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浙江嘉兴2024年工作任务:全面推广“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模式
日期:2024-02-0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uxiaoyu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2月4日,浙江嘉兴市人民政府发布2024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明确,2024年工作任务:

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新材料全球性集群,加快壮大光伏、新一代网络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氢能储能、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争创智能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用好光伏、核电、氢能等综合优势,全面推广“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模式,发展分布式光伏,扩大清洁能源供应。积极推进跨区域绿电绿证交易,深化电力、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服务,做好能源保供稳价,推动工商业平均电价气价继续下降。完善能源“双控”制度,促进全社会能耗强度稳步降低。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化“6+1”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建布局科学、适度超前、经济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公共充电桩1万个以上,实现城镇社区和景区村庄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打造绿色出行新生态。

原文如下:

2024年1月30日在嘉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较好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谋早抓实、攻坚提效,保持了稳进向好的发展态势。全面落实国家、省稳经济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60条、贯彻民营经济32条等政策措施,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提质效,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62.5亿元、增长6.3%,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02.6亿元和632亿元,均保持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主动作为、实干奋进,取得了争先创优的工作实绩。坚持以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为抓手,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列入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两化”改造全覆盖,夺得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科创金融改革、交通强市建设、外资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做法在全省推广。

——聚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推进、整体提升,交出了惠民安民的民生答卷。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实施“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6%和21.5%,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圆满完成护航亚运会、火炬传递等任务,获得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2个,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评估实现全省“十连冠”,由嘉兴整建制派出的援中非中国医疗队获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

一年来,主要做了七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帮企业促发展,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坚持把惠企助企摆在突出位置,发挥政策引导保障作用,增强经济增长支撑。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开展暖企助企惠企行动,出台提振市场主体信心18条、稳定工业经济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分别下降3.4%、11.8%和8.9%,新增市场主体11.6万户。项目投资发力见效。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551”计划,116个项目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海宁晶科新能源、嘉善兰钧锂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35个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新增重大项目能耗指标353万吨标煤、增长28.3%,争取专项债359.1亿元、增长44.2%,两次获省政府投资赛马激励。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在全省率先开展赴海外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3600多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承办全国贸易救济工作会议,获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业务,全市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出口增长40.9%,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54家,出口占全国份额创近六年新高。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制定实施新能源汽车下乡、智能装饰一体化发展、促进夜经济消费等政策,发放消费券3.3亿元,推出首批高品质工厂店27家,平湖成功创建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濮院时尚古镇建成运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6.8%和2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放心消费指数列全省第一。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智造创新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增长18.4%,对工业和信息化投入增长36.8%,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列全省第三,成功承办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建成投入使用,南湖实验室列入全国重点实验室,“乌镇之光”成为全省首个国家超算中心,晶科能源全球研发中心开工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设置率均居全省第一,全市研发投入强度3.5%、全省第二,在职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超过500名,每万从业人员拥有人才资源数列全省第三,嘉兴学院成功更名嘉兴大学。深化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承接落地省级高端装备产业基金和科创母基金,新增科创企业贷款400.5亿元、增长19.3%。“两化”改造全面推进。强化典型引领,细分行业推进,用好“学样仿样推广法”,实施改造项目3224个、节约用能36.3万吨标煤,带动制造业投资1041亿元,成为全省第二个制造业投资破千亿的城市,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12家,隆基绿能嘉兴基地建成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全市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220万元、增长14%,亩均税收37.5万元、增长13%。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深入实施“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在全省率先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智能光伏、精细化工、数控机床等6个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数量全省最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考核列全省第一档,质量强市工作获评全省A级,巨石集团获省政府质量奖,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全省第三,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和10.3%。

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扎实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4家,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家,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

三是突出交通强市建设,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开展上海·嘉兴城市推介活动,省际产业合作园建设等3个案例获评全省长三角一体化最佳实践。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制定“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承办全国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12亿元、增长64.6%。杭海城际铁路西延工程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嘉兴机场、苏台高速二期、市域快速路等项目全面推进,鱼腥脑航道开通运行,京杭运河二通道建成通航,嘉兴港货物吞吐量1.4亿吨、列全省港口第二,集装箱吞吐量340.4万标箱、增长19.3%,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提升至75位。嘉善“双示范”建设扎实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列入国家创新型县和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试点,县域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获评全省改革突破奖,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落地示范区,方厅水院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嘉善复旦研究院正式开园,浙大智慧绿洲六大未来实验室全面运行,浙大二院嘉兴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步伐加快。深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建设,嘉兴综合保税区扩区、航空联运中心建设等纳入国家发改委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支持政策,金山—平湖产城融合发展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上海漕河泾海宁分区等平台合作持续加强,与上海黄浦区缔结友好城区,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

