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力度,外资车企拥抱中国机遇
日期:2023-06-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迎来了不少跨国车企“大佬”:今年上海车展前夕,福特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带队到访中国,并表示福特汽车一直将中国市场作为福特的战略重点,高度重视与中方的合作,未来将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合作;5月24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一行到访上海,宣布将持续携手在华合作伙伴上汽集团,致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5月30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抵达北京,时隔3年再次访华,马斯克表示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可以看出,随着投资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外资市场准入条件的逐渐放宽,再加上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释放的巨大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意识到,想要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占据引领地位,就需要加强和加深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与布局。就某种程度上而言,“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已经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继续做大做强的重要支撑与助力。

01我国已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高地”

“我要大声告诉全世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厂之一,同时造出的车也是全世界品质最好的车之一……我认为将来是光明且值得期待的。”这是马斯克此次访华之后发布的感慨。

“我们将携手中国伙伴致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在第六届进博会展示更多新品牌、新车型、新技术,更好地开启下一个30年的成功合作。”这是玛丽·博拉到访上海后发出的承诺。

“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今天谁能吸引中国消费者,明天谁就能拿下世界。”这是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上海车展前宝马之夜上发出的声音。

这些绝非只是口头上的宣传,近年来,跨国车企纷纷用实际行动加码中国市场,真金白银的投资就是最好的证明。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2年,仅奔驰、宝马和大众等德系车企就已经在中国列出了总额达千亿元级的“投资清单”,其中不乏多个被称为“首个”“最大”和“最多”的项目:去年6月23日,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改造项目完工,全新的iFactory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该项目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成为宝马迄今为止在华最大的单项投资;5天后,总投资额达到26亿欧元、规划15万辆年产能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奠基。这是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首个豪华纯电动工厂;同年10月,大众集团宣布计划投资约24亿欧元,使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中国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并控股,这成为大众40年来在中国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今年,在疫情防控恢复常态化、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进一步积极支持外商投资的大背景下,跨国车企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投资布局。3月25日,博世在苏州投资超10亿美元,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和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开工;今年4月,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用来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工厂计划于2023年三季度开工,2024年二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上海车展期间,大众集团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研发中心,并全力聚焦本土研发,与中国高科技企业达成伙伴关系……

美国研究集团荣鼎咨询(Rhodium)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欧洲企业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直接投资达到62亿欧元,而在其他行业的投资总额仅为15亿欧元。这一结果与2018年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一年,欧洲企业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投资额为17亿欧元,而其他行业的投资总额为55亿欧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当前外资车企高管先后访华,纷纷表态加码在华投资,不仅是因为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更是为了在全球产业变革中获得“中国红利”。“得益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AI人工智能和车联网等领域的优势,以及稳定的供应链、生产效率和工程师红利,中国日渐成为全球汽车业转型的技术策源地和主要赛道,汽车制造业正在成为外企对华投资的重要着力点。”他表示,考虑到全球汽车业乃至全球经济正遭遇巨大考验,中国市场不仅能帮助车企降低车辆制造成本,还能抢占市场风口,对于外资车企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02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更多机遇

与有些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法规来倒逼企业向本土转移产业链的做法相反,我国始终都在扩大对外开放,并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的在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支撑。这也成为市场因素之外,另一个吸引汽车业外商扎根落户的重要原因。世界银行发布的历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已经从2013年的96位快速上升到31位,在参评这一排名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大致相同。

据介绍,近10年来,以大幅削减行政许可存量和严格控制增量起步,以投资、中介、资格等重点领域为抓手攻坚改革深水区,以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办事便利度为导向深化综合改革,我国正分阶段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改善。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已基本实现企业开办4个工作日内、不动产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12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项指标事项的办理环节、费用均大幅缩减。同时,我国全国和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分别从2017年版的48、45项压减到2020年版的33、30项。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试点版的328项压减至2020年版的123项。在国家层面的明确指引和领导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也在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手段,“最多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超市”“一网通办”“多证合一”和“多规合一”等各类创新试点遍地开花。

