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储能电池市场加速洗牌:2024年将是分水岭
日期:2024-03-2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linxinr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近期,国际咨询机构SNE Research公布的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数据和全球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榜单,引发市场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185GWh,同比增长约53%。纵观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前十强,中国企业占据八席,出货量占据约九成。在阶段性产能过剩背景下,上游原材料降价传导,叠加价格战白热化,储能电池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仅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五家头部企业的合计市场占有率便超过了75%。

两年间,储能电池市场“画风”突变。曾被视为竞相争夺的价值洼地,如今已厮杀为低价竞争的红海,企业不惜以更低的价格争夺全球市场份额。然而,由于各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2023年储能电池企业的业绩呈现分化,有的企业实现了增长,而有的则陷入下滑甚至亏损的困境。在业内看来,2024年将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储能电池市场优胜劣汰加速、格局重塑的关键年。

高级研究员龙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储能电池企业已是微利,甚至亏损。由于一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强,产品具有溢价能力,二、三线企业则在产品报价上更加内卷,因而盈利能力表现不一。

成本承压

2023年,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回落,带动了全球储能市场迅猛发展,进而增加了对储能电池的需求。但与之相伴的是,储能电池产能则因新老玩家的快速扩产而进入了阶段性过剩阶段。

据Infolink Consulting预测,2024年全球电芯产能接近3400GWh,其中储能电芯占22%,达750GWh。同时,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增速为35%,达266GWh。可见,储能电芯的需求和供给严重错配。

龙志强向记者表示:“目前整个储能电芯产能已经达到500GWh,但是今年行业的真实需求是——300GWh都难达到。这种情况下,超200GWh的产能自然是闲置的。”

储能电池企业的产能过度扩张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奔赴碳中和的背景下,储能产业伴随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而迅速崛起,跨界玩家蜂拥而入,冲业绩、抢份额,无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将锂电产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通过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储能电池企业入驻,支持项目落地。此外,在资本助力下,储能电池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扩大产能、完善渠道建设等举措进一步加快了扩张步伐。

在阶段性产能过剩背景下,2023年至今,储能产业链价格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伴随着碳酸锂价格的传导叠加价格战愈演愈烈,储能电芯价格也从2023年年初的不足1元/Wh最低跌至不足0.35元/Wh,降幅之大堪称“膝斩”。

龙志强告诉记者:“进入2024年,碳酸锂价格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上涨,但电芯价格整体的下降趋势并未有明显变化。目前整体电芯价格已经跌至0.35元/Wh上下,需要根据订单量、应用场景、电芯企业的综合实力等因素确定,个别企业的价格能达到0.4元/Wh的水平。”

据上海有色网(SMM)测算,目前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理论成本约为0.34元/Wh。显然,储能电池厂已经在成本线徘徊。

“当前,市场供过于求,需求并不强势,企业降价抢市场,包括部分企业低价清理库存,都进一步压低了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储能电池企业已是微利,甚至亏损。相较一线企业,二、三线企业的产品报价更加内卷。”龙志强说。

龙志强还表示:“2024年储能行业将加速洗牌,储能电池企业会呈现不同的生存境遇。去年至今,行业已经出现停产停工,甚至裁员的现象。开工率低,产能闲置,产品也卖不出去,自然承受营运压力。”

储能行业底部已经明确,但产能出清和库存消化仍需一定时间,行业利润明显回暖取决于需求提升以及供应端优化调整速度。Infolink Consulting此前预测,电芯产能过剩问题在2024年第一季度触底,结合材料成本考量,短期内储能电芯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盈利分化

目前,锂电池企业基本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条腿走路。尽管储能布局略晚,但是企业都已将其摆在了突出位置。

比如,宁德时代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量“双料冠军”,此前便确定了“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电动化+智能化”三大战略发展方向。近两年,公司的储能电池规模和收入不断增长,还进一步向储能系统集成环节延伸。比亚迪早在2008年便进入储能领域,并较早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公司的储能电池和系统业务均位居第一梯队。2023年12月,比亚迪进一步强化储能品牌,将深圳坪山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深圳比亚迪储能有限公司。

海辰储能作为储能电池领域的后起之秀,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聚焦储能产业,表现出凶猛的发展势头,仅用四年时间便跃居储能电池前五。2023年,海辰储能正式开启了IPO进程。

此外,鹏辉能源也正实施储能战略,即“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复合增长50%以上,跨越三百亿营收,成为储能行业首选供应商”。2022年,该公司储能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已提升至54%。

如今,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品牌影响力、资金、产品品质、规模、成本、渠道等要素关乎储能电池企业的生死成败。2023年,储能电池企业的业绩已经出现分化,盈利状况冰火两重天。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亿纬锂能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业绩均保持增长。比如,2023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总收入4009.1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其中,公司储能电池系统营收599亿元,同比增长33.17%,占总营收比重为14.94%。公司储能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3.79%,同比增长6.78%。

相比之下,瑞浦兰钧、鹏辉能源等企业的业绩表现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其中,瑞浦兰钧预计2023年亏损18亿—20亿元;鹏辉能源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亿—0.85亿元,同比下滑86.47%—90.77%。

鹏辉能源方面称:“由于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市场竞争原因,公司锂电产品单位售价降幅较大,叠加下游企业去库存因素,从而影响了收入和盈利;产品降价也导致期末计提了较大金额存货跌价准备,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龙志强向记者表示:“宁德时代在国内国外市场双双发力,品质、品牌、技术和规模等是业内不可比拟的,产品具有溢价能力,相比同行高0.08—0.1元/Wh。除此之外,该公司延伸布局了上游资源,而且与国内外大客户签订合作,这些都使其市场地位很难被撼动。相比之下,二、三线储能电池企业的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单从规模上看便有较大差距,这也使其成本不占优势,盈利能力弱一些。”

残酷的市场竞争考验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近日表示:“做储能电池天生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对于质量本身有很高要求,下游客户会了解电池厂的口碑和历史业绩。电池厂在2023年已经出现分化,2024年将会是分水岭;电池厂财务状况也会成为客户的重要考虑因素。一味采取低价策略的公司,很难击败具备顶尖制造水平的头部企业。卷价格不是主战场,而且不可持续。”

记者注意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尽管盈利能力继续承压,但储能企业对于经营目标仍有着不同期望。

刘金成透露,2024年亿纬锂能的经营目标是精耕细作、颗粒归仓,希望建设的每一个工厂都能实现盈利。其中,在储能电池方面,努力在今年和明年把交付量排名进一步提升,且今年开始要逐步提高Pack(电池包)和系统的交付比例。

瑞浦兰钧方面此前表示,相信公司能够于2025年实现盈利并产生经营现金流入。除调整产品价格外,公司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对原材料成本波动的应对能力、增加销售收益、形成规模经济的方式实现目标。

原标题:储能电池市场加速洗牌:2024年将是分水岭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经营报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