四是强化改革牵引作用,发展动力活力得到新增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开放体系,争取到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5项。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353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成为全国典型,获批建设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评价列全省第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市产业集团、科创人才集团。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市、区财政收入分配机制。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一块地”集成改革,创新推出集体经济“强村十法”,所有村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6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60万元。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出台吸引和利用外资新政,引进落地诺华核药、西卡新材料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全省第三。嘉兴港入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进口获海关总署批复同意,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创建实现零的突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施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能评环评“双评合一”、招投标“评定分离”,创新推出营业证照跨省联办,高技能产业工人培育等做法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最佳案例,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数保持全省前三,营商环境评价首次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十,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五是深化美丽嘉兴建设,城乡功能品质展现新风貌。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温暖嘉驿站等3个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功创建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生态治理持续攻坚。统筹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国控、省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2.8个百分点,列入国家级宁静小区建设试点城市,入选全省首批四星级“无废城市”,获评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千万工程”全面深化。坚持耕地保护一分不少、违法占地一寸不让,新建高标准农田14.9万亩,耕地保护考核列全省第一,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18年保持全省首位。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提升发展桐乡槜李、凤桥水蜜桃、平湖西瓜等特色产业,19个农产品列入全省名优土特产,嘉兴黑猪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和美乡村示范片区7个、省级未来乡村24个,101路红色旅游公交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城镇品质加快提升。深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开展风貌特色镇示范创建,新增省级风貌样板区16个、现代化美丽城镇示范镇10个。深入开展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提升行动,调整完善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精细化管理专项规划,完成城镇更新541.7万平方米,新增省级未来社区37个,入选全国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六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域列入国家共同富裕实践观察地,5项工作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农村居民收入连续20年保持全省首位。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完善就业帮扶、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城镇新增就业14.6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为2.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2.4亿元,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3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列全省第一。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扩大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领域服务供给,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45所、学位3.1万个,南湖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县域三级综合医院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经验全国推广,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茅盾文学奖”重返嘉兴,第十届市运动会成功举办,嘉兴籍运动员夺得8枚亚运金牌、4枚亚残运金牌,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加强优质资源导入,“名师到嘉”柔性引进名优校长、教师203人,惠及师生1.2万人,“名医到嘉”合作名医563人,实现市级医院天天有外请名医坐诊。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强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创新推出“民声一键办”,警源、访源、诉源治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三治融合”模式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城市社区治理西山经验获全省推广,顺利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立每季度向市人大、市政协报告制度,打造“政在为民”服务载体,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农贸市场星级改造实现全覆盖,新建公共停车位8305个,帮助1.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15.5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在183所学校开设暑托班、惠及3.2万户家庭,群众对为民办实事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七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大力推进“四敢争先”实践活动,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加强政治建设。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完善市政府党组、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习制度,不折不扣推动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依法行政。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在全省率先开展镇(街道)合法性审查试点,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5件、政协委员提案385件。提高行政效能。扎实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建立完善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闭环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69项工作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肯定。坚定勤廉追求。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提升。

同时,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成效,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外事侨台、哲学社会科学、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会、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嘉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嘉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向好态势仍需稳固,有效投资、外贸出口、消费复苏持续承压,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短板,科技创新动能有待增强,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提速,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存在不足,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还需加快,中心城区能级依然偏弱,城市影响力竞争力有待提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还需提升;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任务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全面落实“十大提升行动”,以嘉兴的“稳”“进”“立”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努力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挑大梁、勇立潮头。
建议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新的一年,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聚力增强科创动能,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构建全域创新体系。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科技创新鼎。完善区域创新布局,扎实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推动国家高新区提质发展,加快建设亚太路科创带,打造浙大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构建功能互补、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的创新共同体。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社会氛围。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强化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引领作用,支持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打造教育、科研、孵化一体的创新载体,推动南湖实验室和中电科南湖研究院提档升级。支持嘉兴大学、嘉兴南湖学院等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校地合作,更好促进产业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健全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各类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增强创新带动效应。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等政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更多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总部研发中心,加强企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70家。深入实施星耀南湖人才计划,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引育,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0名、大学生10万名、技能人才5万名。

