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提出,依托我市新能源资源优势,制定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能源生产、供给智能化水平和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外送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推动智能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2021—2025年:积极推广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提高新能源发电技术、接纳能力和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水平。积极促进新能源微电网的运行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资金与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整合智能电网、电商平台、智能用电设施、物联网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的绿色能源网络平台。
原文如下:
武威市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15〕97号)精神,推进全市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机遇,借助打造向西开放平台,主动嵌入“互联网+”发展成果,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强化跨界融合型人才培养,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业态为重点,推进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创业创新的支撑作用,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构筑以平台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大力推进政府服务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推进“互联网+”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建立促进“互联网+”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潜力和活力,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
2.融合创新,增强动力。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度,推进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以创新促生新业态,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3.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应用,促进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互联网+”行动,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4.开放共享,安全有序。打造要素共享的互联网支撑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创新力量,构建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改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健全和完善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安全的公共政策,保障网络安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6—2020年):利用5年时间,强化基础支撑,营造发展环境、开展应用示范,促进互联网在重点领域的加速渗透,互联网对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明显,基于互联网的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宽带信息网络覆盖城乡,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突破36万户,城市宽带用户20Mbps宽带接入能力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普遍具备12Mbps宽带接入能力,4G基站达到3000座以上,互联网市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800G以上,成为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输出地。
——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规模达到20亿元;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5%,网络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90%以上;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
——电子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建成并广泛应用武威政务服务网,推动政府部门行政权力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在武威政务服务网上运行,实现政府部门间主要业务信息协同共享,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利用,应公开的政务信息及时、准确在网上公开。
——民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市教育“三通两平台”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普及居民健康卡,社保一卡通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交通、民政等领域互联网服务体系完善,运用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平台,积极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服务。
——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制度有效实施,信息网络监测、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构建信息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强化互联网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创新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形成,行业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云平台基本建成,有效促进信息资源互联共享。
远期目标(2021—2025年):利用5年时间,促进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积极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互联网+”成为我市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重点任务
按照两步走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进12个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分为3个阶段组织实施。2016年至2017年为夯实基础阶段,重点做好规划设计,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基础支撑条件,积极开展示范试点应用,在网上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的基础;2018年至2020年为重点突破阶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中的支撑平台作用,加快重点应用推广工程建设,推进互联网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大新兴业态培育力度,为全面发展创造条件;2021年至2025年为全面发展阶段,重点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引领的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互联网+”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要素聚集与开放共享,推动“互联网+”创业创新。
围绕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型产业孵育、创业创新服务提升、创业创新资源整合、创业创新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依照市场规律和互联网发展趋势,组织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加快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一批综合性创业服务平台,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政府金融办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专栏1:“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17年: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创新载体。推进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有机衔接。建立工业创新服务信息平台,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中小企业和创客提供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服务。建成一批创业孵化园、孵化基地、科技园,为创客提供工作场地、设计软件、硬件设备和团队运营、资金扶持、产品推广等服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推动大学生、创业者及创新型企业开展产品、应用、模式创新。
2018—2020年:实施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示范工程,构建“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网络平台,开放网络、存储、计算和数据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创新门槛和成本。支持大企业建设开放的大数据研发应用平台,汇聚和提供各类创新资源,引领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
2021—2025年: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转化,构建开放式的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互联网开放平台的联动协作,加快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协同创新能力。推广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
(二)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协同制造。 抢抓“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武威市实施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把新型工业化与信息网络化结合起来,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协作,创新制造模式,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改变传统工业的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负责)
专栏2:“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计划
2016—2017年:完善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等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互联网+制造”云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建立互联网产业联盟,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创新。到2017年,培育15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线评估两化融合企业150户以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8—2020年: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推广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络协同制造、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进行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试点项目建设,实现产品业务和模式的创新。推动软件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交通、安防、环保等领域信息化进程。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
