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追风逐日”,新能源发展举世瞩目
日期:2023-08-0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日前,甘肃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首台机组顺利完成吊装,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7.5亿千瓦时;7月19日,随着三支长达123米的叶片缓缓转动,我国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2023年以来,一大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上半年,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在1亿千瓦以上,累计装机约8.6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量达7300亿千瓦时。

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居世界首位

在新疆哈密,一台台风电机组迎风旋转,场面蔚为壮观,风景如诗如画。昔日的茫茫戈壁,今已“摇身一变”成为风电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绿电”。

目前,新疆已建成哈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并在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等地建成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新疆电网风电发电量126.7万千瓦时,同比增加9%;风电利用率98.8%,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追风逐日”,风光无限。

夏日,在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远处的大型风机缓缓转动,阳光下的光伏板熠熠生辉。该示范工程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依托30余项新技术和119台(套)高新设备,破解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集成应用的世界性难题。

当前,我国正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新疆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统筹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二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

“2023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新能源建设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加大了新能源建设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关鹏说,上半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和7.4%,形成了重要的发电能力补充。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刘明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装机规模和发电量都稳居世界首位。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新增电源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双重主体。据统计,2023年1至6月,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比重达71%,新增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54%以上,有力满足了全国新增电量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不断加大,国际竞争优势凸显,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有力支撑我国新能源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新阶段。当前,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达70%。

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下,羊群正在“惬意地”吃着青草。据了解,这处光伏电站总装机20万千瓦,配套85兆瓦时储能系统,于2022年12月并网发电。

“光伏板架在空中,板下的草场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我们把光伏支架最低点与地面的距离设定为1.5米,高于普通光伏支架,给羊群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放羊。”该光伏电站站长关超说。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光伏板下则种植了羊草等一些耐寒耐旱植物,“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绿色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据介绍,光伏板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植被生长率。

当前,内蒙古正持续加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力度,“光伏+”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快速发展。此外,山西、青海、湖北、浙江等地也在积极开发“光伏+”项目,推动光伏电站的立体空间增值利用。

放眼全国,“光伏+农业”“光伏+交通”“光伏+建筑”“光伏+生态治理”“水风光一体化”等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应用场景持续创新,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新局面正加快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势在必行。我国沙漠、戈壁、荒漠面积广阔,风光资源丰富,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友好发展。

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了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第三条直流通道。据了解,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重庆市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以上,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50%以上。

“在输电通道规划建设方面,2023年以来,白鹤滩—浙江直流工程、陕北—湖北直流配套电源等工程陆续投产。”刘明阳说,截至6月底,我国“西电东送”输电能力已超过3亿千瓦,其中跨省跨区直流通道度夏期间最大输电能力可达1.8亿千瓦,较2022年同期提升约1750万千瓦。

此外,刘明阳介绍,近年来,受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消纳需求驱动,并在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5月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200万千瓦。目前,超过10个省份正在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带动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体系也不断健全完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

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亿千瓦以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专家认为,当前,新能源肩负着重大的时代责任与光荣的历史使命,前景广阔。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考虑因素多。新能源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多种约束、多重目标。同时,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仍面临不少堵点难点痛点,如用地制约愈发凸显、传统电力系统对新能源接网消纳适应性不足、“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等。

对此,专家建议,发展新能源必须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类可利用空间的潜力。尽可能在不与其他生产活动争地的基础上利用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地,尤其要加快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同时,坚持陆海并举,既要在陆地寻找空间,也要向海上拓展空间,支持发展海上风电,鼓励开展海上光伏,打造“风光渔”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此外,面向新能源的迫切需要和长远需求,聚焦关键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加大人财物投入,集中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做好一批基础性前沿技术的储备,力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原标题:“追风逐日”,新能源发展举世瞩目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光明日报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