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协鑫朱共山: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
日期:2023-05-2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mengq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5月23日上午,在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发表《大变局时代的新能源生态跃迁图》主题演讲。

作为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和SNEC大会执行主席,朱共山在致辞中表示,光伏等新能源已经站上“时代C位”,进入太瓦时代的光伏深度嵌入其它能源形态和应用场景。他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GW左右。

“新能源正在改变世界,我们需要用跨界思维,在新的时空坐标之下,重新认识、重新定义新能源的跃迁之道。”朱共山说。

在他看来,大变局时代,硅能源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硅光储氢的“单点突破”带动新能源“全链起舞”。

朱共山还认为,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

面向未来,朱共山提了四点建议:

一是理性第一,有序进化,从野蛮扩张、无序生长、大起大落的历史周期波动中汲取教训,从冲动盲目型投资向理性稳健型投资转变,瞄准迭代趋势,基于供需内在逻辑,竞合发展,共生共荣。

二是要科技为先,创新为王。回归到新能源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基于科技提升带来的成本经济性,在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研发方面,携手合作,取长补短,抓住科技进步、模式创新、材料革命、装备革命、应用革命的轴线,共同解锁未来的绿电低碳智慧空间。

三是接轨国际,统一标准。在碳足迹基础数据库、碳足迹评价方法与流程、碳中和认证等方面统一标准,完善流程,确立模型,与国际接轨。

四是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既带着“置身其中”的沉浸式热爱,也需要用“第三只眼”跳出来看的视角,推动新能源跨行业、跨领域拥抱变革。

以下是朱共山演讲全文:

大变局时代的新能源生态跃迁图

第十六届SNEC全球光伏大会主题演讲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

SNEC大会执行主席

朱共山

(2023年5月)

各位领导、海内外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从2021年6月2日上届大会开幕至今,整整两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环境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逆势增长,成为屈指可数的优质产业赛道。SNEC大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光伏产业的盛会,而是变身为SNEC引领全球光·储·氢产业融合大会暨展览会,这同时也折射出行业的巨变。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亚洲光伏产业协会,并以大会执行主席的身份,向在座各位以及所有推动光伏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勇士致敬!

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新科技革命、新材料革命、新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正如人们用经线和纬线来标注地图一样,当前以及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地图,也存在着两条明晰的“经纬线”,一条是“时代之变”的创新金线,一条是“产业进化论”的科技银线。创新金线和科技银线经纬交织,形成新物种,塑造新业态,开启新未来。接下来,我以《大变局时代的新能源生态跃迁图》为题,简单向大会汇报一点看法。

一、产业蝶变:光伏等新能源站上“时代C位”。进入太瓦时代的光伏,深度嵌入其它能源形态和应用场景。

去年8月份,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首次超越风电,光伏从新能源小弟成为“二哥”;今年3月底,光伏累计装机量超越水电,成为新能源“老大”、全国第二大电源。全球层面,光伏等新能源也是“风景独好”。预计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装机将在350GW左右,明年累计装机量很可能将超过水电,2026年将超过天然气,2027年将超过煤炭成为第一大能源。

从全球空间格局来看,欧洲能源价格上升,带动户用光伏需求迅速增长,预计欧洲光伏今年将保持40%的高增长速度。2025年,欧洲光伏装机累计将超过320GW,到2030年将达到1TW以上。未来十年,美国的光伏累计装机也将达到800GW左右。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计规模有望达到230GW左右。氢能方面,随着电解槽单线产能持续增加和电耗的逐步降低,绿氢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后,绿氢有望实现与天然气制氢平价,2030年左右有望与煤制氢平价,并且在未来十年保持5%左右的产量复合增长。

新能源正在改变世界,我们需要用跨界思维,在新的时空坐标之下,重新认识、重新定义新能源的跃迁之道。今天,当我们在谈光伏的时候,其实是同时在谈风光储氢氨等新能源,以及源网荷储的多元化变革,包括数字能源革命所带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下一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叠加,“比特+瓦特”,也就是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能源系统,将以自动调节、智慧运行、动态平衡的方式,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座。在这个新型的数字能源系统中,AI,以及AI的三大核心基石——数据、算力和算法,以及数字孪生、移动储能、虚拟/增强现实、生物技术、人机交互与认知等革命性的科技,都将与新能源系统产生友好而紧密的“光合作用”。