2021—2025年:积极利用互联网聚集共享要素资源的优势,鼓励企业加快组织结构、制造模式、运营模式、融资方式的创新,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向互联互通、协作共享的转型。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推广柔性加工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应用,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支持智能工厂(车间)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发展3D打印。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呼叫中心、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形态。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智能化。
(三)提升农业网络化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
围绕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和构建现代营销模式,制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农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管局等负责)
专栏3:“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2016—2017年:推进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构建具有信息服务、生产调度、经营管理、资源利用等功能的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积极推进基于物联网的设施蔬菜类、瓜果类、畜禽产品类、道地中药材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建立跨行业的涉农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鼓励涉农企业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开展涉农信息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市场行情。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建设,开办“农家网店”,发展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
2018—2020年:加快智能传感器、卫星遥感、地理空间系统等技术在设施蔬菜、畜牧业、特色林果等支柱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精确监测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深化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监管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产品监管追溯系统建设,完善农业监管体系。加快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加强产销衔接,构建以“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的网络化经营体系。推进1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开展物联网试点,推广成熟可复制的物联网应用模式,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精准化、智能化。
2021—2025年:提升农业设施、农业装备的产业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设施、设备的智能控制。配合建成全省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包装标识、索证索票等监管机制,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强化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环节的信息对接。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农情体系和农产品市场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农业灾害和市场营销难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快能源系统智能化改造,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
依托我市新能源资源优势,制定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能源生产、供给智能化水平和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外送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推动智能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委、武威供电公司等负责)
专栏4:“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
2016—2017年:鼓励能源生产企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积极推广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技术,在凉州区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开展大规模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远程监控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风光电集群化远程控制和行业管理水平。在能源企业中积极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开展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研发。
2018—2020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公共服务网络,推进需求侧管理模式,实现能源储备和能源需求的匹配,提高能源效率。促进电厂之间、电厂与电网信息对接,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柔性接入。依托互联网开展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机制创新,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提升新能源比重,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不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大量吸纳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可再生能源参与的能源交易平台,开展能源在线交易、转售等业务。
2021—2025年:积极推广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发电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提高新能源发电技术、接纳能力和智能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水平。积极促进新能源微电网的运行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资金与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整合智能电网、电商平台、智能用电设施、物联网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的绿色能源网络平台。
(五)实施信息惠民示范工程,推动“互联网+”益民服务。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建设完善武威政务服务网,与武威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进行对接,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和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创新政府服务模式,优化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等益民服务,建成武威市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交通局、市卫计委、市扶贫办、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管局、市旅游局、市网信办、市审改办、市信息中心等共同负责)
专栏5:“互联网+”益民服务行动计划
2016—2017年:建设完善武威政务服务网,建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市政府系统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网上办理。推动医疗大数据库、健康服务云平台和医疗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广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应用,推进医疗资源、医疗数据联网共享。建设以重离子治疗肿瘤为核心的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卫生园区,推动重离子治疗癌症技术惠及民生、造福人类。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在线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服务。推进全民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构建全市集中的社会保障数据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实施“校校通”提速扩容工程、“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教育基础信息库建设,构建教育信息交换平台。打造名师课堂远程直播平台、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教育云,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
2018—2020年:优化整合武威政务服务网应用功能,建设政府大数据平台,促进公共服务创新和服务资源整合。加快完善网上信访,提高工作质量、效率,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完善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推进网格化社区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推进网络医院试点建设,建设远程医疗云健康服务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救援、远程医学教育等医疗服务。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培训机构和智慧学习平台,探索推进异地同堂上课等网上教学模式,形成教育系统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服务全覆盖的信息化软件环境。
2021—2025年:加快大数据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的应用,逐步开放和开发政务数据资源,推行个性化公共服务。发展和规范互联网药品交易、药品信息等服务,规范互联网医药电商,推动医药分离。推广互联网医疗模式,改善健康管理方式、重构就医方式、改善就医体验、重构医患生态。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式学习,鼓励企业开发互联网教育产品,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深化教育云平台应用,推进教育公平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育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示范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发实时定位、远程监护、健康检测等智慧养老产品,满足健康养老需求。
(六)深化物流信息资源互通共享,推动“互联网+”现代物流。
加快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甘肃国际陆港建设,制定实施“互联网+”现代物流行动计划,推进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区建设,建设武南、黄羊、民勤、古浪、天祝等重要物流分拨中心,提升金武区域性物流枢纽地位。加快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心的运用,推进现代化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市网信办等负责)
专栏6:“互联网+”现代物流行动计划
2016—2017年:加快建设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和甘肃国际陆港,提升甘肃国际陆港和物流集散中心的地位,建设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建设公铁联运信息平台、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推进冷链物流系统与蔬菜溯源系统的结合,提高以民勤、古浪县羊羔肉、天祝县白牦牛及高原夏菜为重点的生鲜农畜产品保鲜储运效率。
2018—2020年:围绕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甘肃国际陆港、武威通用机场和武威进境木材集中监管区建设,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货运枢纽场站和物流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建设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推广公铁、甩挂专线等多式联运系统。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和农村物流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分级物流网络。推广智能化物流仓储装备,提升仓储运管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以自助电子快递箱、智能快递站等为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设施。
