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 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标准委 ) 批准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正式落地实施。这是关于储能电站安全的首份国标性文件,储能产业发展 " 安全门槛 " 正在明晰。
同一时间武汉江夏,在楚能新能源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排 " 黑箱 " 经由自动化 AGV 机器人运输到操作间," 黑箱 " 即搭载 "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的储能 Pack 箱,正等待操作员有序装机。
朴实的外观下暗藏安全防护黑科技,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网联数据监控,搭载 "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的储能 Pack 箱成功 "C 位出道 "。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锂电企业通过超前布局,已在储能安全领域走在行业发展最前列。
" 押注 " 储能安全发展趋势
" 储能安全国标的出台与实施符合我们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 ",楚能新能源执行副总裁卜相楠介绍,在 2021 年楚能新能源调研立项阶段,公司就明确提出储能产品安全性将是影响细分产业发展规模的决定性因素,也将是公司储能产品核心竞争力所在。由此,一支同步于储能、动力电池设计制造,剑指储能电池安全系统的研发团队悄然成立。
从电池的生命周期来看,材料老化与性能衰减不可避免,出厂设计再完美的电池,也经不起时间的侵蚀。绝对安全的锂电池是不存在的,只存在通过优化设计实现的相对安全,但 " 相对安全 " 远不能满足储能电站的安全发展需求。
基于上述认知,楚能新能源电池安全体系主要围绕 " 电站发生安全事故及应对 " 这一前提进行针对性设计。卜相楠介绍,从电池本征安全角度看,以风险防控角度探索电池安全解决方案实操性更强,也更有保障。这恰好与新国标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
" 浸默 " 让危险禁默
" 第一考虑的是意外发生时能有效实现灭火抑燃 ",卜相楠介绍,储能电站燃爆是最危险的一种情况,如果能在意外发生初期,对短路失控的电池进行有效控制,就能第一时间将事故危害缩小到可控范围,降低产生其它次生灾害的风险。2022 年 12 月 5 日,"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方案应时而生,这比新国标正式发布的时间还要早 25 天。
为让安全系统拥有 " 智慧 ",能主动发现系统异常,研发团队根据储能电站常用的储能集装箱、液冷柜的规格特性," 化整为零 ",让每一个 Pack 箱独立搭载 "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通过合理布置温度、烟雾传感器点位,实时监控 Pack 单元运行状态。监测到高温燃烧等危险信号时,可在 3 秒内完成消防报警、10 秒内启动灭火抑燃动作、70 秒完成液态抑制剂电池包浸没,有效降低 Pack 箱失控风险,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
" 第二考虑的是安全系统长期运行的经济耐用性 ",卜相楠认为平衡安全性与经济性是安全系统实践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出于规模化应用及运营方降本考量, "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以 Pack 箱为最小承载单元,各电池 Pack 包之间 " 并联 " 运行,发生险情后可以 Pack 为单位按需替换,相比事后的整机维修," 模块化 " 设计可使运营方的综合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围绕 "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楚能新能源已完成超 70 项专利布局。以技术迭代为驱动," 浸默 " 电池安全系统还将进行差异化、定制化升级,持续探索安全高效、经济耐用的储能安全解决方案,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湖北第一家能够覆盖完整锂电生产链条的本土企业,也是湖北规模最大的锂电制造企业,楚能新能源锚定 " 立足国内、面向全球 " 的发展目标,正发挥科研创新优势与智能化、规模化生产优势,加速打造湖北锂电产业集群新高地。
楚能新能源项目总投资 1375 亿元、总占地面积超 9000 亩、规划总产能超 350GWh,武汉、孝感和宜昌三大生产基地全部按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低碳化标准打造 AI 智能生产线。" 智能化 + 规模化 " 赋予产线强大生产效能,1GWh 产能所需厂房面积仅为行业平均面积的四分之一,智能制造规模化优势强势凸显。
目前,楚能新能源武汉基地已于去年底投入量产,孝感基地一期项目已于 6 月投产,宜昌基地一期也将于 8 月投产,楚能新能源千亿级锂电产业正全速步入发展 " 快车道 "。届时,三大基地一期将形成超 100GWh 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长足激活 " 锂 " 动能优势,帮助企业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应用持续升级中构筑长效竞争力,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多元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注入绿色 " 芯 " 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