在前段时间的巴菲特股权投资大会上,有40次提到了能源。巴菲特投资收益的四大引擎,其中之一就是新能源。巴菲特认为,这是“我们最后的巨人”。我个人觉得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和准确,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碳中和的道路上,新能源也是我们最后的巨人。

二、迭代升级:硅能源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硅光储氢的“单点突破”带动新能源“全链起舞”。

在上一届SNEC大会上,我们曾经分享过一个观点——碳中和正在催生一场“硅基能源”取代“碳基能源”的清洁替代革命,能源转型的实质,是以“硅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碳能源”。在同等质量下,硅能源净产出的能量是碳能源的千倍以上。在硅与光的组合方面,假设地球表面的一半铺满光伏组件,大概只需要两三小时的发电量,即可满足全球一年用电需求。从硅基到系统再到电,能量回收期只有1年左右,应用碳足迹最低的GCL-FBR颗粒硅材料可以缩短到七八个月,全生命周期电力投入产出比达到1:64左右。

在高比例新能源、新型储能系统、柔性直流输电等高度耦合的新型电力系统中,硅能源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硅基功率器件,特别是碳化硅功率器件,将让能源从物理形态走向数字形态,实现芯片小型化、低功耗、高效化,能源可控制、可交易、可调节,让能源变数字,电力变算力,算力大提速,从而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因为有了硅能源,以及硅基功率器件的深度参与,接下来,“大电源、大电网”可以与“分布式”兼容并举,大量的用户侧主体,同时兼具发电和用电的双重属性,源网荷储灵活互动,节能系统、移动储能系统都将焕然一新。

在硅光互促、一体发展的路线图上,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归根结底是关键材料、核心工艺与生产装备的“单点突破”,推动了产业链“全链起舞”。TOPCon、IBC 、HJT异质结等N型电池技术,凭借后发优势异军突起,盈利溢价持续拉大,N型电池产业赛道上的新一轮竞赛已经展开。N型电池时代,GCL-FBR加CCZ的技术组合,也将以成本、效率、品质和碳足迹等优势,助推电池产业沿着新技术的路径向上发展。

从2023年开始,钙钛矿电池技术也将正式步入量产元年,在跨越量产这道最主要的门槛之后,钙钛矿将阔步迈向实证应用的新纪元。从小面积到大尺寸、高效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产业化,从单结到与晶硅叠加,目前转换效率已经达到30%以上,即将开启一个巨大的光电应用新空间。钙钛矿将出现在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轻量化便携发电装置、汽车、光伏玻璃建筑一体化、电脑、手机等消费终端,近距离嵌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之中。

在风光储氢技术齐头并进的过程中,储能作为能量的“搬运工”,新能源的“稳定器”,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智能、储能和氢能是破解新能源瓶颈的关键,而材料、技术、管理/控制系统和安全是破解储能发展瓶颈的关键。正极材料作为影响电芯性能的最关键因素,充放电损失最少,能效最高的材料将被市场所青睐,从而给下游的储能电池、系统带来更高的寿命,释放出更多的电量,实现更好的运营效益。

此外,储能安全将会成为“天字第一号”的刚性要求。在大基地与工商业分布式并存,国内市场与海外储能需求爆发的过程中,储能企业将面临全方位的升级考验,主要包括:

面向“五大六小”招标需求的响应能力;

面向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体系,面向工商业分布式客户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能力;

面对上游关键材料、中间核心技术、下游应用渠道的规模化发展能力等等,决定了储能行业生态必将走向强者恒强、优胜劣汰的洗牌之路。

储能行业无序发展,产品良莠不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行业主管机构也将以领军企业的领先技术为蓝本,推出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我本人作为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的执行副会长,也在与行业专家、同仁一起,协助有关方面开展这项工作。