2021—2025年:积极培育发展保税物流、国际中转、国际配送等跨国物流,建设面向中亚西亚的西北物流中心。推进企业物流信息、行业物流信息与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物流与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对接。完善物流快递末端配送体系,整合末端配送资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七)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
制定实施“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推动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更加普及和规范。(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扶贫办、市农牧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网信办等负责)
专栏7:“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计划
2016—2017年:加快推进民勤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凉州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争取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完善县区电商服务中心功能,抓好“中国特产•武威馆”及民勤、古浪、天祝县级特色馆的运营和推广,组织100家市内特色产品入驻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和特色馆,扩大我市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推进国内电商龙头企业在我市开展电商业务。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电商实施方案,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积极搭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我市特色优势行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2018—2020年: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工业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充分发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优势,培育和引进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报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为我市跨境网络零售提供支撑服务。鼓励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和鼓励市内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仓、体验店等形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作业流程,建立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管理模式,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2021—2025年:组织开展大中型工业企业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行动,在工业消费品、原材料等重点工业领域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积极推广面向电子商务的第三方信用服务业。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数据资源安全管理体系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动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等网络信用服务。
(八)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推动“互联网+”普惠金融。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制定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我市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开展金融云公共服务,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监分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网信办、市财政局等负责)
专栏8:“互联网+”普惠金融行动计划
2016—2017年:推动金融机构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网络银行、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网络消费信贷等金融新模式。建设完善投融资平台,推广金畅互联网金融体验中心,完善我市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推动本地化支付结算平台的应用,积极鼓励市内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地结算系统。
2018—2020年:推动我市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产品、技术、服务创新,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加快移动金融与金融IC卡融合发展,实现金融IC卡在我市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行业的推广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牌照。
2021—2025年:支持已取得牌照的地方法人支付机构积极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云公共服务,发展P2P网贷(点对点信贷)、众筹、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逐步建立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相配套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九)强化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便捷交通。
制定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计划,强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提升承东启西、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能力。推进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推动互联网与公共出行服务、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融合,构建安全、畅通、低碳、便捷、高效的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全市交通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共享平台,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市交通局、市工信委、市公安局等负责)
专栏9:“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计划
2016—2017年:优化各类智能终端在公路、铁路、城市公交线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与应用。整合铁路、公路及城市交通数据资源,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综合交通大数据平台。重点开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城市物流配送及仓储、公共交通综合调度等系统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公共交通一卡通、金融IC卡和移动支付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建设完善武威市智慧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
2018—2020年:加强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GPS定位、无线射频识别、IC卡电子证件等技术应用,实现城市公交、出租车数据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拥堵预防、节能减排、通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强化大数据技术应用,为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与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2021—2025年:建立健全公路、民航、铁路及城市交通为一体的信息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机制,实现跨行业、跨部门海量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集中使用。以物联网交通感知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停车场建设为重点,建立完善的交通控制系统、监控系统、违法查处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十)加快文化旅游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推动“互联网+”文化旅游。
以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制定实施“互联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构建智慧旅游服务、营销、管理三大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乡村建设,搭建武威智慧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打造互联网运营模式,加速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市智慧文化旅游发展。(市文广局、市旅游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专栏10:“互联网+”文化旅游行动计划
2016—2017年:围绕“天马故乡•葡萄酒城”主题,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以金色大道•马踏飞燕大景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互联网+特色旅游。在雷台景区、云翔国际酒店开展智慧景区、智慧旅游饭店创建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智慧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智慧旅游企业创建工作。推动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站)建设,搭建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线上线下平台,打造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支持长城影视文化企业集团开发线上线下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建设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
2018—2020年:推进互联网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旅游大数据挖掘分析手段,建立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建设集旅游公共188金宝搏下载app 、电子商务、市场监管、数据集成于一体的武威智慧旅游公共信息平台,运用旅游大数据加强对旅游企业的服
务和监管。深入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饭店创建工作,开展智慧旅游应用,到2020年,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它主要游客活动场所无线免费网络全覆盖,建成智慧旅游城市,把4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成智慧景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数字内容及影视动漫、节庆会展、创意设计、移动多媒体、体育建设等新业态发展。培育1—2家影视、音乐、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打造1—2个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文化紧密结合的创新型孵化器。
2021—2025年:充分挖掘我市文化底蕴,打造互联网运营模式,加速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书画、旅游、民俗文化产品等多个行业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产业链。创新销售模式、协议合作、联盟或其他方式,打造地区性文化旅游产业链。建立互联网新型媒体平台,带动传统媒体、出版、图书等宣传文化载体的转型。
(十一)不断完善环保监控体系,推动“互联网+”智慧环保。
