扭亏转身,作为CEO的苗连生正在慎重考虑并可能会作出一些决定。5月25日,英利员工大会上,苗连生就称,已拿出个人的全部身家帮公司渡难关,与企业共进退。行业人士也建议,英利可考虑变卖资产、提高产品售价,从而实现自救。
在亏损泥淖中艰难度日的英利能否在大限时按期偿付一直令产业界和投资界牵肠挂肚。按期偿还对于英利这个曾经在全球光伏业叱咤风云的光伏巨头本身来说意义重大。2012年5月,英利旗下全资子公司发行了包括总面值15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中期票据,分别是面值为3亿元人民币的五年期中期票据(固定年利率为6.01%,于2017年5月3日到期);面值为12亿元人民币的三年期中期票据(固定年利率为5.78%,于2015年5月3日到期)。国家开发银行为此次票据发行主承销商,承销方式为主承销商余额包销。此次募集资金的六成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其余四成用来置换利率较高的借款。
令不少担忧者意外的是,英利不仅全额偿付了本息,而且还在时间上提前完成了偿还动作。不过明眼的投资者注意到,为了及时筹集这笔在光伏业来说并不算巨额资金的款项,英利无奈地选择了卖地。
即使如此,有不少小道消息称,英利资金链告急,以至于今年10月份将会到期的,总额达到10亿元的“10英利MTN1”债券将无力偿还。对于上述问题,英利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梁田表示,对于即将到期的债券偿付问题,英利有信心和能力偿付。
“目前,英利在全国拥有约1.6吉瓦电站项目储备,300兆瓦海外项目储备,其中在建项目约560兆瓦。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英利已经成功出售54兆瓦电站项目,充裕了公司的现金流,再加上其它举措,我们有能力偿还将于今年10月份到期的中票。”梁田如说。
英利债务重压可以说持续了2015这一年。前有无锡尚德倒下的惨痛案例,后有产业复苏春风正在赶来。英利能否停住,坚持到产业复苏红利全面降临之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要看英利财务状况如何,不如看看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英利中国”)去年的部分数据。英利中国为英利在河北保定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也是英利光伏制造板块的核心子公司。笔者拿到了英利中国的一份2014年年报。
2014年,该公司的短期贷款为55.4亿元人民币,比年初的50.3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其中,为英利在年末增加贷款的银行为:国家开发银行(年末和年初分别是30.5亿元、26.28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年末和年初为4.96亿元、3亿元)。新增的贷款银行则有: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交通银行离岸中心、保定高新区农村信用联社、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等。
而在资金方面,2014年度英利中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称“现金流净额”)为15.41亿元,相比2013年的15亿元略增了4100万元。对比数据后笔者发现,尽管该公司2014年“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155亿元,高出2013年34亿元之多,但由于各类支付(如商品及接受劳务支付、职工支付现金)特别多,因此使得实际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并不多。
多位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高管也对笔者说道,英利应考虑变卖一些资产,从而实现更好的现金周转。而且,光伏新技术的更新也快,一旦有新技术出来,以往用于贷款的生产设备抵押物也将迅速贬值,所以变卖资产的速度也不能太慢。
此外,各方也注意到,英利不再像以往那样,执行追求“低价”抢夺市场份额的策略。数年前,英利会报给客户一些其他同行难以做到的光伏产品低价,从而大幅占领市场,但这也致使该公司的毛利率偏低。在种种调整策略下,笔者相信,英利能够从债务重压之下喘过气来,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