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依托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有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培育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常态化开展院银企对接,促进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市建设,发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二)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打造智造创新强市。

迭代推进“两化”改造。突出数字化赋能、绿色化提升,大力实施制造业“两化”改造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发挥“灯塔工厂”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未来工厂、数字化车间,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完成制造业投资1100亿元以上,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先行区和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数字文创等产业,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应用,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算力中心建设,提升建设国家千兆城市,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放大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效应,拓展会展功能,集聚数字资源,打造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

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新材料全球性集群,加快壮大光伏、新一代网络通信、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氢能储能、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全省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和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争创智能光伏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式培育,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力推进工业上楼,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000家,腾退低效用地1万亩。加强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建设,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30家,打响嘉兴智造品牌。
全面推进“两业融合”。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个性定制、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6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擦亮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品牌。扩大优质金融服务供给,增强南湖基金小镇集聚带动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力度,更好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三)聚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有力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完善问题解决机制,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助力赋能。

加力提效政策供给。高效落实中央、省稳经济稳企业政策,推出专项扶持措施,推广“免申即享”“无感智办”,提升政策精准度实效性。深化融资畅通工程,设立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基金,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320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强化政策宣传引导,让更多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

精准助力企业发展。完善企业专员服务制度,强化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全年为企业减负230亿元以上。加强企业梯队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腰部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壮大优质企业方阵。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落实《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配套措施,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推动专项基金、用地用能指标向民间投资项目倾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大胆干大胆闯,更加关心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成长提供充沛的“阳光雨露”,让嘉兴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四)聚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速项目建设。深入实施省“千项万亿”工程、市“551”计划,强化投资赛马激励,完善专班推进、联挂服务、协同破难机制,全年完成投资3300亿元以上。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建立近期能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接续有力。

狠抓项目招引。更大力度支持企业上项目、扩投资,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助力更多企业深耕嘉兴、发展壮大。完善全市一盘棋招商机制,加强市级统筹、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发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主平台作用,全面推行产业链招商,加强科技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嘉兴。

强化项目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统筹做好向上争取和内部挖潜,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重大计划盘子。完善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力争取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新增专项债300亿元以上。加强土地要素供给,深化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低效用地整治、存量用地盘活,全年供应土地3.5万亩,工业用地占比40%以上。

(五)聚力稳外贸扩外资促消费,多措并举激发有效需求

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

扎实推动外贸扩量提质。深入实施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确保出口占全省份额稳中有增。优化提升外贸结构,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展示展销中心”新模式,扩大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品出口,助力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产品优势,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更大力度招引外资。深化QFLP全域试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用好外资招引激励政策,大力开展全球大招商活动,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行业协会合作,加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外资研发中心招引力度,引进超亿美元项目50个以上,力争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擦亮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金名片。

充分激活消费市场。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举办促消费系列活动,推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加速回暖,提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饰、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着力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发展首店经济、品牌连锁经济,推动步行街、商圈提档升级,建设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出高品质工厂店50家以上,争创全国首批放心消费示范城市。支持居民家庭刚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提升房地产开发品质,加强物业规范化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聚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力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立足打造接轨上海“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门户”,强化重点领域合作和重大项目落地,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公铁水空”联运枢纽。持续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热潮,全面推进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沪平盐城际、铁路萧山机场接线嘉兴段等项目建设,推动市域铁路站点TOD组团开发,把市域铁路打造成为融入长三角、迈向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加快嘉兴机场建设,推进机场口岸开放,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发挥海河联运优势,贯通浙北集装箱运输主通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水陆协同、运行高效的内河作业区。健全内畅外联公路网络,开工建设乍嘉苏高速改扩建工程,推进苏台高速二期、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建设,加快市域快速路环线和射线建设,让群众出行更加顺畅快捷。

着力增强嘉善“双示范”显示度。深入实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水乡客厅、祥符荡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平台,携手青浦、吴江提升建设跨区域国家高新区,高水平承办首届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领域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争取更多示范经验入选国家推广清单。

协同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政策措施,对标南向拓展带建设定位,深化功能布局、项目建设、政策机制衔接,加强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联动发展,用好进博会溢出效应,培育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促进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优势叠加,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

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品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一体建设历史名城和现代新城,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富有活力的城市区块,建设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的美丽城市。支持各县域板块特色发展,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县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广装配化装修,建成省级未来社区45个。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把干净整洁作为城市底色,把精致精美作为不懈追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之城。
(七)聚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积极推动深层次改革与高水平开放互促共进,释放改革红利,增创开放优势。

