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分布式光伏将在2022年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
日前,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秘书长马献立在第五届中国户用光伏大会上指出,从数据来看,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将继续萌发生机,较2022年有更多突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吉瓦,同比增长59.3%。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51.1吉瓦,同比增长74.5%,我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量25.25吉瓦,同比增长16.9%,占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的49.4%,工商业分布式新增25.9吉瓦,同比增长236%。
与此同时,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也在逐年上升。梳理后发现,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光伏新增装机比例由6.19%提升至58.48%。
分布式光伏市场发展火爆将持续推高储能需求,分布式配储亟待推进。
最高配储要求30%!
分布式配储将迎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下,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加快。而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不稳定性,随着并网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长,电网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新能源配置储能具有平抑新能源输出功率波动、提升新能源消纳量、降低发电计划偏差、提升电网安全运行稳定性、缓解输电阻塞等作用,逐步成为主流。
招商证券在研报中就曾指出:“不附加储能的情况下,电网的风光消纳阈值在15%上下,当风光渗透率由20%向上提升将会造成系统净负荷的波动幅度、剧烈程度陡增。电网稳定性造成的消纳能力弱化是新能源消纳的潜在制约因素,大规模储能配置成为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必然选择。”
统计,截止目前,共有25地出台政策明确光伏配置储能具体要求。总体来看,多数地区要求光伏电站配储规模在装机容量的5%-30%之间,配置时间多以2-4小时为主,少部分地区为1小时。在强制配储的要求中,基本以集中式光伏电站为主,而分布式配储在规模较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并不常见,市场需求一直很小。
2021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在确保安全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户用光伏项目配备储能。户用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保障并网消纳,为分布式光伏配储提供了方向。此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陆续发布相关文件跟进落实,预示着分布式光伏配储或将迎来规模化发展。
行业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新能源事业部王健表示,“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外,2021年9月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发布后,全国21个省级行政区开始紧急实施工商业限电政策,提升了工商业对备用电源的需求,储能的需求同步显现。”
发现,截至目前,江苏昆山市、浙江诸暨市、江苏苏州市、山东枣庄市、河北、河南6地出台了分布式光伏配储相关文件,配储要求在装机容量的8%-30%之间,以自建、共建或租赁为主要配置方式。具体见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枣庄发文要求分布式光伏项目按照装机容量的15%-30%、时长2-4小时配置储能设施,或者租赁同等容量的共享储能设施,成为分布式配储的天花板。
此外,整理后发现,浙江嘉兴嘉善县、浙江绍兴柯桥区、浙江诸暨市、江苏苏州吴江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5地陆续出台了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补贴的相关政策。
经济性与安全性
分布式光伏配储的两大掣肘
分布式光伏市场长远发展迫切需要储能的加持,各地方或强制或鼓励光伏项目配置储能,都预示着分布式光伏配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分布式光伏+储能”路径上仍旧存在多种阻碍,尤其“经济性”与“安全性”两大难题,仍急需光伏行业和储能行业高度重视,携手解决。
一是经济性不高。虽然光储一体是眼下解决消纳难题的最佳方案之一,但对于像分布式光伏从业者来说,不断提高的配储比例,还是让其感受到了深深的焦虑。
了解到,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盈利方式有峰谷套利、辅助服务、动态增容、应急备用四种。
尽管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能够有所盈利,但是对于项目投资方来说,大比例配储并没有经济性。据相关媒体报道,业内人士曾表示,对于光伏项目来说,强制大比例配储意味着投资方不但无法从电站获得发电收益,反而会承担一定比例的亏损。尤其近两年,在光伏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同时,储能成本也在持续走高。虽然2023年光伏、储能上游原材料价格有所降低,但分布式光伏项目配置储能导致投资成本增加,投资回报周期延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站业主配建储能的积极性也是不争的事实。
二是安全性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起至今,全球已发生了40多起储能电池爆炸起火事件,当前储能电池产品存在着安全可靠性不足、相关标准规范指导性不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预警及应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在高成本的压力下,部分储能项目建设方选择了性能较差、投资成本较低的储能产品,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可以说,安全问题是影响分布式光伏配储规模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亟待解决。
原标题:最高配储要求30%!分布式光伏配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