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哪些合作空间?
日期:2023-08-0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基于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互补优势,双方在技术、数据、信息共享和标准制定方面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全球范围内,绿色技术和产业蓬勃,欧盟已经成为新能源产品净进口国,欧盟委员会统计得出1/4的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几乎全部的光伏电池板、燃料电池都需要进口。欧盟能源资源禀赋受限,能源进口依存度较高,培育绿色产业为核心的中欧新能源合作具有一定基础。

中欧能源合作势头强劲

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德国、法国进行正式访问。以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企业随行,与德法企业家就加深和拓展中欧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展开深度交流。这一同德法工商界的互动不仅体现了中欧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正在成为两国最高优先级的合作议题之一,更体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作用。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当前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和最大制造国,且中国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拥有成本已基本达到了与传统燃油汽车平价的水平。

与此同时,受碳中和相关补贴政策刺激和俄乌冲突下油气价格高企的影响,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迎来快速增长,2022年市场销量增速达到15%。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同样可观。2022年,中国出口新能源车67.9万辆。其中,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分别成为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的亮眼表现也让其与锂电池、光伏一道成为近年中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

目前,欧洲正在通过”燃油车禁售法案”、”新电池法案”和”芯片法案”等来促进本土车企向电动化转型。一方面,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本土企业正在积极建设超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能力。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较高水平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并积极出台绿电的政策支持,以促进绿电与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形成优势互补,德国也被普遍看作未来欧洲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产地。另一方面,2021至2022年,中国厂商也积极投资欧洲动力电池产能,如SVOLT、宁德时代(CATL)、孚能科技(Farasis)、国轩高科等分别宣布在匈牙利和德国建设动力电池电芯工厂。

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互补

中国和欧洲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可以看出,无论从产业链制造、品牌市场还是绿色标准建设中欧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存在优势互补。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在制造,尤其在电池、电机等方面制造技术较为领先,且同时拥有庞大的电池生产能力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因此具有较明显的成本优势。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池包成本为127美元/kWh,而美国和欧洲则分别比这个水平高24%和33%。另一方面,根据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数据,2022年欧洲仍占据全球乘用车及其零部件出口第一的份额,可见欧洲则在传统燃油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以及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仍具有强劲竞争力,可与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形成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众多互联网背景的初创新能源汽车品牌,据统计,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达到150个。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强大基因,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多在智能网联和车载软件方面相较欧洲新能源车型具有、领先优势。而欧洲企业则在车辆设计、动力总成及车辆动力系统软件等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在传统车载芯片领域,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欧委会2022年数据显示,欧洲汽车芯片产业占据全球37%的市场份额。鉴于软件和芯片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中欧在该领域的深化合作将为双方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互补和双方经贸合作的的新机遇。

在品牌、销售网络和市场渠道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众多,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而欧洲拥有丰富的传统车企品牌资源,例如2022年德国奔驰、大众、宝马汽车品牌价值分别高达524亿、354亿和327亿欧元,且国际销售与服务网络、市场渠道遍及全球。

因此,中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可以进行品牌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次,在共建品牌基础上,中欧汽车制造商可以合作共享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广到更广泛的全球市场。此外,在渠道与服务方面,双方可以合作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提供充电站点和维保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驾驶便利性的需求。

欧洲在产业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并在其“新电池法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一方面中欧可以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包括共同研究和采用环保的生产工艺、节能减排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以及共建行业绿色标准体系。这将有助于未来符合共同标准的中欧双边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贸易。另一方面,双方可合作推动材料的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并共同寻找高效、环保和低成本的电池材料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方法与商业模式。中国当前庞大的国内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已对这方面的技术和产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后续欧洲市场的需求规模也会逐年快速增长。

促进中欧新能源汽车合作的行动建议

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仍处对手、伙伴和竞争者三分法的复合阶段中,双方在新能源合作认知有待根据具体利益实现重新建构。中欧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同步致力于提高市场化和产业水平,特别是在储能和电动汽车方面,中欧在技术、数据、信息共享和标准已经开展对接建设,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中欧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战略产业的深入合作对于加速该领域的创新、开拓全球新兴市场、增强产业链稳定性、以及加速达成碳中和背景下交通系统的能源转型目标均有重大意义。诚然,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A级和部分B级车细分市场给欧洲车企带来明显竞争压力,但若着眼于未来全球市场的开发及产业链布局,双方合作共赢的机会远大于竞争的可能性。

因此,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建议中欧在“碳中和”的共同愿景下,以“共塑零碳汽车产业未来”为方向,就先进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与智能化、先进车机操作系统与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研发、V2G及虚拟电厂的关键技术与商业模式开发以及建设双向兼容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签署合作协议,并设立联合研发中心、联合环保监测与评估系统等,这不仅有利于双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可满足全球汽车市场的能源转型需求,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在企业层面上,除参与上述核心技术合作研发外,建议重点关注新车型合作研发、初创新品牌合作投资,以及通过交叉投资持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实现深入合作。这些合作还可进一步延伸至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即全球层面看,中欧新能源汽车的第三方合作潜力巨大,中欧应从更加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双方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共同帮助非洲、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市场,着眼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看待第三方合作,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背景,中欧新能源汽车合作空间也将越来越大,既会实现经济上的共赢,也将实现全球治理领域的共同价值。

例如,当前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正在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相关制造产业,这些新兴市场不但会创造新的产品贸易机会,也会带来更多中欧合作开发当地新品牌、新车型的蓝海市场空间。中欧可以利用各自在产业链上游与市场方面的优势通过上述合作方式共同开拓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新兴市场,同时开展国际产业链布局上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中欧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

原标题:中欧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哪些合作空间?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新媒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