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对中国光伏业的批判和反思:价格战,光伏业的没走出的死循环
日期:2016-09-0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july07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1、光伏企业中报亮眼下半年将提前入冬?

一年一度“中报季”来临,光伏企业们陆续交出上半年成绩单。从已公布的报告看,包括产业链上中下游在内的多家企业表现强劲。

以组件市场为例,大多数光伏组件企业盈利,营收增长超两位数。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给出了一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7GW,2015年上半年19.6GW,同比增长37.8%。业内预计上半年电池组件出口额达68亿美元,出口量约13GW。

而2016年上半年火爆场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部分开发商争相抢在2016年6月30日上网电价补贴下跌之前使项目就位。

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2016年一类、二类资源区的地面光伏电站分别降低10分钱、7分钱,三类资源区降低2分钱。其中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由此,在“6·30大限”来临前,光伏企业争相加快电站建设并网进度,在上半年出现一波又一波抢装潮。

而根据国家能源局6月13日下发《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1810万千瓦,其中普通光伏电站项目1260万千瓦,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规模550万千瓦。

以政府的目标装机容量来看,为了实现下半年的平衡,业内预计第三季度的光伏装机量将下跌80%。且在近两年产能大幅扩张、加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下半年中国市场可能引发全球光伏电池组件暴跌,IHSTechnology亦预计这将导致价格急剧下降。

王勃华表示,“2016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超过20GW,全年将达到25-30GW甚至更多,我国仍将保持新增装机的世界第一,总体形势过热。”而受益于“6·30抢装潮”,部分光伏企业上半年业绩强势上扬。

尽管行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王勃华亦表示“下半年增速放缓,但国内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与过去相比,市场空间仍比较可观,而且国外还有更大市场等待开发,全年整体情况应该好于预期。”

2、这个问题不解决,光伏业将永远走不出死循环

“6·30”,这是对中国光伏行业有着特殊意义的时点,它代表着中国国内的光伏市场“抢装潮”的落幕。

原本,大家以为这只是暂时性的行业调整;原本,专业机构预测下半年光伏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630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光伏市场需求骤降、订单变少、库存持续积压,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品种价格全面下滑……现实的惨烈,已经彻底打破了光伏行业很多人心存的侥幸。

“我们现在的挑战是吃饱,不要在乎吃相!亏不亏,是活的好不好的问题;拿不拿得到订单,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微信朋友圈流传的这段文字,出自某光伏组件大厂的市场总监。当前光伏产业的现状,市场销售人员的焦虑,一场惨烈价格战开始前的满楼风雨……五味杂陈,尽在其中!

或许,市场并不是真的那么的悲观,说光伏冬天来临也为时尚早。但价格战的发动者们可不这么想,先不论市场是不是真的寒冬来临,先把价格压下去,先搞死对手再说!

这是为了生存,发自内心的一种恐惧,先活下去,比对手活的更久!这哪里是光伏行业的寒冬呢?是的,光伏市场寒冬并没有真来,先来的是人性深处的寒冬,它还要冷、还要冰!

另外,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光伏组件价格厮杀的底线在哪里?超越了正常的成本下降速度的低价,明明白白的宣告着新一轮价格战的开始,这,不正是4年前大家觉得耻辱和深恶痛绝的故事么?

但这么多年下来,中国的光伏行业的一些企业依然是乐此不彼,整个行业始终没有走出“死循环”:

第一幕,赚钱效应吸引大量投资进入,行业过热、盲目扩产;第二幕,产能过剩,行业下行,惨烈的价格战开打;第三幕,多败俱伤,行业萧条,光伏产业用几年时间来慢慢恢复元气。然后,第一幕再上演……

这是整个光伏行业的悲哀,也是每一个光伏人的无奈。面对这新一幕即将上演的悲剧,每一个光伏人是时候该问问这些问题了:咱能不能不要再继续这个死循环?能不能不要再低价为王、劣币驱逐良币?能不能让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得到应有的优质优价的尊重?能不能抢饭吃的时候也多少在乎点吃相?

