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企业 » 正文
 
光伏+储能+充电——赢科储能构建双碳“黄金三角”
日期:2023-10-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xin_yjm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年来,在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代各种解决方案开始崭露头角。在众模式中,由光伏储能、充电桩组成的“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脱颖而出,作为新型储能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结合点,具有广阔的前景。

光储充一体化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集成光伏发电、大容量储能电池、智能充电桩等多项技术,其中光伏负责发电,充电桩负责充电,储能即是二者之间的桥梁。

其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吸收低谷电, 并在高峰时期支撑快充负荷, 为电动汽车供给绿色电能,同时以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补充,实现电力削峰填谷等辅助服务功能,有效减少快充站的负荷峰谷差,可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国家相关政策出台

2020年以来,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明确了光储充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些规划和政策不仅涉及光储充一体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光储充经济价值

1、削峰填谷,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配电容量不足的问题,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进行储能,在充电高峰期通过储能和市电一起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节省了配电增容费用,增加新能源的消纳,弥补了太阳能发电不连续性的不足,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2、资源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光储充一体化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得以解决。不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的绿色电力补充,各类停车场、工业园区等也能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的空闲面积,节约土地资源成本。

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收益

随着“光伏+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不少企业纷纷入局“光伏及储能领域”,以光储深融合的模式迎接碳中和碳达峰。

4、配套新能源汽车推广,解决充电难问题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即发、即用、即储”的模式可以降低充电损耗,推广建设之后不仅可以解决电车用户充电难、充电久的问题,还进一步降低了在交通领域的碳排放,赋能新能源汽车更多的绿色价值。

5、推进储能充电站建设,完善产业生态

当前,在“光储充”的基础上,“光储充检”增加了电池检测服务。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光储充检一体化在城市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工业园区等场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业内对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背后蕴藏巨大的市场机遇。充电站叠加信息化数据化之后,新的商业模式发展态势已然清晰。或将催生下一个投资风口,完善产业生态,撬开储能行业新的增长空间。

光储充应用场景

随着储能的发展,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有望成为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方向。充换电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期间会出现不同的细分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探索适合光储充电站的模式。

大型集中式快充站

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优化能源配置,减少用电成本。同时大型集中电站有助于缓解电力供应紧张,满足各类用电需求。

工业园区

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能保证用电稳定从而提升企业生产质量,提高产品良品率。

商场及住宅

改造停车场和休息区,满足商场客户及周边居民的用电需求,减少电费支出,同时能丰富商场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高速公路服务区及高速公路沿线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路侧空间布置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为未来绿色智慧交通发展提供清洁的能源保障。

公园

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为周边居民及公园游客提供服务,增加城市绿电比例。

乡村

在乡村进行光伏电站充电桩建设,不仅会促进电动汽车的使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乡村的各种用电,进而节约相关能源,缓解能源危机。

赢科储能将以储能技术为核心,提供安全专业的光储充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在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的同时,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原标题:光伏+储能+充电——赢科储能构建双碳“黄金三角”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赢科储能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