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实现“从0到1”的突破,国家电投的光伏产业是如何蜕变的?
日期:2023-09-0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国家电投发力光伏产业前沿核心技术创新、光伏研发投入、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助力国家战略和引领行业发展上作出了新的贡献。

如今,国家电投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发展,成为全球光伏发电技术和清洁能源的领跑者——截至7月底,光伏装机达6859万千瓦,比2016年增长超8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自主研发的高效交叉指式背接触(IBC)电池、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等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从多晶硅到组件回收的绿色循环光伏全产业链;率先推广应用水风光互补、渔光农光互补、光伏治沙等模式,开拓出一条兼顾“绿电、生态和民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0到1”的突破

国家电投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重组而成,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

目前,国家电投拥有光伏发电、风电、水电、核电、煤电、气电、生物质发电等全部电源品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装机企业。过去10余年,国家电投针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优化创新平台布局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早期,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一直由国外垄断,依赖进口,成为我国发展光伏和集成电路产业的瓶颈。历经16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通过技术消化与吸收,终于实现了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成为电子级多晶硅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企业。

据悉,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拥有多晶硅产能3300吨/年,在国内集成电路用多晶硅市场占有率约20%,在光伏市场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具有“光伏芯片”之称,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是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IBC电池素有“转换效率之王”的赞誉,但由于结构特殊、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国家电投成为全球掌握IBC电池技术的两个企业之一。

2019年,由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建设的中国首条量产的IBC电池及组件生产线投产。经过多年攻关,I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大幅提升,基于IBC电池开发的高效IBC白组件和全黑组件量产效率分别达到22.3%和22%,且是行业唯一具备双面发电能力的IBC电池组件产品,双面率达到70%,标志着国家电投在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不仅如此,国家电投在后续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上也将持续发力,充分发挥IBC电池的结构优势,并结合隧穿氧化钝化等其他先进技术,争取到2025年在新型高效电池、组件等技术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据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小彦介绍,“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发的高效TBC电池,量产后转换效率可达到25.5%,将继续保持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水平。”

国家电投之光伏成就

日前,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计划规范央企参与新能源发展,要求中央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此前也表示,未来新能源业务将逐步向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从发展历程一系列的装机数据来看,国家电投毫无疑问是翁杰明副主任所述的“新能源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

国家电投前身可以追溯到国家电力公司。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大幕拉开,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网、五发电集团、四辅业集团11家单位。五大发电集团即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继承了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发电资产。

中电投就是国家电投的前身,当时继承的装机容量为29.9GW。其中包括了火电、水电以及核电。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中电投是唯一拥有核电资产的企业,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核电资产。

2015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组建了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的核电属性更加浓重。但核电自身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大规模发展,国家电投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新的清洁能源发展之路。

从装机规模来看,据查询,2015年国家电投发电装机容量为107.4GW,是成立之初装机容量的3.59倍。从2015年以后,国家电投电力装机规模每年增幅均在8%左右,占全国总装机比也在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7.13%,增长至2022年的8.26%。

光伏装机方面,2015年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容量为4.85GW,2023年上半年超65GW,增长12.4倍。从历年增幅来看,其中2017与2020年是两个增长高峰,2017年新增光伏装机4.54GW,增幅高达63.8%。2020年新增光伏装机10.32GW,增幅为53.5%。

从国家电投光伏装机占全国总光伏装机的份额变化也可见国家电投在光伏装机规模方面的增长速度。2017年占比最高,达到15.15%,2021年之后,稳定在13%以上,并持续稳步增长。

从五大发电集团之间对比情况来看,国家电投2022年以光伏装机53.3GW排名五大六小能源央企之首,占比高达34.39%。

除光伏之外,风电一直是五大发电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的主力。国家电投在风电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发现,国家电投2022年风电装机规模与2015年相比,增幅达3.24倍。从增幅来看2020年受抢装潮的影响,增幅最高,当年新增风电装机11.55GW,增幅高达59.75%。此外全国占比方面,国家电投风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的11%左右。

一直以来,由于产业发展以及自身利用小时数的优势,风电产业的发展起步要早于光伏产业。因此,华能、大唐、华电、国家能源集团在风光装机领域更重视风电项目的扩张。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发现,截止2022年底,五大发电集团之中,风电装机容量均远超光伏装机容量,只有国家电投是个例外!

