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方案(2023—2025年)》。根据《行动方案》,浙江要打造全省域畅行无忧、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场景丰富多彩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浙江模式”。
具体来看,到2025年,按照“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要求,构建布局科学、智能开放、快慢互补、经济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230万个以上、乡村不少于90万个,其中建成公共充电桩12万个、乡村不少于2万个,满足4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围绕“方便充、方便修、方便卖”,构建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充电、维修、保养、回收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维保服务网点超500家。
与此同时,《行动方案》从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加强规范安全发展、完善销售服务网络、激发乡村消费潜力、创新配套政策支持等几方面重点布局。
过去三年,在工信部牵头下,四部门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走过了10个省市,开展了17站活动,发布了6批下乡车型目录,近200款新车,下乡车型实现销售超400万辆。
预计到2030年,中国农村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近160辆,总保有量超7000万辆。未来如果能满足农村居民的机动化出行需求,将会撬动一个5000亿元规模的汽车市场。
不过,如何让新能源汽车真正“沉”下去,成为开拓乡村蓝海市场的关键。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实用车型供给不足、销售服务能力不足这三道“坎”摆在眼前。
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顺畅,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给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多实惠,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乡的重视度以及政策“东风”推动,未来更多的新能源企业将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性车型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研发和制造。
原标题:230万个充电桩?新能源汽车“下乡”最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