3、中国产业政策批判,点名光伏

——计划经济在全球都失败了,但是计划经济的很多精神仍然保留了下来。在中国,推崇的就是产业政策。在我看来,产业政策也可以叫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

——在过去几十年里,产业政策成功的案例凤毛麟角,失败的案例却比比皆是。

——产业政策为什么会失败?第一个原因,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第二个原因是激励机制的扭曲。

——创新和产业根本都是不可预见的,我们现在说的,某个时代某个产业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全部是事后诸葛亮。

——我们没有办法对产业对创新做任何规划,只能用自由试验的办法,来探索创新之路。这就是需要企业家的原因。

——如果我们要制定一个产业政策,就意味着我们要把资源选在政府特定的优先的目标,这实际上是一种豪赌,是盲人骑瞎马。我们不能想象政府官员对未来技术的判断力,比企业家更具敏锐性。

——当政府官员认识到某种技术的重要的时候,这种技术好多已经过时了。

——多数专家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很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更何况,某些专家宣称某个东西重要,其实是为了多拿到科研经费。

——政府官员成功了没有收益,失败了也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官员考虑最多的是怎么回避责任,回避责任的一个办法就是听取专家意见。第二个办法就是执行中央的政策,失败了大家都失败,不是我一个人。光伏产业的政策就是这样。

——政府在扶持产业的时候,其实是不把这个产业做到完蛋不会罢手。做完蛋后,是不是一定罢手,也不一定。因为还有一些其他办法。

——一旦政府鼓励任何一个产业,这个产业一定就会变的产能过剩。

4、格局悄变酿“弃光”囧途

走进广袤的河西走廊,一望无际的风机、光伏板在大漠戈壁的映衬下熠熠生辉,铁塔银线沿着祁连山脉向远方延伸。根据《中国风能资源评估报告(2009年)》,甘肃省有效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8200万千瓦;太阳能总辐射量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据保守估计,仅河西地区技术可开发量就高达1亿千瓦以上,堪称“无限风光”。

然而,大量光伏设备和风机处于闲置状态——浩大的新能源工程未能给甘肃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却深陷弃风、弃光、限电的“囧途”。国网甘肃公司调度中心主任陈振寰介绍,“2015年,全省风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184小时、弃风率达39%,光电利用小时数仅为1061小时、弃光率达31%,弃风、弃光电量高达108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可发电量36.97%。”而甘肃更是全国弃风、弃光问题最严重的省份,弃风、弃光严重制约着新能源产业的健康运行和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弃风弃光最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爆发式增长与市场消纳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电网能接纳多少风电和光电,直接受限于有多大的调峰能力。”陈振寰介绍,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电网波动大,调峰技术不足等限制着新能源电力的输出。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中心主任汪宁渤介绍,风能光能丰富的地区消纳能力不强,而能源需求旺盛的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却受跨区特高压输送通道建设滞后影响,电网无法按规划实现电能跨区输送,造成可再生能源白白浪费。

另一方面,据相关专家分析,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消耗减少,也使得使风电、光电这对“新生儿”雪上加霜。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甘肃售电量持续负增长;与此同时,近年来甘肃省新能源装机却猛增,电力电量出现了大量富余。

不仅在甘肃,西北地区弃光已呈现严重化的倾向。

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2016年一季度光伏发电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国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和宁夏都进入弃光严重的行列。新疆和甘肃是最早出现弃光的地区,2015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首次公布光伏发电运行情况时就显示,甘肃省弃光电量11.4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弃光电量5.41亿千瓦时,弃光率19%,弃光开始露出端倪。

此后弃光现象开始严重,西北地区同时又是风电装机规模大、增长迅速的地区,造成新增的光伏发电步风电老路,弃光现象开始逐渐严重。早在2015年,就有业内人士预测说,宁夏将会很快进入弃光严重地区。不过截至2015年底,弃光严重地区依然还是新疆和甘肃,而且到去年年底,新疆和甘肃弃光形势比2015年上半年有所加重,甘肃弃光率31%,新疆弃光率26%。

虽然国家2016年以来出台了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措施,但从一季度数据看,效果并不理想。西北地区弃光率提高,与当地正在推动的电力交易新规定有关,甘肃、新疆、宁夏在没有对新能源制定保障性发电时间的情况下,推动新能源进入直购电交易,影响了新能源企业的积极性。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圈综合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