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合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关键原材料将会面临全球性的短缺。
锂和镍的全球供需情况(部分为预测)
到2040年,锂将面临近280万吨的缺口,镍的供应缺口近100万吨。
全球性的材料短缺,欧盟国家的焦虑感进一步加重。
欧盟:镍、钴、锰、锂、天然石墨平均进口依赖度达78%
因为欧盟很大一部分重要原材料依靠外采,且部分材料完全依赖国外。
镍、钴、锰、锂和天然石墨五种主要正负极材料平均进口依赖度为78%。
除此之外,在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中定义的34种关键原材料(CRM)中:
1、Aluminium/Bauxite/alumina/(铝/铝土矿/氧化铝)*
2、Coking Coal(焦煤)
3、Lithium(锂)*
4、Phosphorus(磷)
5、Antimony(锑)
6、Feldspar(长石)
7、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轻稀土元素)*
8、Scandium(钪)
9、Arsenic(砷)
10、Fluorspar(萤石)
11、Magnesium(镁)
12、Silicon metal(金属硅)*
13、Baryte(重晶石)
14、Gallium(镓)*
15、Manganese(锰)*
16、Strontium(锶)
17、Beryllium(铍)
18、Germanium(锗)*
19、Natural Graphite(天然石墨)*
20、Tantalum(钽)*
21、Bismuth(铋)*
22、Hafnium(铪)
23、Niobium(铌)
24、Titanium metal(钛金属)
25、Boron(硼)*
26、Helium(氦)
27、Platinum group metals(铂族金属)*
28、Tungsten(钨)*
29、Cobalt(钴)*
30、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重稀土元素)*
31、Phosphate Rock(磷酸盐岩)
32、Vanadium(钒)
33、Copper(铜)*
34、Nickel(镍)*
带*为战略原材料(SRM),HREE 和 LREE 中的 SRM:Nd、Pr、Tb、Dy、Gd、Sm 和 Ce
将近20种原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进口,中国最甚。
中国提供欧盟100%的重稀土元素供应,还大比例供应重晶石、铋、镓、锗、镁、天然石墨、所有稀土(HREE 和LREE)、钨和钒等材料。
欧盟98%的硼由土耳其提供,南非满足欧盟71%的铂金需求,焦煤和铜来自波兰,砷来自比利时,铪来自法国,锶来自西班牙,镍来自芬兰。
按照目前欧盟外购材料的种类数量,还是所占比例,欧盟短期乃至中长期都无法摆脱原材料的对外依赖。
所以在现有资源总量无法取得新突破且对外依赖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欧盟选择以回收为突破口进行“节流”。
节流——以回收为突破口 降低原材料风险
短期政策上,欧洲共同体审计法院建议:
1、更新电池战略,确保原材料的获取路径(目标实施日期:2025年年底);
2、对电池产业链加强监测,一方面把控风险,另一方面为电池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用量预估提供依据(目标实施日期:2024年年底);
3、依据现有决策信息,欧盟应该建立对电池价值链的财政支持政策(目标实施日期:2024年年底);
4、优化欧盟财政政策在电池价值链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与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及提升电池技术路线图的认识,充分评估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目标实施日期:2024年年底);
5、确保IPCEI(基于欧洲共同利益的大型国家援助项目,涉及微电子、光伏、电池、半导体和氢能等领域)所有参与者获得公平的财政支持环境(目标实施日期:2023年年底)。
在欧洲最新的《关键原材料法》中,欧盟实行更为严格的材料壁垒及保护方案:
1、提高加工和回收能力的水平:欧盟年消费量至少50%(此前为40%)来自国内加工,欧盟每年至少20%(此前为15%)消费来自国内回收;
2、添加铝土矿/氧化铝/铝作为战略原材料和关键材料;
3、欧盟理事会建议至少每三年更新关键和战略原材料清单;
4、加强有关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国家措施,例如:增加具有高回收原材料潜力的产品的再利用;鼓励从废物中回收次要关键原材料;确定可以回收二次原材料的提取废物设施;促进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磁体回收;
5、将不具备相关地质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据的成员国排除在实施国家勘探计划的义务之外;
6、通过更严格的竞争和原材料自由流动监管义务,确保内部市场的平稳运行;
7、关键原材料委员会与其他类似“芯片法案委员会”机构作用类似,有负责讨论与公众认知和关键原材料项目接受度相关的问题及促进关键原材料循环、资源效率和替代的措施的专门小组。
《关键原材料法》主要站在国家安全层面做材料端的布局,对于动力电池行业的意义在于划定具体的消费量占比底线,给企业直接施压,更能倒逼其竭力合规。
最新的电池法案,更具针对性。欧盟就材料回收、新电池中使用回收材料的占比设置了两条红线。
法案自2023年7月4日生效8年后,新电池用到回收材料中镍、钴、锂、铅的最低比例为6%、16%、6%、85%,13年后该比例为15%、26%、12%、85%。
对于锂、镍、钴、铜、铅材料,2027年最低回收比例应达到50%、90%、90%、90%、90%,2031年为80%、95%、95%、95%、95%。
不仅在技术层面要求进行材料回收,还规定其投入使用的比例,从取到用,欧盟对本就稀缺的材料严防死守。
因为在欧盟新能源汽车的翻身仗中,原材料是先决条件。
原材料缺口将依旧存在
到2030年欧洲道路上约有3000万辆零排放汽车,到2035年,90%新注册汽车将是电动汽车。
对应主要动力电池产量国家,产能将从2022年71GWh/年上升至2030年1197GWh/年,预计产能将翻16番。产能的巨幅提升,意味着原材料需求将会暴增。
欧盟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量预测
按照欧盟预测,2030年本土对于铝、铜、硅、镍、锰的年需求量分别是1.37亿吨、8024.40万吨、1069.97万吨、2858.06万吨、749.38万吨。
电池法规要求锂、镍、钴、铜、铅材料2031年最低回收比例为80%、95%、95%、95%、95%,对应同时期电池产能,叠加最低应用比例,能解决部分原材料供应问题。但从比例来看,缺口依旧会存在。
而且根据此前政策实施的效果来看,目前欧盟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动力电池的政策如果能取得求上得中的结果,亦足矣。
2014年至2020年期间,欧盟为支持电池产业链发展,来自欧洲投资银行、创新基金组织等各个组织投入近17亿欧元的资金,以补助、贷款等不同形式释放。
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相关激励政策。
但欧洲共同体审计法院最终评估结果显示,效果并未如预期。
以2020年电池技术路线图及实现的情况为例,500Wh/L的体积能量密度,只达到计划目标的750Wh/L的67%,重量能量密度只达到目标的71.43%,规划2022年PACK成本90€/kWh,但是2020年成本是其两倍还不止,高达200€/kWh。
但尽管如此,欧盟还是将2030年能量密度目标拉高,重量能量密度目标设置为450Wh/kg,体积能量密度1000Wh/L,PACK成本目标由原先75€/kWh提升至85€/kWh。
以此类推,倘若在回收及利用上只够解决欧盟各国一部分的材料需求,那么,巨大的缺口靠什么填补?
原标题:欧盟电池大计 被困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