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中国电池企业“卷”向海外
日期:2023-12-2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mengq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001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欢送海外将士出征大会”上说,随着中国即将加入 WTO,我们不仅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也要走向世界。

毫无疑问,出海作战是所有企业崛起、强大的必经之路。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开始走向海外。科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兰钧、南都电源、海辰储能、鹏辉能源、远景动力等相继宣布获得海外车企电池大单,并加紧开启海外建厂模式。

众所周知,国内锂电产业链目前已经十分完善,到海外建厂可能还要面临成本、人力、用地、文化差异等挑战,那么企业为什么还要选择到海外建厂?中国企业到海外建厂面临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11家电池企业海外建厂


据统计,有11家企业有海外产能布局以及海外建厂的计划,电池产能已超700GWh。远景动力因为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西班牙等国家有9大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而成为全球产能布局地域最多的中国电池企业之一。

当然,出海作战也不止于海外建厂这一商业模式。近年来,海外储能系统集成商选择与中国电池企业牵手,通过1~3年的长单锁定电池供应。据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微信号:chuneng365)统计,仅2022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瑞浦兰钧、海辰储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家已签约海外采购长单,其中储能容量超过100GWh。

据统计,发现中国电池企业海外市场的布局呈现出如下趋势:

1、欧洲是首选


电池企业频频布局欧洲产能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抢占欧洲动力电池市场。欧洲汇聚了宝马、戴姆勒、大众等老牌车企,由于欧洲本地动力电池产能较低,因此车企多依靠进口中日韩企业的电池。

另一原因是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2020年,欧洲汽车制造商迎来了欧盟历史上最严格的汽车碳排放政策,欧洲各国针对碳减排目标相继推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给动力电池市场带来了巨大红利。

2、储能与出海业务增长的新支点


从各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半年报中可以发现,储能与出海是其业务增长的新支点。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9%,其中以动力电池为主。从各家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海外营收为656.84亿元,同比增长超1.9倍,占总营业收入的35.49%。国轩高科和中创新航的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96.74%和115.7%;孚能科技海外客户占比约为70%,亿纬锂能的海外销量占比约为40%。

3、东南亚成为新兴市场


随着汽车电动化浪潮的到来,东南亚在新能源市场的潜力开始凸显。如泰国已成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及全球第十大汽车制造业经济体,全球几乎所有领先的汽车制造商都在泰国建有生产线。国内的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哪吒汽车等在泰国均有布局。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当地投资,东南亚的多个国家颁布了多个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

同时,东南亚还蕴含着丰富的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矿产资源,这非常适合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制造商就近建厂。数据显示,2023年印尼的钴产量激增,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国。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为何国内电池企业近年来扎堆在海外投建产能?

首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建厂地点普遍选择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在外部因素上,欧盟宣布从2035年停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货车,美国加州新规决定从2035年开始全面禁售燃油汽车,澳大利亚首都等地将在2035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车,日本政府也推出2030年脱碳燃油车政策计划等;这些需求与其动力电池技术和现状的巨大落差,都给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建厂带来巨大商机。不仅如此,选择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建厂可以就近配套车企,靠近需求端和供应端,有利于降低成本。

其次,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55.7GWh,累计同比增长32.0%。但同期动力和储能电池累计产量已达533.7GWh,同比增长44.9%,其中动力电池产量占比约为92.1%。动力电池产量已接近装车量的2倍。国内市场已经出现动力电池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因此出海已成电池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个突破口。

然而,动力电池企业出海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重重挑战。

一方面,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进入过渡期,2026年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锂电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而根据《新电池法》,欧盟将针对动力电池企业碳足迹进行评级,并在2027年设定一定的阈值,高于阈值的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或面临更加严苛的市场准入要求。

另一方面,电池基础薄弱的欧洲缺乏相应的人才和供应链体系,欧盟委员会预计,到2025年,电池产业需要接受培训和再培训的工程师数量将达到80万人,而现阶段中国企业在欧洲的运营还需要不断和本土跨时区沟通,效率是一大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征程绝非一片坦途,考虑到全球经济与市场需求存在剧烈波动风险,企业在海外深度布局、凶猛扩张时,也要量力而行。 

原标题:中国电池企业“卷”向海外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