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为全球第六大储能电池企业的瑞普兰钧,日前再度开启上市之旅。
2023年 6月30日,时隔七个月,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浦兰钧”)再次递表港交所。去年12月14日,瑞浦兰钧曾首次递交招股书,不过该申请资料已失效。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按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计算,瑞普兰钧是全球第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计算,是全球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全球年装机量计算,为中国第六大新能源应用方面的制造商;按年装机量计算,是全球第十大新能源应用方面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不过,即使已经是装机量全球第六大的储能电池企业,瑞浦兰钧创业多年至今仍未实现盈利。而且,在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亏损严重以及行业产能上扬影响下,瑞浦兰钧能否成功上市未成定数。
三年亏损13亿元,瑞浦兰钧路在何方
得益于动力和储能电池业务的快速扩张,瑞浦兰钧的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瑞浦兰钧的收入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和146.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1.9%。公司收入增长的同时,一个现象值得留意:企业尚未获利。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净额5327.9万元、8.04亿元和4.51亿元,累计亏损13亿元以上。
在产能方面,虽然瑞浦兰钧产能从2021年的4.2GWh提升至2022年24.5GWh,但产能利用率仅为54.5%。瑞浦兰钧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能利用率低,导致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升高。
在产品定价方面,据查询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售价为0.98元/Wh,储能电池产品售价为0.96元/Wh。同期,瑞浦兰钧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品售价分别为0.76元/Wh、0.80元/Wh,一方面极致的压价能带来市场的份额提升,另一方面远低于宁德时代的产品售价也是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
根据招股书的说明,2021年亏损最大主要由于小容量储能电池(低于100Ah)销售大幅增加、单位制造成本较高,电池原材料的成本快速上浮以及售价调整滞后,抵消了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单位制造成本、直接劳工成本下降,产生了毛利亏损。所以,年内亏损由2020年的5300多万大幅增加至2021年的8亿以上。当然在2022年这一亏损有所缩减,公司营收增长的情况下亏损在缩减,说明企业的业务也在进一步好转,既要抓收入也要抓盈利,或许是接下来瑞普兰钧的公司运营重点方向。
青山背书锂电池,三年造血人尽皆知
瑞浦兰钧成立于2017年,是业内起步较晚的储能电池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但蹿升速度很快。值得一提的是,瑞浦兰钧这两年的快速增长或许离不开青山集团在背后的帮助。青山集团对瑞浦兰钧提供了业务、资金等多方支持,同时瑞浦兰钧也是青山集团旗下唯一的锂电池制造企业。
青山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制造商和金属镍生产商,瑞浦兰钧由青山集团实际控制人项光达发起设立。目前瑞普兰钧董事长兼总裁曹辉,曾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811所,主持了多个国家863计划电池领域项目。曾经的国企总工程师决定跳出体制,成为瑞浦兰钧的台面上人物,而背靠青山集团这棵大树,对于瑞普兰钧此前和未来的发展都有极大推动。2022年,青山集团以3680亿元销售额位列世界500强第238位。
不过,让青山集团锋芒毕露的不是它数目庞大的营收,而是2022年3月,伦敦交易所“妖镍”事件。近年来,青山集团开始涉及锂离子电池行业产业链上的多个范畴,包括开采及精炼镍、锂及钴以及生产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相关程序。青山通过直接控制或股权投资来进行战略性扩张。
根据招股书的资料显示,永青科技占有瑞浦兰钧62.6%的股权,而青山集团拥有永青科技51%的股权。青山集团由项光达通过上海鼎信及浙江青山直接及间接最终控制57.5%股权。因此,项光达、青山集团、永青科技、温州景锂、瑞途能源、浙江青山和上海鼎信共同为瑞浦兰钧的控股股东。
除了股权投资外,青山集团及其关联企业还对瑞浦兰钧进行了货真价实的“人工造血”,也就是贷款。
据招股书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瑞浦兰钧及其附属公司从关联方收到的贷款分别为4.64亿元、52.7亿元和21.8亿元。从瑞浦兰钧向青山集团及其关联方支付的利息金额来看,青山集团及其关联方为瑞浦兰钧提供的贷款利率很可能不超过3%,由此可见青山集团对瑞浦兰钧提供的支持力度之大。
