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杠杆保证光伏和农业和谐发展
问:国内有些光伏农业项目被指责没有立足于农业,而是以光伏农业的名义拿地进行电站开发,那么,如何做到真正立足于农业,而不是打着农业的旗号做光伏电站?
孙曰元:这说明我们在产业管理上要加大力度。首先,在项目可研方面,不仅要囊括常规的电站项目,也要把农业项目纳入可研。在项目验收方面,农业也应该是验收的项目之一,达到一定程度才允许并网;或者规定投运多长时间后, 农业收益达不到可研水平,将在税收方面实施差别税收政策。我认为,只要善于应用经济的杠杆,就可有效避免打着农业的旗号做
光伏电站的现象。
问:光伏农业目前缺乏统一标准,如何整体推进光伏农业项目的质量和效益,能否实现标准化?
孙曰元: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光伏农业还很难标准化,因为土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发展光伏农业,最重要的理念是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进行设备选型
问:大营西村项目作为云南省光伏农业的示范项目做了很多有益探索,您能否介绍一下其可借鉴的经验?
孙曰元: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大营西村项目不仅农业收益好,而且电站发电量也高。其发电量是云南全省光伏电站中最高的,超过排名第二的电站10%以上。好的效益是靠一整套严格的流程管理来实现的。
首先,上项目之初,我们不仅对土地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还要研究在这个地方建电站能不能消纳。在投资阶段,主要是做好设备选型。当然,有了高品质的设备还不够,还要配合高标准的设备技术规范及工程设计,如电缆的接线方式、电缆的敷射路径等。我们的设备规范甚至超过日本的行业规范。运维阶段也同样重要,大营西村光伏电站有50多万个监测点,可随时发现任何一处问题,从而实现预防式运维。运维人员培训时间接近工时30%,保证了我们有专业人员作为支撑。
大营西村的项目发电量高,并不是我们的光资源条件比别的电站好多少,而是我们把光伏电站场内损耗降到了最低。这就要靠设备选型,靠标准规范,靠设计方案,靠建设及运营管理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