制定实施“互联网+”智慧环保行动计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系,使信息技术与环保业务更加紧密融合,工作效率和效能全面提高,做到环境信息公开透明,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环境信息化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等负责)
专栏11:“互联网+”智慧环保行动计划
2016—2017年:依托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市级环境数据处理及储存平台,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对国控重点污染源、20蒸吨以上锅炉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实施在线监控。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营工作,实现对污染源在线实时监控。
2018—2020年:建设市级环境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市级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深化环境地理信息的应用与服务。分步建设实施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监管、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环境应急管理、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环保政务管理等管理平台。推进区域污染物排放、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
2021—2025年:完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一体化联防联控环境管理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城市废弃物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对可回收废弃物资源开展线上交易应用示范,实现回收模式创新和交易模式创新。
(十二)运用互联网创新扶贫模式,推动“互联网+”精准扶贫。
聚焦“六个精准”总体要求,紧盯“17+2”精准扶贫方案落实,规范和完善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精准化、动态化管理,建立和健全完善“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加快贫困对象与先进生产要素和社会的有效对接。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增加就业和增收渠道。(市扶贫办、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委等负责)
专栏12:“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计划
建立全市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面向全市扶贫工作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实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数据准确、管理规范。完善贫困户、贫困村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及共享,实现扶贫信息的共享互用。制定涉及扶贫对象教育、卫生、民政、水利、交通、住房、培训等资源要素数据监测体系,为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电商扶贫工作,实施“一村一电”工程,鼓励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帮助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加工,健全完善供应体系,全市70%以上的乡镇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
强化扶贫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实现各级相关行业部门针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扶贫业务协作,为实施“17+2”精准扶贫方案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开展脱贫攻坚全过程信息化动态管理,提升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在贫困地区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武威市推进“互联网+”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重大问题,部署落实重点任务,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各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切实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推进“互联网+”发展协调机制和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统筹规划,着力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务实有序推进“互联网+”行动。(市发改委负责)
(二)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强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推动光纤到户进程,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项目和“宽带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加快光纤宽带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部署和村村通建设。加快建设基于IPv6的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建立“互联网+”业务与应用标准化体系,推进省广电网络公司阿里飞天云计算中心(三期工程)在我市布局建设,完善无线传感网、云计算中心及大数据平台等新型网络应用基础设施,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强化“互联网+”行动支撑条件。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强化重要领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网信办、中国电信武威分公司、中国移动武威分公司、中国联通武威分公司、中国铁塔武威分公司、甘肃广电网络武威分公司等负责)
(三)营造开放包容环境,推进数据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少事前准入限制,落实“先照后证”改革,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加强行政指导,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积极营造互联网公平竞争环境。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支撑体系,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立数据分级制度和开放共享制度,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的统一汇聚和集中开放,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工商局、市政府金融办等负责)
(四)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完善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资金扶持,推进“互联网+”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的力度,将“互联网+”相关平台建设和应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运行新机制。积极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拓宽“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互联网+”领域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市发改委、市网信办、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府法制办等负责)
(五)强化创新驱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互联网+”产业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创新载体,支持“互联网+”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领域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积极构建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引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大力发展开源社区,鼓励软件成果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源,促进软件成果的开发应用。加大网络知识产权和专利执法维权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假冒行为,增强全社会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负责)
(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升智力支撑能力。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建立信息咨询、人才交流等合作机制,促进双方合作交流。将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纳入全市急需引进人才范围,落实相关政策待遇。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互联网+”领域中高端人才,吸引互联网领域紧缺人才在我市创业创新和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鼓励校企、院企合作办学,加强各类人员应用能力的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推进“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等负责)
附件:武威市推进“互联网+”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附件
武威市推进“互联网+”行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我市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经市政府同意,建立武威市推进“互联网+”行动部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能
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我市“互联网+”行动方案的实施,研究协调“互联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互联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有关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审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有关工作情况,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网信办、市编办(市审改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安全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卫计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管局、市旅游局、市信访局、市扶贫办、市政府金融办、市信息中心、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武威银监分局等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联席会议由市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市发改委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名单附后)。联席会议成员若有变动,由接任工作的同志自行替补,不另行文。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主管科室负责同志担任。
三、工作规则和相关要求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至2次全体会议,由召集人或副召集人主持,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具体工作事项时,可视情况召集部分成员单位参加会议,也可邀请其他部门和专家参加会议。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印发各成员单位,重大事项按程序报市政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落实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事项和分工任务,主动研究制定促进“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提出工作建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促落实,及时向成员单位通报进展情况。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切实保障我市推进“互联网+”行动落到实处。
武威市推进“互联网+”行动部门
原标题:甘肃武威:积极促进新能源微电网的运行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