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过度依赖中国锂电池成问题?专家:“逆全球化”是在逼迫美欧做不擅长之事
日期:2023-09-2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jinxiaoyu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20年11月14日,安徽省淮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人在一家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车间作业。

10月5日,欧盟领导人将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举行欧洲峰会,现任轮值主席国西班牙编写了一份用于在会中讨论欧洲经济安全基础的文件。据悉,这份文件中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欧盟可能会非常依赖中国的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

欣孚智库创始人、前欧洲议会政策顾问宋欣指出,因为欧盟对于新的产品从最初的设计到后面的制造和使用都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律规范,特别是绿色标准要求很高,所以企业“试错”成本很高,不利于企业去拓展新技术和应用。欧洲虽然也有锂电池企业,比如瑞典的VOLT,但是整体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明显不如中国企业。

事实上,全球自由贸易下,各国优势互补是常态,不应以依赖、去风险化为名,进行贸易保护、本国保护。复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姚旭表示,全球化事实上为各方提供了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合理分工与效率支撑,“逆全球化”浪潮其实是在逼迫美欧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

此外,欧盟近日还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月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方面拟采取的有关措施不利于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欧盟方面应当认真倾听业界的呼声,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2023年4月26日,浙江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的某汽车智能工厂车间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在焊接车身。

中国在欧盟市场存在的产业优势是如何形成的?

由于太阳能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特征,欧洲需要找到储存能源的方法,以实现到2050年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上述由西班牙编写的文件中称:“这将使我们对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需求猛增,预计未来几年将增长10至30倍。”

尽管欧盟在电解槽制造的中间阶段和组装阶段占据着强势地位,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但在对电动汽车至关重要的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方面,中国具有领先优势。

事实上,中国已经主导了大多数未来关键产业的供应链——电动汽车(依赖锂离子电池和关键材料钴、镍、锰、石墨、锂和稀土元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绿色能源(依赖于稀土元素)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依赖于电池和稀土)。许多稀土元素对军事和航空航天工业也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已经占据全球稀土市场80%至90%的份额。

以锂电池为例,姚旭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带动锂电池产业高速发展,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而欧洲始终没有完整的锂电池供应链体系,既源于缺乏此前20年电子消费品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积累,也缺乏关键设备和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因此锂电池产业本身特性决定欧盟国家自身难以实现“内循环”。

除去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供应商角色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挑战着欧洲老牌车企。欧盟地区虽然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且有燃油车时代全球范围内最好的汽车厂商与制造技术,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却有些“掉队”。

“一是在销售量上和中国本土市场差距很大,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270万的销量虽然是全球第二,但依然不到中国近700万辆的一半。二是新能源汽车浪潮对传统汽车制造产业链的颠覆式转型中,欧洲汽车大厂在动力电池、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等领域均觉力不从心,长久以来的成功经验反而成为电动化转型的掣肘。三是欧盟新能源产业链“内循环”的关键之一是锂电池原料,智利的锂供应量占全球的44%,中国以39%位居其后,欧盟的锂矿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环保人士批评,称欧洲现在的锂矿开采热潮与欧盟希望在气候变化与环境法规方面引领世界的愿景格格不入。”他说,虽然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启反补贴调查,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的优势依然巨大。

反补贴调查与对华矛盾心理

上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其年度讲话中宣布,将对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考虑到市场规模,这项调查可能成为欧盟委员会发起的最大贸易案件之一。一些成员国,尤其是法国,要求在欧洲对中国汽车制造商采取行动。这些欧洲国家担心,随着绿色转型潮重塑汽车市场,其本土主要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失去领导地位。

针对近日欧盟领导人正式宣布即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14日回应称,中方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过去几十年,欧洲经济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功于生产外包。全球自由贸易下,各国优势互补是常态,但现在,欧盟正在尝试做“不擅长的事情”。姚旭表示,全球化事实上为各方提供了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合理分工与效率支撑,“逆全球化”浪潮其实是在逼迫美欧做他们不擅长的事情。美欧想要逆转制造业长期转出的进程,转向制造业整体回流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难题具有一定的历史讽刺意味。欧洲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在2007年生产了全球30%的太阳能板,但中国大力推动的产业政策导致中国太阳能板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据中新网报道,2013年,欧盟首次对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晶圆片和电池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2017年3月,欧盟宣布将该项限制措施延长18个月,并表示不会再次延长。

根据欧盟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反倾销及反补贴限制措施,倘若中国太阳能板在欧盟的销售价格,低于欧盟同类产品的最低价格,将会被征收64.9%的关税。这一决定使欧盟陷入了与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争端。2018年8月31日,欧盟委员会声明表示,欧盟针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反倾销及反补贴限制措施,将于9月3日正式解除。

姚旭认为,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现在遇到的情况和彼时光伏争端确实有相似之处。一方面都是国内竞争压力日渐增大开始“内卷”,进而寻求出海扩展市场。另一方面欧洲进行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布局都有诸多困难,打击中国企业的目的是部分达到了,但双反无助于帮助欧洲加速构建相应产业体系。

事实上,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由于内部迅速饱和,因此外部压力某种程度上也是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在欧盟此前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中,大浪淘沙后企业发展得更好。这也是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重点吸取的经验。

姚旭指出,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启反补贴调查,是欧盟对华经济合作“既要又怕”的缩影。

2023年7月8日,厦门,远海汽车船“中国-欧洲”班轮航线首航,码头堆场整齐停放2561台商品车等待装船,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1818辆。

同时,虽然欧盟数年前曾建立欧洲电池联盟,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早有布局,在欧洲投资合作设厂“以技术换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欧洲依靠本土力量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链重构。姚旭猜测,日韩两国也有领先的电池企业,例如松下、LG和三星,因此不能排除欧洲有意引进日韩企业作为制衡。

宋欣承认,从欧盟视角来看,汽车行业是重中之重,如果中国在这方面改变了欧洲本身的产业结构,欧洲人自然是不乐见的。“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欧盟马上就会出台一系列措施聚集中国制造,我觉得是极小概率事件,甚至根本不可能。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汽车厂商不面临挑战,只不过说它们的挑战不来自于反补贴调查本身,而是其他的一些行业标准,比如绿色排放标准、数据安全标准以及供应链韧性标准。这些不是针对性的措施,但带来的冲击很大,我们的企业需要早早做准备,防止出现后面被动的局面。”她说。

原标题:过度依赖中国锂电池成问题?专家:“逆全球化”是在逼迫美欧做不擅长之事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澎湃新闻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