另外,在瑞浦兰钧的产品销售方面,青山集团也提供了莫大的支持。瑞浦兰钧生产出商品给青山集团,青山集团则充当代理人的角色,将瑞浦兰钧的产品卖给相关客户,从而完成商品货币的转换,赚得利益。据了解,瑞浦兰钧预计2023年向青山集团及其关联方销售金额将达到数十亿元。
在青山集团的支持下,瑞浦兰钧这几年的营收也得到了爆发性增长。2022年该公司营收近147亿元,是2021年的21亿收入的近7倍。
2020年-2022年,公司收入有94.3%、87.3%及89.1%来自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销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设计年产能达到35.2GWh。
产能过剩危机下,该如何应对
目前瑞普兰钧进入的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个赛道。上图可看到,该公司的储能和动力电池产品在2022年分别获得的营收占比为57.4%和31.7%。
先看动力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价值有望达到126亿美元。但另一方面锂电池企业也在疯狂扩产,行业已经进入产能过剩阶段。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293.6GWh。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1.5GWh,出口货量6.3GWh。根据GGII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锂电企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跌至40%-60%之间。
2023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52.1GWh,同比增长38.1%,而瑞浦兰钧动力电池装车量仅为1.1GWh,排名第11,与去年相比下滑一位。
在储能电池方面,2023年上半年储能电池销量为31.5GWh,按照瑞浦兰钧不到10%的市占率,瑞浦兰钧储能电池出货量或在3GWh左右。
以瑞浦兰钧2023年规划的77GWh产能来看,公司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届时公司单位生产成本或再升高。2025年底前实现超过150GWh的设计产能,瑞普兰钧对后续的出货量或许仍然具有很强信心。
产能过剩的危机已经浮出水面,在产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瑞浦兰钧的产品售价也将有所下滑。就算目前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还能维持增速扩大规模,但产能过剩也或影响到瑞浦兰钧的营收。
所以在产品价格下跌以及公司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瑞浦兰钧亏损也有可能扩大。
坚持动储结合战略,研发才是硬道理
不过,瑞浦兰钧本身的能量级还是很大的。
短短几年能有如此发展也离不开它背后的技术支撑和市场策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量快速上涨且要求各不相同,对动力电池及材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面对巨大的动力电池市场和同样虎视眈眈的对手,如果电池企业不能形成差异化的市场优势,也就难以与其他对手拉开距离。
但瑞浦兰钧却在这条路上走在前端,技术领先性一目了然。
截至2022年底,瑞浦共有2063名研发人员,占比全职雇员23%,共有2383项专利申请,其中包含649项发明专利。2020年-2022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0.73亿元、2.46亿元以及7.68亿元。在电池技术创新方面,瑞浦兰钧的布局既包括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创新,也包括研发半固体方形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技术。
一、问顶技术
“问顶”源于技术赋能,拥有多维的创新优势。于2022年8月推出,是一项融合电池极耳和顶盖焊接技术上的创新、内部电化学特征及稳定固液态接口新的技术,它既可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也可用于三元锂电池产品,不仅实现了双高电极的应用,而且能够增强电池的能量和安全特性。
二、ET电芯
属于扁平电池,采用高速卷绕、模切及高速叠片等技术,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及电池性能。其质量能量密度达190~210Wh/kg,体积能量密度则达420~480Wh/L。
三、多功能储能集装箱
可用于各种储能场景,如电动储能、车辆充电及市电备用电源。该系统搭载了280Ah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可满足最大360kW的放电需求。不仅能够实现车辆的快速充电,而且还支持大倍率下的持续充放电。与此同时保持恒温,已向欧洲一家领先豪华汽车公司提供多功能储能集装箱样品作检验。
或许瑞浦兰钧并没有大量的营销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它却有深耕于技术创新与专利研发。在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什么成效,不过也会成为企业长期建设发展的驱动力。
原标题:技术强但尚未盈利 储能电池巨头瑞浦兰钧港股IPO“二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