绿氢制备领域,碱性电解槽朝着大标方、低能耗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质子交换膜技术不断完善,燃料电池、储氢系统、氢燃料、电解槽和配套设施等同步都在降本增效,使用安全、行业标准、研发制造成本等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命题都在逐步得到破解。新能源的平价与储能的平价,推动绿能更多地变绿氢。预计到“十五五”中后期,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以及供应体系。与此同时,随着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成为常态,钢铁、水泥、炼油、焦化等碳排放大户,将因为有了绿氢的加入,而转型为绿色工业,催生零碳新工业制造体系。

综合来看,当前,各种新能源形式都在加快破茧成蝶,所有行业同仁的努力,客观上都在催生更大的科技裂变,加快能源革命的进程。从曾经的“光伏+”到今天的“沙戈荒”,以及“硅光氢”“风光储氢氨”等,新能源将不断进行跨界组合,拓宽应用场景,形成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型。

三、边界突破:能源转型变革的上半场主要是能源系统电气化,下半场是电力系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同频共振。

当GPT掀起智能革命,当算力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恰逢新能源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C位出道,充当起未来绿色低碳世界的托底角色,一场新能源领域的边界突破正沿着三条主线展开——新型电力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要素潜能被充分激活。风光储氢与大数据、去中心化身份(DCI)、数字人类、基础模型、机器学习、动态风险治理、元宇宙、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深度融合。

放眼未来,新能源的技术革命、场景革命、数字革命等,正以燎原之势,席卷着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甲醇、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电力电子、传感物联、全环境仿真平台、第五代移动通信、先进算力算法、工业基础软件、机器人等适配性技术将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万物互联,电是根本。到2050年,电力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将由现在的21%增加到51%,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将和新智造镶嵌在一起,成为用电大户之一。AI催生数字镜像世界,算力让镜像更精准,电力让镜像更稳定和清晰。“能源AI”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

科技是“第一能源”,材料是“第一基石”,光伏平价的下一站,是锂电平价、储能平价。再往下,随着西电东送、西氢东输、西算东数的推进,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呼之欲出。储电、储热、储气、储氢等覆盖全周期的多类型储能将协同运行;“硅光氢”向化工领域延伸,构建零碳经济的新范例;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传统汽车,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分布式能源的节点,在“云大物移智链边”技术的赋能下,与风、光、氢、氨等新能源电力、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以及虚拟电厂、可中断负荷等用户侧优质调节资源一起,共建新型电力系统。

四、眺望未来,让我们一起重新定义、重新想象、重新出发。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正处在一个以光伏、风电、氢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与零碳科技同频共振的时代。零碳交通、零碳建筑、零碳化工、零碳农业、零碳乡村等正在拼出零碳未来的新版图。在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全球步伐空前一致。借助今天的大会,我也简单提几条助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一是理性第一,有序进化。从野蛮扩张、无序生长、大起大落的历史周期波动中汲取教训,从冲动盲目型投资向理性稳健型投资转变,瞄准迭代趋势,基于供需内在逻辑,竞合发展,共生共荣。

二是科技为先,创新为王。回归到新能源发展的第一性原理——基于科技提升带来的成本经济性,我们就会发现,迭代是客观规律,升级是必然趋势,我们要抓住规律,与大趋势共成长。在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研发方面,携手合作,取长补短,抓住科技进步、模式创新、材料革命、装备革命、应用革命的轴线,共同解锁未来的绿电低碳智慧空间。

三是接轨国际,统一标准。在碳足迹基础数据库、碳足迹评价方法与流程、碳中和认证等方面统一标准,完善流程,确立模型,与国际接轨。

四是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既带着“置身其中”的沉浸式热爱,也需要用“第三只眼”跳出来看的视角,推动新能源跨行业、跨领域拥抱变革。摆脱低层次的行业内卷,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发展之路。

尊重知识产权,共同保护行业创新成果,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促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为保护蔚蓝星球,呵护地球家园,守望美好未来而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

原标题:协鑫朱共山:预计未来三年新型储能每年将新增80GW左右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储能严究院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