从数据来看,国家电投风光装机呈齐头并进的态势,光伏的增长速度甚至更胜一筹。从2021年起,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超过了风电装机,2022年差距扩大至10.99GW。

从2015年起,国家电投风光装机规模迅速壮大,从14.83GW,增长至2022年的95.61GW。风光装机在国家电投总装占比方面也是日益突出,从2015年国家电投设立之初的13.81%,增长至2022年的45.16%,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从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来看,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设立之初,便逐年增长。从2011年29.83%,提升至2022年的65.87%。水风光以及核电装机规模由2015年的39.13GW,提升至2022年的129.45GW。

国家电投的光伏版图

2010年,国家电投旗下黄河公司在西藏自治区桑日县建设了10MW桑日光伏电站。这个项目拉开了国家电投进军光伏产业的序幕。

13年来,国家电投的光伏电站项目遍及青海、新疆、河北、江苏、甘肃等30个省区,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于一身的光伏全产业链。

梳理相关资料发现,13年来,国家电投光伏装机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并且创造了国内甚至全球17个“第一”“首个”成绩单。

综合国家电投上述光伏第一成绩单,在国家电投的光伏版图上,从电站建设、电站开发模式,电站融资模式以及光伏制造端均有突出的成就。

1、开创多能互补模式,不断拓展光伏应用场景

国家电投旗下黄河公司建成国内当时国内最大水光互补电站——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开创了多能互补的先例。

2013年,黄河公司开始建设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2015年6月,两期共85万千瓦的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龙羊峡水光伏互补项目在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历史上拥有重要意义。它成功解决了光电风电等间歇式能源给电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了光伏电是垃圾电的认识,创新性地实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效协调运行,开创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调运行的先河。

此后,国家电投不断探索“水光风光互补”“渔光农光互补”光伏治沙等项目,走出了一条多能互补、智能协同的能源生态发展道路。

在光伏应用场景方面,国家电投不断探索“光伏+生态、光伏治沙、光伏+储能、农林渔牧、海上光伏、绿电交通”等多产业融合示范应用,建成一批行业标杆项目。例如国内首个水上漂浮式光伏—安徽合肥光伏,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项目——内蒙古达拉特项目,全国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500千瓦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2、创新开发模式,开创组件长单采购模式

2022年,国家电投新增光伏装机12.17GW,占全国新增光伏装机的14%。这一年,尽管国内光伏新增光伏装机创新高,但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在五大发电集团擅长的集中式光伏领域,却遇到了光伏组件价格暴涨,许多项目算不过账来的窘境。国家电投光伏装机之所以继续高歌猛进。采购模式的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电投开创组件长单采购模式,“以时间换空间、用规模促优惠”,助力光伏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国家电投商务招标中心主任、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表示:“长单采购创造了全新的‘定价、核算、补偿’机制,与传统采购有较大差异,每一步都是大胆的突破与尝试,必须思虑详尽、准备周全、审慎行事。”

3、创新央企电站融资模式

光伏电站业务是重资产业务,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许多电站企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上市融资,借资本的力量运营光伏电站。日前,华润电力、中国华电、中国电建分拆新能源业务独立上市也是同样的模式。

其实,在电站融资方面,国家电投走在许多企业的前列。早在2019年国家电投为开发青海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引入工商银行、国投集团、浙能集团等8家战略投资方,募集金额高达242亿元。这是2019年央企混改引战第一大项目,也是五大发电集团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募集现金方式的股权融资项目。

2023年3月,国家电投首单境外清洁能源权益融资计划产品成功落地,本次权益计划募集资金规模约3300万美元,用于中电国际境外清洁能源项目。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这是中央企业首例通过权益融资方式支持境外清洁能源发展的成功案例。

这种与市场资本接轨的模式,有助于央国企引进市场机制,提升光伏电站建设、运营效率。

4、从服务电站项目的角度发展光伏制造产业

在光伏制造产业版图中,央国企所占份额极少。国家电投是为数不多的布局光伏制造的能源央企。在光伏制造领域,国家电投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成绩。

2017年,国家电投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多晶硅制造—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一光伏电站建设一光伏电站运营一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2018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开展国内首条规模化N型IBC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并开展异质结电池研发。2019年,国家电投建成我国首条N型IBC电池和组件生产线。2020年,黄河公司I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3.6%,是当时国内量产转换效率最高的晶硅太阳能电池。2022年,黄河公司光伏IBC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4.2%,达到国内最高水平

近年来,随着光伏制造业景气度高涨,许多央国企都试图涉足这一领域,但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许多项目都无疾而终,只有黄河水电始终在坚持。原黄河公司董事长谢小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河公司涉足光伏制造业这一产业链,不是为了壮大规模,而是为了更好的建设光伏电站,把它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产业。为什么制造业里央企不多,而黄河公司能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几家之一,是因为黄河公司走的是“差异化”发展路线,希望通过对电站、对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5、建设全系列实证平台

2016年,国家电投建成全球最大的青海共和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PV-2005)了解,这一基地共有6个试验区,包含了26种类型规格的组件、21种类型规格的逆变器、17种型式的支架,30种设计理念,15种新设备和30种新材料。为全球光伏行业设计、施工、研发、编制等提供实测数据,为最终实现平价上网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国家电投建成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同年,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建设——正斗光伏实证实验基地项目投入使用。2022年,国家电投建成国内首个深远海风光同场500千瓦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一系列实证基地的建设,为光伏项目建设,光伏产品性能、认证,光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数据,助力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原标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国家电投的光伏产业是如何蜕变的?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光伏探所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