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汉能薄膜全年亏损达到了122.33亿港元。这份报告是独立核数师“持保留意见”通过的。
汉能2015年亏损122亿港元 停牌导致去年374亿港元收入“泡汤”
汉能薄膜去年96.55亿港元的三项(商誉、物业、无形资产)减值,占其全年亏损额度的近八成
3月31日,颇受关注且目前仍处停牌状态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汉能薄膜”),发布了其2015年业绩报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是独立核数师“持保留意见”通过的。
不出意料,与此前(2月26日)披露的“盈利预警公告”无异,受到停牌、大幅削减关联交易等连锁影响,业绩报告显示,汉能薄膜去年营收28.14亿港元,较2014年下跌约70.7%;毛利减少至13.73亿港元,较上年下跌约75.1%。而由于发生了高达79.15亿港元的商誉减值(商誉损失计入亏损,但对现金流不构成影响),7.7亿港元的物业减值及9.7亿港元的无形资产减值(三项累计数额高达96.55亿港元),2015年,汉能薄膜全年亏损达到了122.33亿港元。
此外,关于汉能饱受各界质疑的关联交易,数据显示,2015年,汉能薄膜因与汉能控股集团(汉能薄膜母公司,以下简称“汉能控股”)发生关联交易获取的收入低于2亿港元,较2014年的59.6亿元大幅缩减了96%。
值得一提的是,年度业绩报告披露的有关内容,证实了记者此前获知的消息:李河君实施了对汉能控股运营体系,从“按上下游业务划分”向“按技术路线划分”的调整。
在业界看来,“按技术路线划分调整运营体系,说明汉能管理层要一改以往偏重于硅基薄膜的运营,转而着力于铜铟镓硒、砷化镓。”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人士向记者推测,“而运营体系的调整可能还有另一种目的,其或许是汉能向香港证监会提出的‘大型重组建议’中的一部分。汉能方面希望以‘大型重组建议’实现大幅削减关联交易,并尽快谋求香港证监会允许其复牌。”
此外,上述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业绩报告中96.55亿港元的三项(商誉、物业、无形资产)减值,占其全年亏损额度近八成,造成汉能薄膜净资产的大幅下降。此举也可能是公司的主动行为,那么,就不排除汉能薄膜有寻求私有化的谋划”。
停牌导致去年374亿港元收入夭折
去年5月20日的股价重挫,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停牌,令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汉能四面楚歌。
透过业绩报告不难发现,除了上文提及的关联交易大幅减少外,汉能薄膜还表示,因持续停牌对其声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若干现有及潜在客户、业务伙伴和供应商等,由于本公司股票停牌的关系,已表示欲减少或暂停或延迟与本集团的合作计划。”
据记者整理,其中,汉能控股曾于去年初与山东新华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的15亿股认购(每股认购价为3.64港元)协议及600MW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生产线设备销售合同(6.6亿美元,约合51.6亿港元),因汉能薄膜停牌,完成日期被延长至2016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