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涉企服务平台整合,高标准建设一站集成的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0%以上。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双随机抽查事项覆盖率100%。加强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促进高频电子证照互通互认,更好满足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完善亩产效益、能耗效益评价机制,大力推行标准地制度。持续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高效协同的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国企优化布局、做强主业,加强经营监管,提升国资国企竞争力。深化统计领域改革,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平稳有序做好机构改革。

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提升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推动嘉兴综合保税区扩区,增强园区平台承载能力。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行动,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带,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八)聚力推进新时代“千万工程”,加快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地

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展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嘉兴图景。

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大提升,打造耕地保护示范市。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完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一县一品特色农业做大规模、做优品质,争创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做强农业经济开发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打造功能型农业总部基地,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打造全域和美乡村。片区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和美庭院创建,建成和美乡村精品村35个以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加快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推进风貌特色镇、示范村创建,彰显全域秀美风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拓宽强村富民路径。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强村十法”,完善飞地抱团、农村物业等模式,加快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扎实推进农民“共富十法”,推广农民持股增收模式,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全省领先。

(九)聚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域提升美丽嘉兴建设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纵深推进水生态治理修复。实施全域污水零直排区提质扩面工程,加强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排污口管理,市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质比例稳定在95%以上。加快供水管网提质改造,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打造从源头到龙头“最优供水城市”。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要求,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平原河网生态修复先行地。
全力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工业废气、PM_2.5治理攻坚,开展噪声污染防治静音行动,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和固废源头减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环境污染监测预警、快速处置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碳普惠交易试点,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用好光伏、核电、氢能等综合优势,全面推广“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模式,发展分布式光伏,扩大清洁能源供应。积极推进跨区域绿电绿证交易,深化电力、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服务,做好能源保供稳价,推动工商业平均电价气价继续下降。完善能源“双控”制度,促进全社会能耗强度稳步降低。

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化“6+1”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建布局科学、适度超前、经济便捷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公共充电桩1万个以上,实现城镇社区和景区村庄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打造绿色出行新生态。深化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创建零碳社区。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打造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十)聚力惠民生解民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

用情用力做好民生保障,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稳企拓岗增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共富工坊”建设,打造技能型社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推动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完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困难群众“共富十助”,做好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商品房安置模式,构建多样化住房保障体系。

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支持普通高中提升办学质量,深化“名师到嘉”,打造嘉有优学品牌。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支持嘉兴大学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推动嘉兴南湖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职业技术大学、嘉兴技师学院扩容提质。实施医学高峰计划,深化“名医到嘉”,加快市第一医院和市中医院扩建、市第二医院新院区建设,推动浙大二院嘉兴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联合省中医院争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促进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优化老年人助餐送餐、就医绿色通道服务,着力解决居家养老、康养照护等问题,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推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推进公共空间和设施适儿化改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减轻生育、托育、养育负担,高水平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禾城文化复兴行动、嘉兴文化研究工程,加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示和宣传推介,推进钱塘江海塘·潮文化景观申遗、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做好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子城文化片区建设,丰富“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内涵,彰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魅力。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建成盐官音乐小镇,办好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文化周等活动,擦亮“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运动场所向群众开放,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深化平安嘉兴建设。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争创安全发展鼎。加强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提标升级城市防洪工程、海塘安澜工程,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依法依规化解信访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城乡安宁、群众安乐、社会安定。
各位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作,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形成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决。对大会确定的项目,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以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努力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政府工作要有新作为新气象。我们将坚决扛起革命红船起航地责任担当,纵深推进忠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实干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履职水平。

坚持忠诚为先,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坚持以民为本,践行宗旨守初心。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论坛、节庆活动,把更多财力用于帮企业、促发展、惠民生。

坚持实干为要,担当作为勇争先。昂扬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立足实际、干在实处、务求实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攻坚破难、推动发展。要对标先进、拉高标杆,把工作做成特色、做出亮点,让实干争先成为政府系统的鲜明标识。

坚持法治为基,依法行政履职责。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准则,完善开门决策机制,做好政务公开,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品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确保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坚持勤廉为重,清正廉洁树新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强化制度约束,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营造廉洁用权、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原标题:浙江嘉兴2024年工作任务:全面推广“光伏+储能+虚拟电厂”模式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浙江嘉兴市人民政府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