在6月5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再次强调,将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正如米其林集团区域总裁叶菲所言:“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投票。”作为进入中国30多年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见证者,叶菲指出,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不断简化审批流程,通过“一网通办”“多证合一”等举措,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企业营商成本。面向外企的政策不断完善,持续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举措也相继出台。“在扩大开放的‘高速列车’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深厚潜力。”叶菲直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为企业端的复苏增添能量,对于米其林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这将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效率最大化。在他们看来,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无疑将为在华外企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近日公布的一项在华外资企业调查显示,96.2%的受访企业对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表示满意;82.74%的受访企业肯定中国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92.4%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在其全球投资决策中的地位没有下降。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上拥有的先发优势,中国汽车产业已经从过去的“被动合作”转变为“主动合作”,双方从简单的互通有无、利益交换升级到了优势互补、利益共创,合作领域也从过去的以制造为主,向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合作转变。“与几十年前相比,外国企业对中国汽车产业投资的情况已经完全改变,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技术供应商,而且未来将更多地扮演技术领导者的角色,比如在自动驾驶、电池技术等领域。”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年前,西方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与中国汽车企业合资制造西方品牌的汽车,但如今,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企业、科技企业,与西方汽车制造商开展技术合作,中国企业正在逐渐开始参与制定一些未来的产业标准。

03合作是“双向奔赴”

从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为起点,外资车企正式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到2000年之后,外资企业再次掀起一波新的入华热潮,再到今天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科技创新浪潮,外资企业纷纷与时俱进,持续升级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外资车企与中方的合作,始终都是一种“双向奔赴”:享受中国市场红利的同时,外资车企的加大投入也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积极作用。

这些年来,外资车企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带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理念、研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根据宝马官方提供的数字,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已经接近1000亿元。在持续性投入的同时,华晨宝马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华晨宝马已经连续17年保持沈阳市最大纳税企业,仅2022年税收贡献就达485亿元。同时华晨宝马还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辽沈地区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建设。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的零部件采购额超过730亿元,其中60%来自辽宁,在华晨宝马43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中,有超过120家位于辽宁。

中国在汽车电动化转型道路上取得的成绩,同样离不开外资车企的贡献。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后,一个由中国人占99.9%比重的本土化团队,以超过95%的产业链本土化率,推动了包括各项关键零部件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备发展。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表示:“现在上海超级工厂正在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构建世界领先的完善产业结构和强劲消费潜力,环绕着上海超级工厂,长三角多地的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正在加速聚集。”业内人士指出,更重要的是,在特斯拉所引发的“鲶鱼效应”带动下,中国汽车品牌燃起斗志,纷纷加大自主创新、取长补短,逐渐练就“钢筋铁骨”。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理想等一些中国汽车品牌,紧跟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在市场上逐渐站稳脚跟、崭露头角。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合作的时代。国外的同行还有很多的优势,比如一些汽车的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等方面,中国车企还需要虚心学习。只要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外企发挥对传统汽车的理解,中企发挥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就会出现更多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合作。

04挑战与机遇共存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产品、新技术、新消费趋势的大环境中,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也给外资车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副主席麦思格就坦言:“中国很多新势力品牌正布局纯电动车领域,从电池技术和车载娱乐层面来看,他们也推出了非常好的产品,在量产车市场和豪华车市场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中国,传统欧洲品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进入2023年,中国车市突然爆发了“价格战”,更是让外资车企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全球汽车信息平台MarkLines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车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53%,出货量同比增长5.5%;德系品牌份额19.1%,出货量同比下滑8.9%;日系品牌份额15.9%,出货量同比下滑31.9%;美系品牌市场份额9.4%,同比下滑8.8%。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资品牌在中国发展的“失速”,很大程度要归因于其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的迟滞,转型至关重要,迫在眉睫。

新任大众汽车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就是创新驱动的市场,我们要加速,包括拓展工程以及软件开发能力,提高大众在华研发体系的自主决策能力,缩短决策流程,加大本土化力度等等。”

除了加大在华投资以外,寻求更多合作伙伴和加深与中方的合作也成为跨国车企们的重要选择。今年3月25日,博世动力总成与无锡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协议,致力于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和商用车电动化的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据悉,在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博世与中国庆铃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将于2023年在重庆投入使用,推进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本土市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上海车展期间,采埃孚宣布与地平线、东软睿驰两家中国科企合作,研发智能驾驶和软件应用。据悉,今年二季度,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将投入运营,其广州电子工厂也将破土动工;宝马集团还进一步将合作的范围扩大到了海外,宣布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以及远景动力签订超过百亿欧元的动力电池合同,这3家中国电池企业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总共建设5座工厂,与宝马携手拓展全球市场。

出乎意料的是,除了奔驰、宝马、大众等德系车企外,过去被人诟病“保守”的日系车企,也开始增加在华的研发权重,意图在中国市场加速。“在加强‘现地化’研发的过程中,并不是由日本总部派日方的技术人员过来做研发,而是通过不断培养中国本地的技术人员,用他们的双手来创造更好、更先进的技术。”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曾直言,将日本研发的车辆直接在中国销售可能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更是一个合作开放的时代,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逆转,相信在与外资车企的深化合作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和跨国车企都能共享时代红利,从而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原标题: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力度,外资车企拥抱中国机遇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汽车报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