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升压站设备通电连通,中国能建安徽院总承包建设的淮南凤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完成并网。这块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从“包袱”变成“财富”,成为了节能降碳减排的“光能绿洲”。该项目建设规模200兆瓦,是目前淮南市最大的单体水面光伏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全生命周期内上网电量约55.2亿度,相当于节省标准煤约1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29万吨,对落实国家“双碳”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和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采煤沉陷区的绿色治理
过去,安徽省凤台县以煤电为支柱产业,是中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丁集煤矿是按照煤电一体化模式建设的新型矿井。由于多年煤炭的开采造成地面沉降,如今形成了万亩塌陷湿地,给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面对凤台县采煤沉陷区的发展难题,安徽院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光伏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采煤沉陷区的水面上建设光伏电站,为凤台的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2016年,安徽省启动“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以来,安徽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克服施工环境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设备选型严格等困难,先后完成三峡淮南水上漂浮150兆瓦光伏、阜阳市南部650兆瓦光伏等多个采煤沉陷区光伏电站的建设。据项目经理介绍,相比于传统光伏电站,在沉陷区建设光伏电站既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同时可减少水面蒸发、抑制藻类生长,让沉陷区的水变成三类水质,有利推动沉陷区综合治理的良性循环。
水面光伏电站的高效建设
项目伊始,安徽院成立技术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新型技术研究,逐一破解“漂浮浮筒”“锚固系统”“电缆敷设”等技术难点,为项目高效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项目漂浮方阵的锚固基础采用水下打桩和抛锚块的方式,特别是水下打桩工艺较新,打桩船只更少有,在前期试桩阶段出现较多难题,导致试桩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团队通过给打桩船增加设计送桩器、优化不同水深区域锚固方案等设计方案成功解决项目前期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漂浮光伏电站传统方案中组件排布为横向正负极正反安装,本项目水面光伏组件全部创新采用横向正负极同向安装,克服了传统安装方式速度慢等缺点,大大提高了组件安装效率,为项目节约了工期和管理成本。
同时本项目创新采用柔性连接电缆敷设、缩短箱变平台高压电缆进线等诸多新技术,为项目的高效建设、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基于项目技术创新点,安徽院共申请知识产权4项,获得省部级QC优秀成果4项。
光伏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行走在水上漂浮项目的岸边,光伏组件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就像是一片荒芜沙漠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光能绿洲’。正是因为安徽院积极探索,将光伏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当地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让这片荒废之地逐渐变成新型能源生产基地。”项目经理笑着说。
项目“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的综合治理方案不仅解决了采煤沉陷区水土流失问题,推动地貌形态由“沉陷区”变为“风景区”,同时项目结合渔业、农业和生态治理等,大力培育“光伏+”优势产业,带动现代高效农业、装备制造和精品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的注入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对改善农民生活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助力当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
原标题:采煤沉陷区中的“光能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