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光伏与治沙,如何相辅相成共建“沙漠绿洲”?
日期:2023-09-2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huameng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当前,沙漠占据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的人口生存和发展。可以说,荒漠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防治荒漠化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虽然荒漠治理过程中存在着重重困难,但通过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可以改造荒漠、利用荒漠,进而实现荒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防沙治沙与荒漠光伏产业融合前景广阔,光伏本身可以实现治沙,同时光伏效益还可以反哺治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鑫说。

一、“光伏治沙”,怎么治?

沙漠地区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就是阳光,平均每年有超过3000小时的太阳能照射时间,也就意味着这里超过一半的时间都能够得到充足的日照。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但实现光伏治沙却并不仅仅是铺设光伏板这么容易,还面临着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

研究数据显示,每平方米的沙漠每年可以吸收太阳能2000千瓦时到3000千瓦时。以一般家庭的用电量来计算,仅需2平方米的沙漠就足以满足一个家庭一整年的电力需求!

以腾格里沙漠为例,最初大家选择的固沙方式是草方格固沙,工作人员将麦草埋进沙子中形成网状防护带。这种方法在初始阶段非常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子中的麦草容易腐烂,显然没有办法长期解决问题。

后来他们选择在光伏电站周边种植沙生植物,比如梭梭木。这种植物根系生长极快,具有强大的吸水和抗旱能力,可以抵御沙尘暴。

但很快他们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如果风沙太大难以抵御,吹进光伏区后会将站内的沙地吹散,光伏板基座也将裸露出来,造成财产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于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实践,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一板三用,通俗点讲就是利用光伏板发电、在板间种植植物、板下养牛羊,实现一块土地的三重利用,这也是光伏治沙的核心所在。

在光伏板下种植的植物必须能够适应干旱缺水的气候,而且不得长得太高,以防遮挡住用于发电的阳光。因此,高度仅有半米的黄芪等植物成为最佳选择。

生长时这些植物可以用来防风固沙,等到成熟后,这些植物还可以制成中药并出售,流入市场。光伏支架和组件就像一把大伞一样,可以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减少土地的直射光和水分蒸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二、光伏治沙综合效益显著

我国是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面积高达168.7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近年来,光伏治沙作为一种新业态,将治沙、发电两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产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工业治沙的新路子。

王彦奎列出一组数据:光伏阵列建成后,能够降低50%的南北向平均风速,减少30%的土壤水分蒸发量。光伏产业园区板下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较园区外高出40%,典型荒漠植物种数达到8种,较园区外增加了1倍,园区内鲜草产量是园区外的4倍以上,光伏治沙带来的生态修复成效十分明显。“光伏项目建设、绿化、安保,以及后期光伏板清洗、检修、运维,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光伏治沙给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都带来了直观可见的改变。”

2021年10月,国家层面正式提出,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自此,拉开了在“沙戈荒”地区大规模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的序幕。多地政府明确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各发电企业和新能源企业也积极竞争相关项目。

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万千瓦大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其中“沙戈荒”地区项目9285万千瓦,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网投产,第二批大基地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清单已正式印发实施。根据规划,到2030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5亿千瓦。

“竭泽而渔不可取,要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办好光伏治沙这件大事。近年来,相关企业在光伏治沙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通过沙漠大棚种植,让曾经寸草不生的塔拉滩种出了西瓜;在光伏产业园区开展绵羊养殖试点、有序轮牧等。这些为光伏治沙产业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王彦奎说。

三、面临系统性考验

如此规模的“沙戈荒”风光大基地,除了常规的外送通道和消纳问题外,电站本身也面临着系列难题。

“沙漠、戈壁、荒漠土地广袤,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建设风光大基地。”王彦奎指出,近年来,随着各地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入,光伏用地需求日益增加,一个1万千瓦的光伏项目需要建设用地250-400亩,“十四五”期间,‘沙戈荒’项目土地需求高达2200万亩。同时,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危害和人口外流严重,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适宜光伏基地建设用地十分有限,用地矛盾突出。

“沙漠、戈壁、荒漠类毗邻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风沙活动必然导致沙尘落在光伏板上,对发电效率的影响最大可达30%,需要经常用水冲洗,这也大幅增加了电站的运维成本。”王彦奎进一步指出,风沙流还会对光伏组件造成磨蚀,沙丘移动甚至还会掩埋电站防护围栏和部分光伏子阵,给电站长期运营带来安全风险。围绕组件在极端干旱环境中稳定性、防火防灾及可靠性方面,也要做一些针对性设计。

王彦奎表示,光伏治沙是交叉融合的新生事物,国家尚未出台光伏治沙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也无专门的机构对光伏治沙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使得光伏治沙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和入门阶段。“不乏企业打着光伏治沙的旗号,只搞光伏电站开发,不搞防沙治沙。而部分好的经验做法没能得到有效推广,没有将效益最大化。”

四、亟待“一揽子”政策支撑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沙戈荒”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光伏治沙虽已取得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还只是局部的,许多政策及技术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王彦奎指出,大基地建设才刚刚开局,社会重视程度有余,但认识深度需进一步加强。大基地建设涉及财政、能源、林草、电网、金融等多个领域,面临的是系统问题,需要强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土地资源匹配、新能源建设和消纳指标保障等系统性和全局性“一揽子”政策支撑。

王彦奎建议,相关部门应立即着手进行全国光伏治沙工作的摸底调研,在全国41个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框架下,梳理新建一批光伏治沙试验示范项目,对光伏治沙面临的全局性和地域性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引导大型光伏基地有序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与“三峡工程”和“三北工程”同等影响力的超大型国家战略工程项目。

行业发展离不开标准支撑。王彦奎指出,随着“沙戈荒”项目陆续上马、建设、施工、运营,也势必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建议科技部门尽快组织专家研究出台光伏治沙的技术模式和相关标准规范,坚持生态优先,对风电光伏电站与生态环境的互馈关系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尽早积累监测数据,为新能源开发和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撑,并推动建立以中国光伏治沙为蓝本的国际光伏治沙融合发展模式与标准。

最后

“光伏+生态治理”的融合发展模式正在迅猛发展并且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沙漠和植被不再是两个冲突的词语,黄沙和绿色也可以共存。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和大家环保理念的巩固加深,未来这里还将激发出无限的可能,成为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旅游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生态胜地。

茫茫沙海不再是一片寸草难生的死寂,而能够展现出崭新的生机。绿色的植被与蓝色的光伏板交相辉映,大规模的绿色电力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让沙漠焕发新的生命和活力。

原标题:光伏与治沙,如何相辅相成共建“沙漠绿洲”?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光伏老司机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